地名:張良村 | 隸屬:連福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140781102201 | 代碼前6位:140781 |
行政區(qū)域:山西省 | 地理分區(qū):華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晉K |
長途區(qū)號:0354 | 郵政編碼:0306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據傳因漢初期重臣張良曾經在這一帶消滅狐災,除暴安良,保護人民當地百姓,為紀念張良而得名張良村。據傳舊稱“銀星寨”,后因漢劉邦謀士張良在此為民除狐患,更名張良村。據《介休縣志》載:狐岐山半有洞,久為狐穴,日夜出為祟,居民莫能制,時張良入關道出綿山上,居民以狐患告良。良即臨洞視之,狐斂跡不敢出。良去,祟故也,民復追及良,請絕后患。良曰:‘予奉漢王明,不能久居于此,狐既畏予,即以予名村也可’。民如言,呼為張良村,患遂息。
張良(前?—前186),字子房。戰(zhàn)國末期韓國城父邑(今河南郟縣李口鄉(xiāng))人。漢高祖劉邦謀臣,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時與韓信、蕭何合稱“漢初三杰”,漢王朝的開國元勛。 先世原為韓國貴族。祖父張開地,為戰(zhàn)國時期韓國韓昭侯(前362─前333在位…… 張良詳細信息++
榮譽排行:
2016年12月,張良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張良村位于介休市東南約12公里處,全村在冊人口3320人,共1137戶,耕地面積2681.43畝,環(huán)境良好,交通便利。我村以西漢初年重要謀臣"張良"命名,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翻閱歷史記錄,我村人才輩出,清乾隆年間宋廷魁就是其中一位,著有《介山記》(寫介子推的故事)。今北京瀛臺還留有他的手跡,介休洪山源神廟也有其刻匾一塊,-"云臥"二字。他對后世影響深遠,特別是關于介休的來歷和介子推的諸多典故。
2008年底第八屆村委換屆后,新一任村委主任曹衛(wèi)平,帶領村干部,團結全體村民,大刀闊斧,認真按照20字方針,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村里各項工作如火如荼開展,基礎建設初具規(guī)模,各項建設不斷
歷史沿革:
1958年設立張良生產大隊。
1984年撤銷張良生產大隊,設立張良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張良村附近有綿山、張壁古堡、南莊古村景區(qū)、虹霽寺、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介休市森林公園等旅游景點,有介休綿芪、龍須面、介休灌餡糖、銀條菜、貫餡糖、砂子餅等特產,有黑陶制作工藝、介休寒食清明習俗、和順五谷畫、左權開花調、牛郎織女傳說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連福鎮(zhèn)·張良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