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相橋街道 | 隸屬:臨潼區(qū) |
區(qū)劃代碼:610115008 | 代碼前6位:610115 |
行政區(qū)域:陜西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陜A |
長途區(qū)號:029 | 郵政編碼:710000 |
轄區(qū)面積:約00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3.74萬人 |
下轄地區(qū):1個社區(qū)、1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相橋社區(qū) | ~001 | 主城區(qū) |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建都石川西岸的櫟陽,長達七年,當時丞相蕭何在石川河上架橋,以通各地,人稱此橋為相橋![詳細] |
相橋村 | ~200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建都石川西岸的櫟陽,長達七年,當時丞相蕭何在石川河上架橋,以通各地,人稱此橋為相橋![詳細] |
寬榮村 | ~201 | 村莊 | 1961年名為寬容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寬容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神東村 | ~202 | 村莊 | 1952年名為神東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神東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北孫村 | ~203 | 城鄉(xiāng)結合區(qū) | 1956年名為北孫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北孫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南孫村 | ~204 | 村莊 | 1964年名為南孫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南孫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鐵王村 | ~205 | 村莊 | 1958年名為鐵王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鐵王村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姚家村 | ~206 | 村莊 | 1956年名為姚家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姚家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朝陽村 | ~207 | 村莊 | 清光緒為朝邑村,1973年更名為朝陽大隊。1984年更名為朝陽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新李村 | ~208 | 村莊 | 1958年名為新李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新李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棗張村 | ~209 | 村莊 | 1958年名為棗張大隊,1984年更名為棗張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田市村 | ~210 | 村莊 | 1958年名為田市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田市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八里村 | ~211 | 村莊 | 1962年名為八里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八里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灣劉村 | ~213 | 村莊 | 1962年名為灣劉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灣劉村村民委員會,依據2016年7月19日臨政發(fā)〔2016〕32號文件批復,撤銷華次村并入灣劉村,命名為灣…[詳細] |
任家村 | ~214 | 村莊 | 1962年名為任家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任家村村民委員會,依據2016年7月19日臨政發(fā)〔2016〕32號文件批復,撤銷柴寨村并入任家村,命名為任…[詳細] |
北劉村 | ~217 | 村莊 | 一九六三年命名為北孫大隊,1984年更名北劉村村民委員會,依據2016年7月19日臨政發(fā)〔2016〕32號文件批復,撤銷油郭村并入北劉村,命名為北劉村…[詳細] |
張八村 | ~218 | 村莊 |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命名為第四保;1949年更名為第八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紅光生產大隊;1962年更名為張八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張八村村民…[詳細] |
廟王村 | ~219 | 村莊 | 1958年名為紅光生產大隊;1962年更名為廟王生產大隊。1984年更名為廟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據傳因北宋名相寇準在此建橋而得名。又西漢高祖元年(前206)建都石川西岸的櫟陽,長達七年,當時丞相蕭何在石川河上架橋,以通各地,人稱此橋為相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改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 寇準詳細信息++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漢族,沛豐人,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zhàn)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zhàn)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 蕭何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相橋街道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是國際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全國著名農民詩人王老九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西安銀橋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華國同志的故鄉(xiāng)。位于臨潼城區(qū)東北40公里處,交口抽渭灌區(qū)上游,東距渭南市25公里,西臨飛機城閆良區(qū)15公里。街道轄20個行政村,1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7402人,其中農業(yè)人口36837人,耕地面積68633畝,主產糧、棉、奶、蛋、肉。2002年全街道社會總產值達8.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xiàn)3096元。相橋以其奶畜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為世人所矚目,是西安市的奶畜大鎮(zhèn)之一。
相橋街道地理位置優(yōu)越,相傳宰相寇準曾在環(huán)繞相橋的清河上修橋,因而得名于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相橋為相橋里,轄21自然村。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更名為相橋鎮(zhèn),轄5保。
1950年3月,設立相橋區(qū)相橋鄉(xiāng)。
1958年9月,成立相橋公社相橋管理區(qū)。
1961年4月,撤銷管區(qū)成立相橋公社。
1984年3月,更名為相橋鎮(zhèn),轄10行政村。
2002年7月,田市鄉(xiāng)并入。
2007年1月,改設街道。
張藝謀,1950年4月2日生于陜西西安,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榮譽博士。 1968至1971年初中畢業(yè)后在陜西乾縣農村插隊勞動。1971至1978年在陜西咸
王老九(1894~1969)原名王建祿,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九,被人們稱為“王老九”。陜西臨潼人。自幼在家耕作,16歲時讀過一年書,平時愛看戲,懷里揣著戲本,順著戲里聽來的唱詞對照著戲本念,就能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