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師靈鎮(zhèn) | 隸屬:西平縣 |
區(qū)劃代碼:411721103 | 代碼前6位:411721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Q |
長途區(qū)號:0396 | 郵政編碼:463000 |
轄區(qū)面積:約63.5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46萬人 |
人口密度:約70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4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師靈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唐將李愬雪夜入蔡州,經興國寺高僧指點,大獲全勝,班師回朝重謝高僧,稱師父真靈,后人逐稱師靈![詳細] |
楊環(huán)村 | ~201 | 村莊 | 據最早楊、環(huán)二姓人氏始居建村,故名。1912年屬西平縣王寨保。1949年屬權寨區(qū)(五區(qū))。1956年屬師靈中心鄉(xiāng)。1957年屬師靈鄉(xiāng)。1958年設立楊…[詳細] |
趙王村 | ~202 | 村莊 | 因村中以趙、王二姓人氏居多,故名。1912年屬西平縣王寨保。1949年屬權寨區(qū)(五區(qū))。1956年屬師靈中心鄉(xiāng)。1957年屬師靈鄉(xiāng)。1958年設立趙莊…[詳細] |
王寨村 | ~203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王姓始祖自山西洪洞縣遷居西平譚店,其后裔散居于此,且村外筑有寨墻,故名![詳細] |
聶河村 | ~204 | 村莊 | 因最早有聶姓人氏始居建村,且村旁有條河溝,故名![詳細] |
蒼王廟村 | ~205 | 村莊 | 據傳漢代王莽攆劉秀至此地,劉秀將遇險,碰巧有一廟,劉秀藏于廟中脫險,因藏與蒼諧音,漸演變?yōu)樯n王廟![詳細] |
夏王村 | ~206 | 村莊 | 村民委員會位于夏王。因最早夏、王二姓人氏始居建村,故名![詳細] |
油房張村 | ~207 | 村莊 | 油房張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史莊村 | ~208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史姓先祖自山西洪洞縣遷至郾城縣,其后裔散居于此,故名![詳細] |
北王村 | ~209 | 村莊 | 因王姓人氏始居建村,并位于境內北部,故名![詳細] |
馬洼村 | ~210 | 村莊 | 明正德年間,馬氏先祖自山西洪洞縣遷至馬廟,其后裔散居于此,因地處洼地,故名![詳細] |
郜莊村 | ~211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郜姓先祖自山西洪洞縣遷河南西平,其后裔散居于此,因位于洪河航道渡口,故名![詳細] |
崗王村 | ~212 | 村莊 | 因王姓始居建村,且地處崗地,故名岡王莊,后漸演變?yōu)閸復酢!?a href=/henan/xiping_shilingzhen_gangwangcun.html class=blue>[詳細] |
白廟村 | ~213 | 村莊 | 古時村東有一座古廟,因墻壁為白色,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唐憲宗元和年間(前814),唐將李愬平蔡,敗吳元濟于嵖岈山,攻取冶爐城,文城故城與冶爐城東西毗連,當時亦為李愬駐兵據點,因李愬官軍出師即勝,故名師靈。
基本介紹:
師靈鎮(zhèn)位于西平縣城西25公里處,東鄰107國道、京廣鐵路,北臨漯河,西出公路穿境而過。全鎮(zhèn)現轄13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139個村民小組,44264口人。全鎮(zhèn)總面積63.55平方公里,耕地60823畝。
2002年,師靈鎮(zhèn)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重要思想,以-精神為動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加快農村經濟發(fā)展步伐,促進社會各項事業(yè)全面進步。2002年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繼續(xù)得到鞏固和發(fā)展,實現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總產值50275萬元;開源節(jié)流,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33萬元;農業(yè)生產條件改善,農業(y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高標準建成了1.5萬畝農田水利示范園區(qū)
歷史沿革:
師靈為古柏國故都。
北魏至唐曾先后為襄城郡、文城郡治、西平縣治。
唐稱師靈,始有師靈之名。
1934年分屬師靈、王寨、洪村3保。
1949年屬權寨區(qū)。
1956年設師靈中心鄉(xiāng)。
1957年改稱師靈鄉(xiāng)。
1958年成立高峰人民公社。
1961年更名為師靈人民公社。
1983年改設師靈鄉(xiāng)。
1994年設師靈鎮(zhèn)。
區(qū)劃: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師靈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