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界石鋪鎮(zhèn) | 隸屬:靜寧縣 |
區(qū)劃代碼:620826102 | 代碼前6位:620826 |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甘L |
長途區(qū)號:0933 | 郵政編碼:744000 |
轄區(qū)面積:約167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繼紅村 | ~200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因紀念紅軍長征途經(jīng)此地而得名。1968年將原下街更名為繼紅大隊。1983年設繼紅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西川村 | ~201 | 村莊 | 因居民住在西部川區(qū)而得名。1958年設西川大隊,同年改為高豐大隊。1965年恢復西川大隊。1983年改稱西川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魏灣村 | ~202 | 村莊 | 因魏姓人住在山灣里,故名。1958年設魏灣大隊,同年并入玄龍大隊。1961年恢復魏灣大隊。1983年改稱魏灣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祁岔村 | ~203 | 村莊 | 因祁姓人居住山岔而得名祁家岔,簡稱祁岔。…[詳細] |
崔岔村 | ~204 | 村莊 | 因崔姓人居住在山岔里而得名。1979年設崔岔大隊。1983年改稱崔岔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水魚村 | ~206 | 村莊 | 因境內有古水魚寺而得名。1958年設水魚大隊,同年后并入關堡大隊。1964年恢復水魚大隊。1983年改稱水魚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邢岔村 | ~207 | 村莊 | 邢岔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朱山村 | ~208 | 村莊 | 因境內朱姓人占多數(shù)而得名。1958年設立朱山大隊,同年并入關堡大隊。1961年恢復朱山大隊。1983年社改鄉(xiāng)時改稱朱山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上河村 | ~209 | 村莊 | 因居住地在高界河上游而得名。1958年設上河大隊,同年并入關堡大隊。1961年恢復上河大隊。1964年并入關堡大隊。1965年恢復上河大隊。1983年…[詳細] |
二夫村 | ~210 | 村莊 | 傳說,翟氏二兄弟最早居住于此而得名。1958年設二夫大隊,同年并入高豐大隊。1961年恢復二夫大隊。1983年改稱二夫村民委員會。2010年高莊村與二…[詳細] |
關灣村 | ~212 | 村莊 | 因最早是關姓人居住在山灣,故稱關灣。1965年設立關灣大隊。1983年改稱關灣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大河村 | ~213 | 村莊 | 因地處夾河堡畔而得名。1961年設大河大隊。1983年改稱大河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王莊村 | ~214 | 村莊 | 因王姓人最早居住此地而得名。1958年設老莊大隊。1983年4月更名為王莊大隊。同年10月改稱王莊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高堡村 | ~215 | 村莊 | 北宋大將高懷德之后高旺依山筑城取名紫禁城,窯圈、臭蓬窩位于紫禁城西山下,面積很大,系先民遺址。明朝初期,建高堡城取名高旺堡,現(xiàn)簡稱高堡![詳細] |
七里村 | ~216 | 村莊 | 因距高家堡七里遠而得名。1958年設七里大隊。1983年社改鄉(xiāng)時改為七里村民委員會。2003年并入界石鋪鎮(zhèn)至今![詳細] |
李堡村 | ~217 | 村莊 | 因此地李姓人居多,且建有預防土匪的土堡子而得名。…[詳細] |
趙岔村 | ~218 | 村莊 | 因趙姓居民占多數(shù)而得名趙家岔,簡稱趙岔![詳細] |
四福村 | ~220 | 村莊 | 原來叫賜福岔,意為“平安、幸!保蟾臑樗母。…[詳細] |
聯(lián)盟村 | ~221 | 村莊 | 此地原叫風緊川,后提倡工農聯(lián)盟,便改為聯(lián)盟。…[詳細] |
井溝村 | ~222 | 村莊 | 因張氏先祖在溝畔打了一眼深井,水飽甘甜,故名![詳細] |
中寨村 | ~223 | 村莊 | 據(jù)說古代為屯兵之地,依次為上、中、下三寨,因此而得名![詳細] |
谷灣村 | ~224 | 村莊 | 因谷姓人在此居住而得名。1986年由中寨村委會劃出3個自然村,設谷灣村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界石鋪鎮(zhèn)因鎮(zhèn)政府駐界石鋪村而得名。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甘肅省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界石鋪鎮(zhèn)為2022年度甘肅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街道)。
基本介紹:
界石鋪鎮(zhèn)位于靜寧縣西北部,西與白銀市會寧縣接壤,總面積 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8萬畝,312國道穿腹而過,素有平?jīng)觥拔鞔箝T”之稱,交通極為便利。1935年、1936年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兩次過境并留宿和播撒革命火種,文化底蘊豐厚。1999年被平?jīng)鍪忻麨椤皭蹏髁x教育基地”,同年被省上命名為“全省體育先進鄉(xiāng)鎮(zhèn)”、“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鎮(zhèn)黨委、政府堅持發(fā)揚長征精神,帶領全鎮(zhèn)人民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堅持以產(chǎn)業(yè)結構調整為主線,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使全鎮(zhèn)經(jīng)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fā)展。 2003年底,全鎮(zhèn)國內生產(chǎn)總值達到2
文化旅游: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界石鋪紀念園位于位于靜寧縣界石鋪鎮(zhèn)繼紅村,前臨國道312線,距縣城20公里,是在毛澤東等黨和紅軍領導人住宿過的一家民居基礎上維修建成的一處革命遺跡。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界石鋪紀念
界石鋪紅軍長征舊址位于平?jīng)鍪徐o寧縣界石鋪鎮(zhèn)繼紅村,由紅軍樓和張家大院2部分構成。紅軍樓始建于光緒十三年(1887),建筑面積162平方米,土木結構,坐南朝北,四開間,面闊13.5米,進深12
界石鋪紅軍長征毛澤東舊居紀念館位于靜寧縣界石鋪鎮(zhèn)繼紅村,緊鄰312國道,距靜寧縣城23公里。紀念館總占地面積35畝,建筑面積52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印象廳、主題雕塑、毛澤東舊居、紅軍樓、緬
歷史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界石鋪鄉(xiāng)。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設第四區(qū)。
1956年12月,更名高界區(qū)。
1958年9月,成立高界公社。
1983年11月,改為高界鄉(xiāng)。
1986年5月,撤鄉(xiāng)建高界鎮(zhèn)。
1997年3月,更名界石鋪鎮(zhèn)。
2003年12月,七里鄉(xiāng)并入。
區(qū)劃:甘肅省·平?jīng)鍪?/a>·靜寧縣·界石鋪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