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坪埠村 | 隸屬:城關鄉(xiāng) |
區(qū)劃代碼:350421200202 | 代碼前6位:350421 |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閩G |
長途區(qū)號:0598 | 郵政編碼:365000 |
城鄉(xiāng)分類:鎮(zhèn)中心區(qū)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地勢平坦寬闊且歷史上曾作為商埠的自然村落。
基本介紹:
坪埠村地處縣城北郊,距縣城2公里,屬明溪縣老區(qū)基點村之一。全村共5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734戶2497人,外出務工經(jīng)商520人,其0國160人;土地總面積14162畝,其中耕地面積2190畝、林地面積7276畝,果園面積130畝,煙葉種植面積630畝、收購1676擔。
重點建設項目有坪埠新村建設和坪埠東路、實驗小學遷建2項服務縣“五大戰(zhàn)役”重點項目。
村財收入主要來源于場地租賃、廠房租賃、土地流轉、煙葉返利(煙葉2400擔)、山本費(林地租賃,1畝6-10元);農民增收除以上渠道外,還主要來源于外出務工經(jīng)商、煙葉種植和蔬菜種植收入,蔬菜種植已形成規(guī)模
榮譽排行:
2024年1月,坪埠村被命名為2023年福建省衛(wèi)生村。
2022年10月,福建省農業(yè)農村廳認定坪埠村定為第二批福建省鄉(xiāng)村治理示范村鎮(zhèn)。
文化旅游:
滴水巖紅軍戰(zhàn)地醫(yī)院舊址位于明溪縣城關鄉(xiāng)坪埠村西北處。1930年至1934年冬,紅軍在明溪縣開展革命斗爭,設立多處紅軍醫(yī)院。1931年1月,紅軍新編第7師后勤部醫(yī)院設在楓溪村楊公廟,備有簡易的
毛澤東調查活動舊址萬春橋位于明溪縣城關鄉(xiāng)坪埠村村部東北300米。1931年7月5日,明溪縣建立了臨時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歸化縣工農革命委員會。7月6日至9日,紅一方面軍大部隊陸續(xù)進駐
賴水金革命烈士墓位于明溪縣城關鄉(xiāng)坪埠村謝厝灣自然村縣氣象局北30米。賴水金,男,漢族,福建歸化(今明溪縣)人,1882年出生于貧農家庭。1930年春,紅4軍到歸化縣,積極配合紅軍宣傳隊開展群
歷史沿革:
1958年屬三明縣上游人民公社坪埠大隊,1959年為雪峰公社坪埠大隊,1964年恢復明溪縣雪峰公社坪埠大隊,1967年為城關公社坪埠大隊,1981年6月分出大富村單獨成立一個大隊稱為雪峰公社坪埠大隊,1983年改為城關區(qū)坪埠人民政府,1987年11月改為城關鄉(xiāng)坪埠村委會。
周邊相關:
坪埠村附近有滴水巖紅軍戰(zhàn)地醫(yī)院舊址、毛澤東調查活動舊址、賴水金革命烈士墓、明溪滴水巖景區(qū)、南山遺址、明溪縣革命紀念園等旅游景點,有明溪肉脯干、明溪淮山、明溪金線蓮、明溪紅豆杉、黃腹角雉、寶石等特產(chǎn),有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藝、明溪惠利夫人信俗、泰寧梅林戲、永安大腔戲、朱熹祭典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城關鄉(xiāng)·坪埠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