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樓村轄月樓岙和灣邊兩個自然村,位于曉塘鄉(xiāng)中部,茅石線南側,東至鶴洋村,南至石浦南向村,西至勵家坪村,北接美礁碶村、做布廠村、曉塘村。全村460戶,1530人,集體經濟年收入80萬,2012年村民人均純收入12800元。全村村域面積為5406畝,其中耕地面積為2180畝,山林面積為3100畝,水域面積為126畝。
月樓村莊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郁,村民勤勞務實,近幾年通過努力,已成功創(chuàng)建市級全面小康村,還獲得寧波市文明村、寧波市示范性農村專業(yè)合作組織、寧波市四星級民主法治村、寧波市村落文化建設示范點、寧波市生態(tài)村、寧波市衛(wèi)生村、寧波市森林村、市四星級民主法治村、象山縣信用村、象山縣充分就業(yè)村、象山縣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月樓村,清代時稱月樓岙,原名崛坡,地方亦名崛頭岙。
相傳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黃歇之嫡孫黃恒從會稽東鄉(xiāng)柳溪社帶領全家二十余口,東望海濱,直抵崛坡而居。崛坡,坐落在獅子林北,東有磨崗巖,白巖頭鱉水巖;南有老虎巖、解鈞巖;西有玉獅巖、長筒巖、觀音巖。村兩邊溪水涓涓,合為一支瀉出。黃恒見此處古木參天,北首海域遼闊、船路暢通,認定此坡可以崛起,故名崛坡。因地處山坳,亦名崛頭岙。
家廟之后有一巖,遠看若虬、若象、若螳螂。近瞧非亭,非閣,非臺榭,古人因之定名此巖為“月樓”。 “月樓”北下,為黃氏宗祠。祠前一片平坡,可習步騎射,可開墾耕作。清代時故又改“崛坡”為月樓岙。
月樓有農民專業(yè)合作社5個,其中作為縣級規(guī)范合作社的月樓茭白合作社是村農業(yè)產業(yè)中的龍頭。2009年引進3500只中華鱉與700畝茭白套養(yǎng),從而茭白無須施農藥,中華鱉健康養(yǎng)殖。生產的茭白通過國家無公害認證,并榮獲2012年度省精品瓜菜評比優(yōu)質獎,市場前景喜人。
富裕起來的月樓人更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設。近年來村民以各種有益的方式,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努力扮靚村容村貌,成功創(chuàng)建市級全面小康村。月樓村家家門前貼有星級評優(yōu)公示欄,每月16日,考核組開展美麗庭院衛(wèi)生檢查、星級評優(yōu),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自發(fā)組成的義務保潔隊,自帶工具到全村各個角落清掃,并實行隊員認領“包干制”。每月2日、16日全村集中清掃,平時各“包干區(qū)”衛(wèi)生由認領隊員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