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縣境,春秋時期屬越,戰(zhàn)國后期屬楚,秦至東漢為烏傷縣地。
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分烏傷永康始置武義縣,屬會稽郡。
吳寶鼎元年(266),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武義縣屬東陽郡。
之后武義曾經(jīng)廢置。
唐天授二年(691)分永康西境又置,改名武成縣,屬婺州。
唐天寶元年(742),婺州復(fù)為東陽郡,武成縣屬東陽郡。
唐乾元元年(758)復(fù)改東陽郡為婺州。
至唐天祐年間(904—907)武成縣復(fù)名武義縣,屬婺州。
五代至宋沿襲。
元至元十三年(1276)婺州改為婺州路,武義縣屬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改婺州路為寧越府,武義縣屬寧越府;至正二十年(1360)正月,改寧越府為金華府,武義縣屬金華府。
明代至清末一直相沿。
清宣統(tǒng)三年九月十五日(1911年11月5日)浙江省成立軍政府,次日金華成立軍政分府,武義縣屬之。
1949年5月9日武義縣解放。
1949年6月至1950年5月,武義縣設(shè)6個區(qū)分轄舊制鄉(xiāng)鎮(zhèn)。
1950年6月,武義縣重新劃建5個區(qū)32個鄉(xiāng)1個鎮(zhèn)。
1956年2月,永康縣桐琴鎮(zhèn)(包括和平、桐三、桐聯(lián)、上宅、孫宅、姚村6個村)劃屬武義縣;同年3月,全縣撤區(qū)并鄉(xiāng),劃建為13個鄉(xiāng)、3個鎮(zhèn)。
1958年4月,武義縣設(shè)14個鄉(xiāng)鎮(zhèn)。
1958年5月原宣平縣建制撤銷,有16個鄉(xiāng)鎮(zhèn)劃入武義縣,至此全縣設(shè)2個鎮(zhèn)、28個鄉(xiāng),武義縣的縣名雖繼續(xù)相沿,但縣境面積從原先的874.23平方千米拓展到1577.2平方千米。
1958年10月武義縣建置撤銷,并入永康縣,原武義縣稱永康縣武義片。
1961年12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恢復(fù)武義縣建置,屬金華專區(qū)。
1968年4月金華專區(qū)改為金華地區(qū),武義縣屬之。
1983年,政社分設(shè),恢復(fù)鄉(xiāng)、村兩級建制,全縣設(shè)6個區(qū)、1個鎮(zhèn)、32個鄉(xiāng)。
1985年5月,金華地區(qū)改為金華市,武義縣屬金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