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视频77|亚洲免费一级字幕|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button id="kgiii"></button>
    • <bdo id="kgiii"></bdo>
    • <code id="kgiii"></code>
      <button id="kgiii"><source id="kgiii"></source></button>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麗江市 > 古城區(qū) > 祥和街道

      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祥和街道概況

      [移動版]

      祥和街道位于麗江市古城區(qū)內,東連金山鄉(xiāng),西靠玉龍縣黃山鎮(zhèn),南臨玉龍新縣城護城河,北接西安、大研街道,轄義和、祥云、八河、順和4個社區(qū),國土面積15.55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年降水量964.4毫米,常住農業(yè)人口1313戶,4536人。耕地面積2934.75畝。轄區(qū)內有白龍?zhí)缎W、義和小學、祥云小學3所完全小學,30個教學班,在職教職工97人,在校學生1464人。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3457畝,糧食播種面積3027畝,糧食總產996.05噸,人均有糧224公斤;油料作物種植面積430畝,其中油菜種植面積120畝,紫蘇種植面積310畝;蔬菜種植280畝,產量560噸;蔬菜大棚113個,蔬菜大棚面積49畝;出欄肉豬1967頭;豬肉產量145噸,出售和肉用家禽3100只;禽肉產量5.5噸;禽蛋產量6.5噸;期末大性畜存欄124頭;其中牛113頭,期末豬存欄1192頭。

      -

      祥和街道-行政區(qū)劃

      祥和街道

      一、義和社區(qū):轄七一、八一、昭慶、忠義東、忠義西、白龍?zhí)、卿?個居民小組,554戶,1678人,無耕地。

      二、祥云社區(qū):轄太和東、太和西、康仲、吉祥、吉上、慶東、慶中、慶西、現(xiàn)云、集云10個居民小組,525戶,1951人。其中太和東、太和西、康仲、吉祥、吉上無耕地。慶東、慶中、慶西、現(xiàn)云、集云5個居民小組有耕地面積1877畝。

      三、八河社區(qū):轄八河一社、八河二社、八河三社、八河四社、4個居民小組,234戶,907人,有耕地面積1057.75畝。

      四、順和社區(qū):新成立的順和居委會國土面積為2.8平方公里,下轄40個小區(qū),全部為非農戶及流動人口。

      -

      祥和街道-人文地理

      靴頂寺

      靴頂寺

      靴頂寺坐落于麗江市古城區(qū)祥云社區(qū)居委會慶云村,始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建前,請了麗江當時最有名的一位風水先生察看地形,最后選在麗江白龍?zhí)端秃邶執(zhí)端膮R合處慶云村中心位置建寺。寺廟為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建筑,正南方為坐南朝北的三間大殿,正中一間方一丈,原來供奉著三尊佛像,稱"三圣佛":釋迦、彌勒、藥司。東面一間方八尺,為觀音堂,西一間供奉靴頂。150年前,措巴-主持福國寺,一日在文海雪原竹林深處掘得一尊神像,便帶回村內置于村廟,村民以神像相貌特征取名“靴頂”,村廟取名“靴頂寺”。

      1885年,杜文秀率回民起義,戰(zhàn)火殃及麗江,村民怕"靴頂"被劫,遂藏于村內河中。此物入水后,天下大雨,一連下了18天,戰(zhàn)亂平息后,村民把"靴頂"放回寺內,雨即停。此后,每逢大旱,村民就把“靴頂”置于水中求雨,每求必應,于是“靴頂”大名傳遍麗江,靴頂寺香火旺盛。靴頂寺成為了麗江一個神秘的寺廟。靴頂曾被盜走,在鶴慶一家古董店贖回,民不敢置于寺內,藏于百姓家,用時拿出,掛一塊有十余塊名家楹聯(lián)的大匾 。寺廟東西各有三間平房,東平房為廟祝,和尚的住所。寺廟北面是一座樓房,樓下正中間為寺廟的大門,正對著玉龍山。

      -

      祥和街道-環(huán)境情況

      祥和街道加大社區(qū)環(huán)境整治力度,每逢節(jié)日和市、區(qū)重大接待,都組織干部群眾積極開展愛國衛(wèi)生運動,全面清理衛(wèi)生死角。還積極與區(qū)環(huán)衛(wèi)局協(xié)調,在“城中村”垃圾處理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特別是八河社區(qū),通過實地查看,聽取群眾意見,共修復、新建設了11個垃圾集中排放點,其中有7個點是垃圾坑,4個點安放了8個垃圾桶。07年,祥和街道還積極主動配合區(qū)市政局開展了城市“牛皮癬”整治工作。四是積極響應古城區(qū)創(chuàng)建省級、國家級園林城市號召,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創(chuàng)建“綠色社區(qū)”義務植樹活動。全面動員干部職工、農民群眾、學生對社區(qū)的村道、房前屋后空地、活動場所、學校周邊、河道兩岸等進行綠化。共種植了楊柳15000株,并劃分成各片樣板林,建立“定人、定量、定期、定時”養(yǎng)護管理綠化樹的制度,確保了較高的成活率,特別是街道機關干部在玉龍新縣城護城河北岸的樣板林,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成為了護城河邊上一道靚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