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视频77|亚洲免费一级字幕|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button id="kgiii"></button>
    • <bdo id="kgiii"></bdo>
    • <code id="kgiii"></code>
      <button id="kgiii"><source id="kgiii"></source></butto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煙臺市旅游

      煙臺市文物古跡介紹

      大黑山北莊遺址
        長島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從舊石器晚期,人類就一直在這些美麗的島嶼上繁衍生息。建國后陸續(xù)發(fā)掘的二十四處古遺址,八處古墓群,出土了大批文物?h博物館就收藏了一萬余件。這些文物,記錄了長島的滄桑之變,是長島6500年歷史的見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發(fā)現的大黑山鄉(xiāng)北莊遺址,是長島形成時期最早、埋藏最豐富的古遺址,遺址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因其與西安半坡遺址屬同一時期,被專家們稱為“東半坡”。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北京大學考古系、煙臺市博物館和長島博物館聯(lián)合對其發(fā)掘。北莊遺址為一處新石器時期的村落遺址,最下層距今6500年,最上層也有3900年左右,比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早幾百年。發(fā)掘出房屋基址90余座,房基系園角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面積一般20-30平方米最小者4平方米,最大者70余平方米,木樁為骨……[詳細]
      御前侍衛(wèi)府
        御前侍衛(wèi)府位于萊州市永安路街道西關村。為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武進士、曾任御前侍衛(wèi)宋尹東的家族宅院。據《掖縣全志》載,宋尹東為藍翎侍衛(wèi)。此處宋氏家族宅院,原有四個院落,有正廳、書房、門房、祀堂等建筑,規(guī)模較大。在西關有“鞠半坡、宋半街”之稱。御前侍衛(wèi)府現存當街大門樓及南屋共3間、正廳一座3大間等數處清代古宅。整個建筑占地面積約為500平方米。正廳3開間,面闊11米,進深8米,立2廊柱,圓形,下有柱礎,墻厚約40厘米,原有二級踏步,現已墊平,墻身以青磚砌成,內壁用土坯貼里。煙囪在外墻屋山處,別具特色。屋頂用小青瓦覆蓋,正脊雙面雕花紋圖案,垂脊原有瑞獸,現已毀壞。出前廊,檐頭也雕有圖案。硬山式。南屋面闊8.6米,進深5米。門樓寬闊高大,莊嚴氣派,與南屋相連,屬過間門,寬3.3米,屬“廣亮式……[詳細]
      戚繼光故里
        戚繼光故里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鄉(xiāng),周圍保留有明代嘉靖年間修建的兩座御賜牌坊和崇禎年間修建的戚繼光祠堂,都屬于國家和省重點保護文物。故里景區(qū)主要包括:戚府、戚繼光兵器館、后花園、牌坊街等,占地面積為1.9萬平方米,現已成為山東省優(yōu)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里景區(qū)占地面積9.2公頃。主要由牌坊街、明清工藝品街、明清傳統(tǒng)小吃街、圣會堂、沿鐘樓西路旅游商品街及畫河古集貿市場組成。主要景點有:表功祠。祠為三進院落家廟式建筑,內存戚繼光的戰(zhàn)刀、戰(zhàn)袍及著作等。戚府-以民族英雄戚繼光人生的經歷為背景,設置橫槊堂、止止堂、孟諸書屋、悠憩堂等展廳。戚繼光兵器館。展出中國明代戰(zhàn)車、火器、冷兵器等各種武器,集古代兵器之大成。戲樓廣場。為游人提供欣賞歌舞、娛樂休閑的場所。戚家祠堂。位于蓬萊城府前街中段東側,明崇……[詳細]
      芝罘陽主廟
        導 游 陽主廟位于我國最大的陸連島芝罘島陽坡? 點 大約建于春秋時期,是齊國奉祀“八神將”的廟宇之一。陽主廟有四進院落,殿房136間,呈“工”字形排列,建筑雄偉壯觀,是一典型的東方古建筑布局。   介 紹 陽主廟是我國有史記載的最古老的廟宇之一。“秀麗之山數扇錦屏遮陽主,幽陽罘水一條玉帶束梁王!敝ヮ穽u和陽主廟以其悠久歷史和秀麗風光,吸引了無數游人來此尋幽探勝。 交 通   從煙臺火車站廣場坐11路車,終點站即為芝罘島,步行可到芝罘陽主廟。   門 票/開 放 時 間 8元山東煙臺市……[詳細]
      蓋平山摩崖石造像
        蓋平山摩崖石造像,位于萊州市柞村鎮(zhèn)東朱宋村東北約2.5公里的蓋平山面南的崖壁上,其北、東、南三面,山體環(huán)抱,石造像正南方為一寬敞平臺,是一處寺廟遺址。東面山上流下來的溪水,從寺廟遺址南的溝壑中自東向西流過,石造像的西南方為人工筑成一個小型水庫。石造像正對著的南山上植被生長極為茂盛,而石造像所在的北山,巖石裸露,少樹木生長。佛造像西約1.5公里處為南北公路,公路以東為至蓋平山均為東朱宋村的果園,林木繁茂,果園間有簡易的道路通向石造像處。侯登岸在成書于道光七年(1827)的《掖乘》中曾記載:“蓋平山,城東南三十里,有寺曰上寺,多松株,山根有二洞,中鐫佛像!贝颂幩傅姆鹣窦礊樯w平山摩崖石造像,這是關于石造像的最早記載。此后,蓋平山摩崖石造像一直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態(tài)。1992年2月,萊州市博物館在野……[詳細]
      秦始皇東巡宮
        導游外部為仿秦漢建筑,雄偉壯觀,古樸典雅。內設“統(tǒng)師東巡”、“瑯琊祭天”、“巫師煉丹”、“遙望三島”、“海市幻境”、“芝罘東渡”、“海上遇難”、“東瀛創(chuàng)業(yè)”、“桃櫻共艷”、“始皇之夢”、“水族迎賓”、“九宮宴請”、“九曲升天”、“仙女灑露”、“千秋功過”等20個場景?袋c再現了當年秦始皇統(tǒng)師東巡求仙的傳奇故事。秦始皇東巡宮位于煙臺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東北部,1992年4月18日建成開放。該館采用了現代機械、聲光、電子等表現手法,集歷史性、趣味性、科技性于一體,氣勢磅礴,虛幻縹緲,浪漫多彩,扣人心弦。交通乘3、17路公交車可達。山東煙臺市……[詳細]
      47、馬埠寨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埠寨遺址
        馬埠寨遺址位于萊州市虎頭崖鎮(zhèn)虎頭崖村東。明代時期,萊州境內設有多處防倭所建的寨城,馬埠寨即為其一。遺址緊鄰虎頭崖村東側,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100米,面積達12000多平方米。斷崖處有明顯的夯土層,土基隨地勢堆筑,北部夯土層比南部稍厚,夯土墻高約2米。遺址地表可采集到城墻磚與明清瓷器殘片等標本!兑纯h志》載:“縣西二十五里,明備御四百戶所,設有百戶,轄墩三。曰海廟、扒埠,在所北。曰馬步,在所南,今省!鼻迕椬饔谇×甑摹队挝鲙r記》載:“崖之上土寨一區(qū),雉堞略可仿佛,前明自肅皇以后,海氛不靖,沿海多置戍卒,此其故壘也!蔽鲙r即虎頭崖別名。明初為防倭患,于沿海地區(qū)設立大量衛(wèi)所,馬埠寨即為其一。據當地村民介紹,原馬埠寨依山勢,土夯其基,高約5米,厚約8米。夯土基之上,又有磚石砌……[詳細]
      48、廟島媽祖廟
      廟島媽祖廟
        廟島群島,又稱長島、歷稱廟島群島,古稱沙門島。是隸屬于中國山東省煙臺市的一個群島,全島屬長島縣管轄。長島上的顯應宮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媽祖廟。 用時參考半天或1天交通 上島上長島必須要先到蓬萊,從蓬萊碼頭坐客船上島。蓬萊碼頭客船時間6:00-18:30,間隔月20-30分鐘一班,價格單程30元/人,往返60元/人島內交通包車:島上雖然有出租車,但是對于游客來往各個景點的話,相對包車的性價比高;自行車:很多漁家都有自行車對外出租,如果游玩不是很趕的話,可以向漁家租用 門票 高山仙境之旅(北線)票價190元(不含媽祖廟),包含景點有:漁港碼頭乘游船游覽廟島媽祖廟、猴磯島、萬鳥島,觀萬鳥云集的壯觀場面; 媽祖香櫞之旅票價90元(含媽祖廟),包含景點有:休閑漁業(yè)出?诔舜,登廟島朝拜北方最早最著名的媽祖……[詳細]
      四角埠古墓群
        四角埠古墓群位于萊州市柞村鎮(zhèn)。年代為漢。2013年,四角埠古墓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四角埠古墓群地處山坡丘陵地帶,中部高高隆起,四周逐漸低緩,由“中間大墓”、“東小墓”、“西小墓”和“墓南祭祀處”四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米。來到現場后,從外觀看,三座古墓與丘陵無異,呈品字形排列,封土呈覆斗形,均為夯土筑成。其中,“中間大墓”即四角埠,當地俗稱“雁王頂”,封土堆最大,墓頂呈長方形,南北寬46米,東西長58米,墓底部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200米,高約2.5米。由墓頂向東、西、北三個方向為層層梯田,南部為一方形臺地,即“墓南祭祀處”。四角埠往北,東西兩側有體積較小的“東小墓”和“西小墓”,頂部均為長方形臺地。其中,前者頂部東西長72米,南北寬43……[詳細]
      煙臺竹林寺
        竹林寺是膠東半島唯一具有民族風格特色,香火旺盛的名勝古剎,曾經歷代復修,明清兩代重修,并有乾隆皇帝碑文記載。十年-使之變?yōu)閺U墟,現今重建的竹林寺不僅保有歷史記載的圣名美景,還擴大了規(guī)模,整個寺院具有皇家風格,雄偉壯觀。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東西配殿、鐘鼓樓。殿內供奉彌勒佛、釋迦牟尼佛、西方三圣、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十八羅漢等諸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門前一對響石獅分臥山門左右。寺后有蛟龍泉,常年流水不斷。寺后山上山石嶙峋,形態(tài)各異,如護法石、紅臉石、絲帽石、床窩石、三人石等,還有傳說中的仙人橋、仙人洞等。此地風景秀麗,奇山異水,引人入勝,是古往今來的善士和游人膜拜、游覽的妙境圣地。地址:煙臺市萊山區(qū)福臨夼岱王山陽坡營業(yè)時間:8:30-17:30游覽時間:大約2小時特色景觀:蛟龍……[詳細]
      養(yǎng)馬島張氏宗祠
        養(yǎng)馬島張氏宗祠編號:編號4-487-5-054時代:中華民國地址:煙臺市牟平區(qū)養(yǎng)馬島街道張家莊村保護內容:保護范圍內的所有建筑、構筑物、碑刻、古樹名木及其他各類文化遺存。保護范圍:東北角:37°27′15.7″N,121°36′08.7″E,東南角:37°27′14.2″N,121°36′08.9″E,西南角:37°27′14.3″N,121°36′07.0″E,西北角:37°27′15.8″N,121°36′07.2″E。建設控制地帶:東北角:37°27′17.3″N,121°36′11.0″E,東南角:37°27′12.5″N,121°36′10.9″E,西南角:37°27′12.5″N,121°36′05.2″E,西……[詳細]
      戚繼光祠堂及戚繼光墓
        戚繼光祠堂位于蓬萊閣府前街東側,明崇禎八年為褒揚戚繼光而建,賜額“表功祠”。祠堂于清康熙四十六年重修,1985年征為國有,并全面修復。戚繼光祠為三進院落家廟式建筑。門房、正祠各三間,均為單檐磚石木結構,占地595.1平方米。門房座東面西,門外兩側各有石獅一尊。門扇上陰刻楹聯(lián)“千秋隆典,百戰(zhàn)著勛名”,橫額“海上威風”。門房以東為過堂。過堂坐東面西,有前廊。前廊兩側陳列刀、-、劍、戟等古代兵器12件。過堂正中立屏風,上懸戚繼光像。經過屏風,出過堂即為正祠,正祠座北朝南,門上方懸陰刻匾額“戚武毅公祠”。正殿中央暖宮塑戚繼光座像。四面墻壁鑲嵌介紹戚繼光生平事跡的圖版。祠內還懸掛郁達夫、歐陽中石等書法家題詞、題聯(lián)。正祠院內有明代銀杏一株,鉆天挺拔,遮天蔽日。正祠東側為后花園。園內花木郁郁蔥蔥,忠、孝二……[詳細]
      趙疃地雷戰(zhàn)遺址
        趙疃抗戰(zhàn)遺址位于海陽市趙疃鄉(xiāng)趙疃村。南瀕黃海,東西北群山環(huán)繞,盆子山北麓是蜿蜒崎嶇的山谷溝地,趙疃、文山后等村坐落在谷內。1940年2月,日軍侵入海陽,在趙疃以東的孫家夼、夼里設據點。趙疃民兵創(chuàng)造了10多種-和30多種埋雷方法,對日偽軍展開了-戰(zhàn),從鐵雷、石雷、拉雷、繕雷發(fā)展到飛行雷、馬尾雷、防潮雷、子母連環(huán)雷、慢性自然雷等,從單一的沿路埋雷,發(fā)展到村內的-宴。1942年,趙疃民兵趙守福等在山棗埠、月牙橋、丁字街胡同、村內東西大街等雷區(qū)擺下-陣,先后炸死炸傷日偽軍180多人,在抗日戰(zhàn)爭中,趙疃民兵與日偽軍共作戰(zhàn)500多次,炸(打)死、炸(打)傷日偽軍600多人,俘敵20多人,榮獲“特等模范0-村”稱號。現存-戰(zhàn)遺跡有山棗埠、月牙橋、村南丁字街、村北十字街等處,原貌尚存,墻壁上留有當年-炸痕![詳細]
      虎頭崖航標燈塔
        虎頭崖航標燈塔位于萊州市虎頭崖村東。燈塔高約12.5米,寬6.2米,占地面積約25平方米。共分四層,底層為石基座,高2.85米,二、三層均用青磚壘成,高約8米,最上層為玻璃罩燈標部分,高約1.65米。整個建筑呈六面錐體狀,正南面寬2.76米,向東依次為2.69米、2.69米、2.71米、2.71米、2.73米。門朝向西南,高2.3米,寬1.28米,底層西北方向與東北方向,各有槍眼一個。東、東北墻二、三層處各開一小窗,東南墻第三層處與西墻二、三層處也各開一小窗。該建筑保存較好,基礎結構穩(wěn)固,基本保持原貌;㈩^崖在民國以前是重要的軍事海港及商貿碼頭,虎頭崖燈塔所在高臺地為萊州明代軍事設施遺址—馬埠寨遺址,西北不遠的崖壁上有李鴻章摩崖題刻,村西還有虎頭崖商業(yè)會館遺址。虎頭崖村航標燈塔的發(fā)現對研究膠……[詳細]
      邢家黃花村石窟
        邢家黃花村石窟位于萊州市柞村鎮(zhèn)邢家黃花村北約200米處的高埠巖石之上。西距萊州通往柞村南北公路約1公里,北距柞村鎮(zhèn)約1.5公里。因巖石外形酷似倒扣的碗,因此,當地村民俗稱“石碗屋”。巨石東南方向鑿一石窟,窟門呈上窄下寬梯形狀,窟室高1.4米,東西寬1.9米,南北進深2.6米?唛T內東西兩壁各刻有浮雕人物立像1尊,像高1.1米,寬0.3米,浮雕高約3厘米。西壁人物,頭帶方形巾帽,身著短袖緊身上衣,下著緊身露靴短裙,腰束帶。東壁人物身穿著短袖上衣,下著落地長裙,肩披帛帶,高發(fā)髻或帽飾。兩像手中各拿一劍棍之類兵器于胸前,雕像線條古拙流暢。從造像風格、形制服飾、雕刻技法等考證,其時代應為宋元時期?呤覂瓤諢o一物,東壁隨意刻畫有“大”“小”“上”“下”等字樣,為后人所妄刻。此石窟的發(fā)現對研究膠東地區(qū)石……[詳細]
      萊州林氏宗祠
        林氏宗祠位于萊州市虎頭崖鎮(zhèn)西魏家村。林氏宗祠系西魏家村林氏家族祭祖的場所,相傳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據《林氏族譜》所載,現存的林氏宗祠為道光年間所重修。林氏宗祠坐北朝南,由正房及東、西廂房組成,磚木結構。正房二級踏步,墻基以華崗石壘砌,墻身以青磚砌成,正房3間,明間與次間已打通,通面闊9.20米,進深6.55米;東、西廂房各3間,面闊8.60米,進深3.90米。占地約為150平方米。正房出檐,立二圓形柱,正房及廂房均灰瓦、硬山式。南院墻中間開一門樓,懸額“林氏宗祠”,二級踏步,門樓頂是較為罕見的“懸山式”建筑,頂出飛檐,正脊及垂脊飾以瑞獸,已有部分損毀,門兩側立有二石礅。林氏宗祠是萊州目前發(fā)現年代保存最久且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對于研究膠東地區(qū)清代建筑風格與林氏家族歷史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人口遷……[詳細]
      虎頭崖商會會館舊址
        虎頭崖商會會館舊址位于萊州市虎頭崖鎮(zhèn)虎頭崖村西海岸邊,該會館現存北屋11間,開一圓拱門,向北,寬4.2米,門以西正屋7間,面闊17米,門以東正屋4間,面闊12米,會館沿街東西總長度為33.2米,進深為5.8米。東廂10間,面闊21.6米,進深4.9米。南屋4間,面闊16.2米,進深5.8米。院南北總長29.5米。據《四續(xù)掖縣志》載:“虎頭崖商會,民國二年成立。名虎頭崖商會分事務所。民國五年,經農商部核準,定名曰掖縣虎頭崖商會,會長孫在廉,連任至民國十四年,改選趙萬鑒為會長,連任至民國二十一年改選王書紳為主席。出口貨物草帽辮、牛皮為輸出大宗。自民國十七年以還,漸形衰落,幾乎絕跡,惟魚類暢銷。其余葡萄、蘋果等輸出寥寥。入口貨如杉松桿、紅糧、玉蜀、黍米類、豆類、糖類居多數!贝藭^為研究清末民初萊……[詳細]
      三十里堡故城址
        三十里堡故城址編號:序號199分類號120時代:東周、漢地址:煙臺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古現街道三十里堡村(原公布復制煙臺市福山區(qū)古現鎮(zhèn)三十里堡)保護內容:保護范圍內的所有文化堆積及其他各類文化遺存。保護范圍:東至香港路,西至古現21路,北至煙臺至龍口公路,南至古現7路(古現21路為現在的澳門路,古現7路為現在的深圳大街),控制點坐標為:①37°34′27.0″N,121°09′38.3″E,②37°34′18.8″N,121°09′36.3″E,③37°34′17.5″N,121°09′18.1″E,④37°34′30.0″N,121°09′20.2″E,⑤37°34′30.0″N,121°09′20.2″E。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各向外40米。……[詳細]
      59、國家村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村遺址
        國家村遺址位于萊州市沙河鎮(zhèn)國家村東,西距榮烏高速公路約800米,北部緊靠土山鎮(zhèn)通夏邱鎮(zhèn)的東西公路,北有大沙河通過。遺址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約140米,為一長方形臺地,中部稍微隆起,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fā)現。臺地東部斷崖處可見文化堆積層,厚約0.5-2.5米,并暴露有灰坑。地表及灰坑中包含大量陶片,采集標本有器底、口沿等,可辯器物包含:罐、盆、鬲、鼎等。陶片有紅褐夾砂、泥質灰陶兩種,多素面陶,紋飾以細繩紋為主。根據采集的標本分析,分別含有岳石文化、芝水二期、珍珠門文化及周代等時期的遺址。遺址西側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他部分保存較好。國家遺址所在的沙河鎮(zhèn),自古為城南重鎮(zhèn),其西北有當利故城址與路旺道漢代遺址。國家村遺址對研究萊州地域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2……[詳細]
      西由天主堂
        原名西由天主教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后改稱“西由天主堂”。西由天主堂位于萊州市三山島街道龍泉村(原屬西由鎮(zhèn)),今萊州市第三職業(yè)中專南院。該教堂建于1916年,由德國籍的梁神甫主持修建。其中,教堂鐘樓高三層,西側有二層的洗禮室,建筑面積320多平方米。建筑風格中西合璧,磚木結構,是膠東地區(qū)規(guī)模較大的教堂之一。最后一任神甫是西班牙籍的艾生瑞,1952年被驅除出境,西由的天主教活動停止。1958年,于此處設立西由紅專學校,部分建筑物被改建。1963年,洗禮室屋頂遭雷擊。1965年,學校將洗禮室上層修繕,下落約三分之一。“文革”期間,教堂遭到嚴重破壞,鐘樓的上層、中層被拆除,鐘被賣掉,只有建筑物整體框架大致保持原樣。目前,教堂和洗禮室年久失修,周圍雜草叢生。1996年公布為煙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