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视频77|亚洲免费一级字幕|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button id="kgiii"></button>
    • <bdo id="kgiii"></bdo>
    • <code id="kgiii"></code>
      <button id="kgiii"><source id="kgiii"></source></button>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中國船政文化景區(qū)
        中國船政文化景區(qū)位于馬尾港附近,是一處以船政文化為主的主題公園。當年的馬尾造船廠是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船廠,也是彼時遠東最大的船塢。從創(chuàng)辦的1866年至停造的1907年間,這里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艦船40艘,福州船政也由此揚名于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景區(qū)內的大小景點分布在閩江邊,馬尾港周邊1公里內。包括羅星塔公園、馬限山公園、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等的景點,可步行游覽,且均可免費入內參觀。周邊環(huán)境不錯,可以僅作休閑逛逛,也能了解福州船政的歷史。在此游覽,通常以馬尾港西側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昭忠祠為重點。船政文化博物館中,能看到各種當年船艦的模型,展示船艦的外觀以及內部構造。還有雕塑模擬的場景,供游人了解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博物館不遠處,是為紀念中法馬尾海戰(zhàn)中殉難的福建水師官兵而修建的昭忠祠,……[詳細]
      曇石山文化遺址
        曇石山文化遺址曇石山文化遺址位于閩侯縣甘蔗街道曇石村,是中國東南地區(qū)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遺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長形山崗!案=ㄎ拿鲝倪@里開始……”,以閩江中下游為中心連接閩臺兩省的曇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搖籃和先秦閩族的發(fā)源地,它的出現(xiàn),驚現(xiàn)了不為人知的先秦閩族文化,將福建文明史由原來的3000年向遠古大大推進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國務院將曇石山文化遺址列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曇石山原名“墰石山”,是福建省閩侯縣城近郊的一座小山丘,東距福州市區(qū)約20公里。在福州話中,“墰”,即“海邊礁石”之意,此山并不似北方名山大川巍峨險峻,只是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紡錘形”小山丘,南北長約430米,東西最寬處也不過150米。如此尋常的小山丘,卻因為1954年的一次意外……[詳細]
      宏琳厝—全國最大古民居
        宏琳厝—全國最大古民居“宏琳厝”又稱新壺里。位于坂東平原南部的演溪之畔。建于1795年。建造者為六都巨富黃宏琳。梅溪上游的演溪在這里打了個深灣,民間地理上視為“玉帶”,宏琳厝就建在河灣內的玉帶環(huán)抱里,形似玉帶環(huán)腰。隔河而望,從近到遠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稱為“五重案”,“門迎五重案,前有玉帶環(huán)”,背靠柯洋仙峰,古時被認為是一處風水寶地。宏琳厝占地面積17823.28平方米,分為前后直進三座正厝,中間設兩道橫街,左右各兩列橫厝,隔以36扇風火墻,有大小35個廳堂,30個天井,25個花圃,666個房間,住有100多戶900多人。規(guī)模之大,世間少有。整個建筑按中軸線對稱原則設計建造,厝內廊回路轉,縱橫有序,通光采風充足,道路順暢,房屋整體配套,行居方便,結構科學合理。房屋的裝飾甚為精美。如屋……[詳細]
      長樂顯應宮
        顯應宮始建于宋紹興八年即公元1138年,距今已有860多年歷史。幾百年間,顯應宮數(shù)度重修。據(jù)出土的碑文記載,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此后,由于一場風暴海嘯之類的特大天災襲擊,顯應宮隨同鄰近的村舍,一夜之間被風沙掩埋在地下。斗轉星移,滄海桑田。若干年后,人們在這里又建起了村莊,村的名字叫“仙岐”,卻沒人知道顯應宮及其“仙人”們就在村莊的地下。1992年6月21日,福建日報登載了國務院批準建設長樂國際機場的消息。事隔一日,機場所在地仙岐村的一位村民在村居中的一塊沙丘挖沙,挖著挖著,竟然挖到了一堵墻!當?shù)卣@悉后迅速與省市考古部門聯(lián)系,派人指導現(xiàn)場挖掘。一個月后,沙丘變成了沙坑。數(shù)十尊大小不一,栩栩如生的彩繪泥塑神像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國家文物學會羅哲文會長、故宮博物院單士元……[詳細]
      5、福清東關寨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清東關寨
        東關寨位于福清市一都鎮(zhèn)東山村,建于1736年,土木結構,占地面積約4180平方米。整座建筑呈長方形,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分上、下兩層,共99個房間。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聯(lián)奎塔
        聯(lián)奎塔位于永泰縣城南的塔山上,為石結構樓閣式塔,八角、七層,通高21米。石階式臺座,每邊長20.05米,周以欄桿。底層塔門外有石雕塔神(文官服飾)鎮(zhèn)守,塔身層層收分,各層皆有平坐欄桿,外壁均設有佛龕,各供一尊石雕佛像。塔內有螺旋式石梯直通塔頂,上為葫蘆形塔剎。明萬歷《永?h志》記載:“宋開寶二年(西元969年)建寺于越峰,晨鐘暮鼓與縣漏相應,作橋以續(xù)西山之龍脈,建塔于東南之水口,以應龍象,于是人文日盛,科甲蟬聯(lián)……”。乾道二年(西元1166年)、五年(西元1169年)、八年(西元1172年),永?h人蕭國梁、鄭僑、黃定,接連三科中狀元,一時震動朝野,傳為佳話。元至正二十八年(西元1368年)塔毀;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知縣包干臣重修孔廟和三元祠,所余資金建成一座七層石塔,取名“聯(lián)奎塔……[詳細]
      黃檗山萬福寺
        唐貞元五年(西元789年),莆田人正干從六祖慧能處學禪得法回閩,師父臨別贈語“遇苦即止”。正干路經黃檗山,見山川靈秀,因悟“黃檗味苦”,便開山結茅,募緣建寺,名“般若堂”。貞元八年(西元792年),又于堂之東向增辟院落,禪寺粗具規(guī)模,朝廷賜名為“建福禪寺”,俗稱“黃檗寺”。唐德宗時(西元779-805年),賜額為“萬福禪寺”。寺成數(shù)十年,剃度一僧希運。希運后得百丈山懷海禪師衣缽,成就一代名僧。開成年間,希運住持宜豐鷲峰,將鷲峰改名為黃檗山,以紀念福清黃檗山,故此后有“天下兩黃檗”之說。蘇轍、黃庭堅、王應麟、趙師秀、劉克莊等著名文學家先后來到宜豐黃檗山,并留下了許多詩贊為后世所傳誦。后希運弟子義玄創(chuàng)建臨濟宗。明中葉,萬福寺毀于兵燹。崇禎十年(西元1637年),僧隱元修復,成為三進五殿的大寺,當……[詳細]
      陳文龍紀念館
        陳文龍紀念館位于臺江區(qū)下杭路,總占地1200平方米,恢復了“海神”陳文龍尚書廟原有的親水性特點,保持明清建筑形制和風格;有康熙、嘉慶、道光皇帝的三方御碑和9方總督、巡撫等褒揚陳文龍的牌匾;有乾隆到民國時期的14方石碑刻;有41斤重的乾隆年間鑄制的鎮(zhèn)廟獅鈕鐵印等,形成了集民俗、宗教、旅游活動為一體的新景觀。陳文龍(公元1232-1277年)原名子龍,字君賁、德剛,福州興化(今福建莆田)人,宋咸淳五年(1269)戊辰科狀元,宋度宗賜名文龍。因丞相賈似道愛其文,對其極為賞識器重,但陳文龍并不以為然。后由于陳文龍剛直不阿、為官清正廉潔、處處以社稷為重、正直敢言。(1260年)忽心烈被擁立為大汗,此后元軍開始攻宋,從(1267年)元軍主帥阿術開始進攻襄陽直至(1273年)襄陽失守后,陳文龍上 書痛責賈……[詳細]
      9、鄧拓故居 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鄧拓故居
        鄧拓(1912~1966年),原名鄧子健,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qū))竹嶼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父鄧鴻予舉人出身。民國15年(1926年),鄧拓就讀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級中學。民國18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社會經濟系。翌年冬,加入中國左翼社會科學家聯(lián)盟,參加中國共產黨。翌年秋,轉學到上海法政學院,曾任社會科學家聯(lián)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區(qū)黨團書記,中共法南區(qū)委宣傳干事、宣傳部長和南市區(qū)工委書記等職。1949年秋,任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同年冬,受聘為北京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58年,調離人民日報社,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分管思想文化戰(zhàn)線工作;主編北京市委理論刊物《前線》。1959年,兼任中國歷史博物館建館領導小組組長,出版《論中國歷史的幾個問題》。1960年……[詳細]
      10、福州文廟 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文廟
        福州文廟,又稱“先師廟”,俗稱“圣人殿”,在福州市鼓樓區(qū)圣廟路。殿內的儒家青石群雕造像,在表現(xiàn)技法上注重質感和比例,形神兼?zhèn)洌窨叹老淳。展示了儒家現(xiàn)實生活氣息的境界。形象豐滿圓潤,氣質渾厚,衣飾簡素,具有輕快流暢的特色。如此雄偉壯觀的儒家青石群雕造像,實屬宇內罕有。殿內,懸掛重新復制的由康熙皇帝以下五位皇帝書寫的六面大匾額。以及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書寫的楹聯(lián),金字熠熠,滿壁生輝。移身殿內,令人油然而生崇仰肅穆之情。門:欞星門亦稱先師門,F(xiàn)存石構件屬明代所建。六柱三開間,對稱布局,每根柱腳用兩塊夾桿石前后對夾鎖固。東西兩翼墻上鑲嵌著“江漢秋陽”、“金聲玉振”聯(lián)句石刻,花崗巖,長2.62米、寬0.73米、楷書、陰文。大成門古稱戟門,面闊五間,進深二間。中三間屋面高出兩邊間,青石抱鼓石3對,石檐……[詳細]
      11、陳靖姑故居 AA
      陳靖姑故居
        順天圣母陳靖姑故居位于福州市倉山區(qū)工農路72號,系順天圣母陳靖姑的出生地。相傳唐朝陳靖姑因學習了閭山道法,一生“講經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濟難”,尤以“救產護胎”著稱,死后受到人們的敬仰。民間尊稱她為“臨水夫人,順天圣母”等,是婦女安胎生育的保護神。現(xiàn)存故居為2004年翻修,占地300多平方,小巧典雅,現(xiàn)存正殿、龍泉古井、牌坊、放生池、百花圃等建筑,常年百花爭妍、綠竹長青。正殿是木構架式內供奉順天圣母、圓通自在天尊、圣父圣母、三十六婆官等諸天神圣。殿中懸掛著“順懿應天”、“崇福佑民”、“母地生靈”等牌匾。龍泉古井為唐朝至今的古跡,順天圣母陳靖姑自幼食用此井水成長。古井為溶洞式水井,井底與眾不同,藏有一個罕見的巨大涵洞,而且井水與閩江龍?zhí)督瞧碛晏幭嗤ǎD晔腔钏S盈,所以至今清澈甘甜。陳靖姑故居……[詳細]
      12、闇亭寺 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闇亭寺
        暗亭寺又名闇亭寺,乃一方之古跡,亦百代之名區(qū),往古有一觀音殿在焉,不知創(chuàng)于何時何代。這里群山環(huán)抱,層巒疊嶂,山深林茂,寺藏其中。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嵩口鄉(xiāng)盧厝寨盧爾誠32歲削發(fā)為僧,云游四方,后在暗然亭(即觀音亭)修道6年,辟谷不食?滴醵昃旁拢41歲)圓寂;鸹螅l(xiāng)人將其骨塑于座像中,稱盧公佛像,并集資興建暗亭寺供奉。暗亭寺整體為重檐懸山頂式木構建筑,布局嚴謹,莊嚴古樸。神龕全部雕刻精湛的屏風裝飾,古色古香,精美絕侖。全寺總面積1000多平方米,F(xiàn)有大廳佛殿、觀音樓、念經堂、藏經樓、菜堂等建筑物,主體為清建筑風格,土木結構,布局嚴謹,古樸風雅。供盧公祖師和觀世音菩薩像。主殿按原貌擴建修葺。闇亭寺整體為重檐懸山頂式木構建筑,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50平方米。由主……[詳細]
      13、閩王廟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閩王廟
        閩王廟在今福州市區(qū)中心的慶城路,歷史上曾經甲第連云,規(guī)模很大,但在歲月流逝中廟產漸被侵蝕,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只剩下兩路四進建筑。祠前東西有牌樓式跨街宮墻(俗稱東西轅門),紅墻青瓦;墻檐下有彩繪花邊紋飾,均毀于“文革-”期間。祠占地面積1621多平方米,今祠坐北向南,依次有碑院、祠廳、后院。門墻為牌樓式,墻檐有寬幅彩畫博古花邊,紅墻青瓦。辟三門。中門前有1對抱鼓石,是以前的門面裝飾,象征房子的主人有較高的身份和地位。旁有石獅,門上嵌豎碑“奉旨祀典”,黃碑“忠懿閩王祠”。左右邊門石額分別為“崇德”、“報國”。大殿木構,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穿斗式構架,歇山頂尾脊,祠廳額掛一塊木匾“功垂閩嶠”,“嶠”指的是山大而高,以此贊譽王審知治閩的功勞。中供閩王塑像。陳列王審知墓志一合及其妻任內明墓志1通。殿……[詳細]
      福清南少林寺
        福清南少林寺南少林寺風景區(qū)座落在福清東張鎮(zhèn)西部戴云山脈九山環(huán)繞,狀似蓮花的山坳盆地之中,規(guī)劃面積約13平方公里,景區(qū)以海拔668.3米的嵩山為主,景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臘冬溫暖,炎夏清涼。景區(qū)內山高谷深,雨量充沛,大部分覆蓋著原始次森林。植被覆蓋率為98%,林相整齊,群落完整,這里層巒疊嶂,有險峻的天柱峰、逶迤的五老峰等峰巒22座,此外還有寺廟、蹬道、古橋、古墓、古窯、磨崖石刻、溪邊水礁,與變幻莫測的日出、云海、松濤、佛光等組成一幅瑰麗奇特的立體畫卷。少林寺遺址北山面溪,朝東偏南。寺東面的五老峰與河南嵩山的五乳峰惟妙惟肖,少林溪的流向亦與北少林寺旁的少陽溪相同。從寺址地形上看,從少林尾經少林石路,過少林橋,進入山門,有九個層次分明的大階地,寺院依山起勢成階梯式建筑,前后進深180米,主座及……[詳細]
      15、方廣巖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方廣巖
        方廣巖在永泰葛嶺鎮(zhèn),方廣山腰方廣巖,方廣巖下方廣洞,方廣洞中方廣寺。方廣巖的奇就在“一片瓦”下別有洞天,外觀仰角高180多米,寬約百米,深50多米。核心景點可容納上千人。洞中建五座樓閣如大雄寶殿、脫凡樓、觀音樓、天泉閣、生活廚房等;尚有許多客廳、樓道、臺階等通行空間。方廣寺始建宋建隆二年,寺以佛經第十部類“方廣”名之。既體現(xiàn)方廣洞天福地的自然面貌,又符合佛教圣地命名規(guī)則,歷經千百年被保存下來。方廣洞中建寺錯落其中,巧妙實現(xiàn)立體空間構圖布局。又因借助洞頂廣大巖壁俗稱“一片瓦”避風雨,無需再添蓋寺頂瓦片,既省工,又輕巧。洞口為西南方向,懸寺木構干燥不腐,F(xiàn)存寺閣凌空架構,巨木頂托,天泉閣幾乎懸空,方廣水簾直落深谷,霧氣騰空,回聲山洞,俯看斷崖壁立千尺,仰望洞寺凌空飛懸,無論哪個角度都是驚險奇觀![詳細]
      16、陳太尉宮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太尉宮
        陳太尉宮座落中房鎮(zhèn)乾溪村,始建于五代梁開平三年(909年)原南宋嘉熙三年(1239)蘇十五世孫陳慶封“都統(tǒng)伏魔太尉”,改名陳太尉宮。整座建筑由正偏殿、戲臺、宮門組成,支承構件為拱斗疊接,是江南僅存完好的,融宋、明、清三朝風格的一座木結構古建筑,系省級文物![詳細]
      17、福州西禪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西禪寺
        西禪寺,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禪寺,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傳南北朝時煉丹士王霸居此“煉丹成藥,點石為丹”。每逢饑歲,便靠賣藥賣金換米救濟窮苦百姓。后來王霸“服藥仙蛻”人們便在他的故居建寺。隋末廢圯。唐咸通八年重建,定名為“清禪寺”,后改為*延壽寺”、“怡山西禪長慶寺”俗稱“西禪寺”。該古剎十分巍峨壯觀,門坊名冠全國最大。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玉佛樓及客堂、禪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占地7.7公頃,還有唐七星井《唐福州延壽禪院故延圣大師塔內真身記》碑、五代慧棱禪師舍利塔、清康熙御筆《藥師經》、清代壁畫等。西禪寺在海外久負盛名,海外廨院有新加坡的雙林寺、馬來西亞檳城的雙慶寺、越南的普陀寺等,至今與西禪寺仍有密切的聯(lián)系。西禪寺又以盛產良種……[詳細]
      18、福州華林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華林寺
        華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鼓樓區(qū)北隅、屏山南麓。該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原名越山吉祥禪寺,明正德時始改名華林寺,寺大殿今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當時,吳越國國王錢镠割據(jù)閩浙等地,福州郡守鮑修讓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的安寧,拆除閩王宮殿,利用拆下來的材料在屏山南麓修建“越山吉祥寺院”,內有文昌祠、普陀巖和正殿等。正殿之后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師殿,都以屏山(越山)為靠背。此后,后人又在附近建造數(shù)座禪院,規(guī)模宏大。宋高宗曾賜該寺御書“越山”、“環(huán)峰”。明正統(tǒng)九年(1444年),御賜匾額“華林寺”,一直沿用至今。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附近的羅漢院、越山庵等并入,華林寺規(guī)模更大了,后又增建了御書閣、環(huán)峰亭、絕學樓、勝會亭等建筑物。清嘉慶至道光年間(……[詳細]
      19、福州林陽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州林陽寺
        林陽寺是福州五大禪寺之一,位于晉安區(qū)嶺頭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稱“瑞峰林陽寺”、林洋院,又名瑞峰林洋寺、瑞峰院。宋梁克家纂《三山志》載:“懷安縣遵化里瑞峰林洋院,長興二年置”!伴L興二年”即公元931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后幾經興廢,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重建時改稱“林洋寺”。清光緒年間,鼓山涌泉寺高僧古月禪師來寺為方丈,發(fā)愿興復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跡達于南洋,后按涌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將寺名改為“瑞峰林陽寺”。1930年,圓瑛法師曾擔任住持!拔母铩敝校略馄茐,后逐漸修復。林陽寺主要建筑有鐘鼓樓、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伽藍殿、地藏殿、大悲殿、祖師殿、報恩堂、古月塔院、客堂、禪堂、齋堂及僧寮等。1981年,林陽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重新開放。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詳細]
      20、羅星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星塔
        位于閩江下游三水合匯處的福州馬尾港羅星山頂。因位于馬尾鎮(zhèn)東南、馬江北岸的一個小島羅星山上,塔即以此山得名。由于塔下山突立水中,回瀾砥柱,水勢旋渦,若“磨心”,所以也稱“磨心塔”。原為古代港口航海燈塔的標志,早在明初就標繪在鄭和航海圖和以后的航海針經圖冊里。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航標,是閩江門戶標志,有“中國塔”之譽。據(jù)《閩都記》稱,塔為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嶺南人,李氏女,有姿色,里豪謀強奪之,設計陷害其夫于罪,謫死閩南,七娘憤無可訴,盡賣家產,來到福建,捐資造塔,紀念其夫,日久塔毀。明萬歷年間,羅星塔被海風推倒。天啟年間徐渤倡議重建,重建的石塔7層8角,高31.5米,塔座直徑8.6米,每層均建拱門,可拾級而上。清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zhàn)就在塔下開火,石塔損傷多處。戰(zhàn)后,在塔頂安裝一顆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