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视频77|亚洲免费一级字幕|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button id="kgiii"></button>
    • <bdo id="kgiii"></bdo>
    • <code id="kgiii"></code>
      <button id="kgiii"><source id="kgiii"></source></butto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跡介紹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東方明珠塔僅次于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和俄羅斯的莫斯科電視塔。東方明珠電視塔選用了東方民族喜愛的圓曲線體作為基本建筑線條。主體有三個斜筒體,三個直筒體和11個球體組成,形成巨大空間框架結構。筒體內有6部電梯,其中一部是可載50人的雙層電梯,還有一部在上球體和太空艙間運行。塔體可供游覽之處有:下球體、中間球體及環(huán)廊、上球體及太空倉等。下球頂高118米,設有觀光環(huán)廊和夢幻太空城等;上球頂高295米,有旋轉茶室、餐廳和可容納1600人觀光平臺。上下球之間有5個小球,是5套高空豪華賓館;太空倉供外賓觀光。燈光在電腦操縱下可以根據天氣變化自動調節(jié),產生1000多種變化。電視塔的燈光效果也令人嘆為觀止。乘上東方明珠塔的電梯,只需四十秒鐘,便可到達263米高的觀光球上,在這里,極目遠眺,上海景色盡收眼底,原來……[詳細]
      2、豫園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豫園
        豫園位于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北靠福佑路,東臨安仁街,西南與上海老城隍廟毗鄰,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園林,聞名中外的名勝古跡和游覽勝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于嘉靖、萬歷年間,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園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號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書。潘家是當時上海的望門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長達九里的上海城墻建成,使及東南沿海的倭患逐漸平息,二十余年來生命財物經常受到威脅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并開始繁榮。士大夫們紛紛建造園林,怡情養(yǎng)性,弦歌風月。潘恩年邁辭官告老還鄉(xiāng),潘允端為了讓父親安享晚年,從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建造園林。經過二十余年的苦……[詳細]
      3、靜安寺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靜安寺
        靜安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剎。據碑志,建于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247),創(chuàng)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今蘇州河)北岸,初名滬瀆重元(玄)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1216)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沖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靜安寺是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上海市真言宗古剎之一,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靜安寺建筑布局在嚴格的中軸線上。從南至北依次座落著山門鐘樓鼓樓、大雄寶殿和法堂。靜安寺山門朝南,與天王殿合一。山門地面層鋪砌優(yōu)質花崗巖,半橢圓型拱門門券雕刻著宋代云紋花飾。鐘樓鼓樓各側東西,鐘樓底層是重新恢復的“天下第六泉”——涌泉,上懸精鑄7.3噸的和平鐘。鼓樓采用……[詳細]
      上海城隍廟(老城隍廟旅游區(qū))
        上海著名的名勝和歷史古觀--城隍廟,位于方浜中路、安仁街西。原為金山神廟,祀漢博陸侯霍光(又名霍光行祠)。占地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上海從宋朝開始有城隍廟,廟址在現在的永嘉路上,叫淡井廟,又稱華亭縣城隍行殿。當時上海是華亭縣下面的一個鎮(zhèn),故淡井廟實是華亭縣的城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上海置縣后將金山神廟改建為城隍廟,直至明永安年間(1403--1424年),于是始有上海的城隍廟。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邑人集資于廟左側造起東園,廟才成了城中的名勝處所。乾隆中葉,潘氏豫園售歸城隍廟作為西園并重加修葺后,由于商賈輻輳,百業(yè)薈萃,城隍廟遂成了著名的小商品、土特產和特色商品市場。民國13年7月,發(fā)生火災,大殿等全殿。同年11月又火燒東樓,殃及殿宇,因損失嚴重,重修經費甚大,遂有黃金榮、……[詳細]
      5、上海宋慶齡故居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宋慶齡故居
        海宋慶齡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號,是一幢紅瓦白墻的小洋房。這幢房子原是一個德國人的私人別墅,從1948年到1963年,宋慶齡在這里工作、生活達15年之久。上海宋慶齡故居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居占地面積4300多平方米,分為前花園,主樓和后花園。主體建筑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層西式樓房,建筑面積有700平方米,主樓是磚木結構的西式假三層樓房,建于上世紀20年代初期,地層為客廳、餐廳、書房,二樓是宋慶齡的臥室,辦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臥室。樓前有寬廣的草坪,樓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園,周圍有常青的香樟樹掩映,環(huán)境優(yōu)美清凈。上海宋慶齡故居是宋慶齡一生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她從事國務活動的重要場所,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瞬間和大量文物。19……[詳細]
      6、上海東林寺 AAAA
      上海東林寺
        •歷史悠久的著名寺院,觀亞洲最高的室內千手觀音圣像,氣勢宏偉。景點介紹東林寺是上海金山區(qū)的著名寺廟,位于上海西南的朱涇鎮(zhèn),原名觀音堂,于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創(chuàng)建。不同于那些樸素的古寺,東林寺呈現的反而是恢宏氣勢,在這里可以看到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高的銅門”——千佛門、最高的室內千手觀音圣像、國內獨有的室外五百羅漢山,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佛教氛圍。東林寺七百年來香火長盛,但卻因遭遇戰(zhàn)亂、火災而屢廢屢建,在最后一次重建前,整座寺廟只剩下一座大殿,但香火依舊。近年來經全面重新擴建,嶄新的東林寺于2007年呈現在人們面前,當時更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等佛教界高僧大德舉行了開光法會,為民祈福,至今延續(xù)著旺盛的香火。如今的東林寺建筑風格獨特,寺廟主體建筑依著一座高大的仿假山建筑而建,……[詳細]
      7、上海方塔園 A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方塔園
        方塔園位于松江鎮(zhèn)中山東路南側,是一座80年代初新建的卻又具有古典風格的園林。設計者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馮紀忠教授。據考證,方塔園正好坐落在歷史悠久的唐宋時期華亭縣城中心。建方塔園時,在地下約二公尺深處發(fā)現了分布較廣的大量唐宋遺物和一條東西向的唐代市河部分駁岸等遺跡。從史籍中發(fā)現,唐興圣教寺、明府隍廟、關帝廟等大型廟宇都曾坐落在這里。北宋熙寧年間,這里建造了聞名江南的興圣教寺塔。明清時,緊靠方塔的北側東西橫向還有奉邑三位享有聲譽的松江名人的-街,-為明代著名的書畫家董文敏公,明末著名的抗清將領李忠憨公,清代著名書法家沈文洛公。建筑特點方塔園以北宋古文物、江南最秀麗的方塔為主體,利用了附近一大片竹園,集中了一批古建筑,于1978年籌建,1981年初步建成,該園占地172.73畝,園景以方……[詳細]
      陳云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
        陳云出生地---上海市青浦區(qū)練塘鎮(zhèn)。館區(qū)北依市河,南臨西塘港,占地面積52畝,建筑設計體現江南特色,并與陳云故居及周邊民間建筑盡量保持風格一致與和諧。紀念館主館高14米,共三層(地上兩層,地下一層),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建筑設計既體現江南居民風格,又兼顧現代化紀念館的大體量特點,樸素而莊重。一樓、二樓的四個展廳基本按時間順序展示反映-光輝一生的圖片、文獻、實物等史料。地下一層為青浦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光輝歷程。陳列布展充分運用各種展示手段,力求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完善統(tǒng)一。陳云故居還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qū)”門票5元開放時間08:24-16:04景點位置中國上海青浦區(qū)練塘鎮(zhèn)……[詳細]
      9、龍華烈士陵園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華烈士陵園
        龍華烈士陵園位于龍華寺西側,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這里原為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和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解放后,作為革命烈士紀念地予以保護,20世紀90年代初與上海烈士陵園合并建設。1995年7月1日建成開放,是一座集紀念瞻仰,旅游,文化,園林名勝于一體的新穎陵園,素有“上海雨花臺”之稱。陵園設紀念瞻仰區(qū)、烈士墓區(qū)、遺址區(qū)、地下通道與就義地、碑林區(qū)、青少年教育活動區(qū)、干部骨灰存放區(qū)和游憩區(qū)八大功能區(qū)。11座大型雕塑與紀念廣場坐落于南北主軸線上。這里安葬著顧正紅、羅亦農、趙世炎、林育南、李求實等1600余名烈士,并建有申城第一碑林,占地20多畝,分南北兩排,各長54米,遙相呼應。南壁碑碣,為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全文,北壁碑收錄了上海烈士的革命詩文。陵園四季林木蒼翠,入……[詳細]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簡稱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會址位于上海市興業(yè)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是一幢沿街磚木結構一底一樓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在樓下客廳舉行。中共一大會址在1952年后成為紀念館,1959年5月26日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中共一大會址房屋建于1920年秋,建成后不久,李漢。ㄉ虾9伯a主義小組發(fā)起人之一)及其兄李書城(同盟會發(fā)起人之一)租用望志路106號、108號為寓所,將兩幢房屋的內墻打通,成為一家,人稱“李公館”。1921年7月2……[詳細]
      11、上海文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文廟
        文廟,坐落在文廟路215號,是上海中心城區(qū)唯一的儒學圣地,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元代始建的文廟,位于學宮街,1853年(清咸豐三年)上海小刀會起義,在文廟設指揮部,清軍攻陷上?h城,文廟被炮火所毀。1855年(清咸豐五年)文廟在現址重建,占地17畝。內有欞星門、泮池、三頂橋、大成殿、崇圣祠、明倫堂、尊經閣、魁星閣等建筑;有放生池、荷花池等景點;隙地遍種花木。當時已初具規(guī)模,但以后漸趨式微,猶如一顆明珠沉落于灰土之中。解放后,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在“文革”期間,又遭到嚴重破壞。但改革開放以后,政府撥款修葺和重建了一批建筑和景點,使文廟初步恢復原貌。1995年根據“以舊區(qū)改造為重點,以道路建設和旅游為先導”的發(fā)展戰(zhàn)略,南市區(qū)制定了文廟修繕、開發(fā)的方案,決定采取整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的……[詳細]
      12、古猗園 AAAA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猗園
        古猗園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區(qū)南翔鎮(zhèn),離市中心21公里,是上海最古老的攬勝之一,也是江南名園之一。古猗園,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原名猗園,取“綠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設計,以“十畝之園”的規(guī)模,遍植綠竹,內筑亭、臺、樓、閣、榭、立柱、椽子、長廊上無不刻著千姿百態(tài)竹景,生動典雅。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拓充重葺,此時更名古猗園。如今,古猗園幾經擴建,面積達146畝。全園按不同景觀劃分為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6個景區(qū),各具獨到精巧的藝術構思,散發(fā)著古猗園特有的古樸、素雅、清淡、洗練的氣質。園中保存的唐代經幢、宋代普同塔,引人探古問勝。園中因“8·13”事變,當地愛國人士重修補闕亭,獨缺一角,以志國恥的“缺角亭”,象征著我國……[詳細]
      上海盛宣懷住宅
        百年淮海路展現的不僅是上海的繁華和時尚,還有經典和優(yōu)雅。位于上海圖書館東側,淮海中路1517號,有一座美麗豪華的花園別墅,上海人習稱“盛公館”。該住宅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即1900年,由德籍商人哇吸(譯音)出資建造,占地面積12424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775平方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業(yè)主回國,易主盛宣懷。1916年盛宣懷病逝后由其子盛重頤繼承。再后來,又成了蔣介石的大將陳調元和“北洋之虎”段祺瑞的住宅?箲(zhàn)中還被日本人占據了幾年,并把偌大的花園“砍”去一半,建造了現在的上海新村?箲(zhàn)勝利后,盛重頤設法收回房子,不久因生意失敗只得將其賣給了榮德生家族,解放后歸國家使用……半個世紀中進進出出的人物,全是中國近代史上風云一時的頭面人物。1989年該宅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住宅……[詳細]
      14、潘明訓住宅
      潘明訓住宅
        位于舊上海法租界蒲石路中段,今長樂路680號,是一幢美輪美奐、體量較大的花園住宅。解放后,主人把長樂路住宅捐獻給了國家,一直為上海郵電職工醫(yī)院一部分,現已改為中日合資上海厚誠口腔醫(yī)院。這是一幢仿古典式花園洋房,或者說是新古典主義建筑。新古典主義建筑是世人懷著對古希臘羅馬建筑風范的鐘愛,擺脫了一味擬古的教條主義束縛,崇尚功能、自然與真實而出現的一種新建筑。潘明訓住宅建于20世紀20年代末,屋高3層,面向南,磚混結構。坡屋面,紅瓦頂,局部有大尺度女兒墻,設水泥洋瓶護欄,屋頂挑檐上有密密的飾紋,微微透露出當年主人的意趣。南立面三段劃分,平面軸線對稱,中間強調豎向線條與兩側的橫向構圖形成對比,立面簡潔樸素。平挑檐,豎面設多扇長窗,頂端為平拱。底層米色磨光花崗面,二三層為水泥刷面。中部底層為愛奧尼克券……[詳細]
      15、上海龍華寺 AAAA
      上海龍華寺
        龍華寺是上海地區(qū)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古剎,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寺名來源于佛經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F今龍華寺的殿宇大部分屬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建筑,并保持了宋代伽藍七堂制的格式,依次為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經樓。天王殿側鐘樓高3層,懸有清光緒20年鑄造的青龍銅鐘,高約2米,直徑達1.3米,重5噸余,“龍華晚鐘”也是昔日的“滬上八景”之一。藏經樓上收藏著各種版本的大藏經,佛教經籍及各種珍貴文物,其中包括被稱為龍華寺“鎮(zhèn)寺三寶”的明萬歷年間敕賜大藏經718函;范金千葉寶蓮毗盧遮那佛一尊;御賜金印一枚。一年一度的迎新年龍華撞鐘活動,每年農歷三月三的龍華廟會,至今已三百余年歷史,已成為上海市一個固定的旅游節(jié)慶活動。地址:徐匯區(qū)龍華路2853號。龍華寺建筑為宋代的伽……[詳細]
      16、龍華塔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華塔
        龍華塔位于上海市徐匯區(qū),被譽為滬城“寶塔之冠”的龍華塔,與龍華寺相對成立。龍華塔相傳始建于東吳赤烏年十年(247年),由吳孫權建,賜額“龍華”,用藏西竺康居僧會所請得的五色佛舍利。現在的龍華塔,是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吳越王錢俶重建。治平三年(1066年)、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崇禎三年(1630年)、1668年、1892年對龍華塔均進行修建。民國期間(1912~1949年),龍華塔屢遭損壞,雖有整修,但漸趨衰頹。解放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1954年首次對龍華塔徹底整修。塔為廊檐樓閣式磚木結構,高40.6米,外壁為八角七級,內壁為四方形,從底往上逐層收縮,遞減形成密檐。底層呈廡廊,向上每層各伸出平座,圍以木欄,亦隨塔身轉折,又以斗拱向外舉起為腰檐……[詳細]
      17、松江唐經幢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松江唐經幢
        松江唐經幢全名“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為上海地區(qū)現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位于松江區(qū)中山小學內。該石幢建于公元859年(唐大中十三年),材質為石灰?guī)r,1962年大修,現存21級,高9.3米。幢身8面,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并序,以及建幢銘。其余各級,如托座、束腰、華蓋等部分,雕刻精致,有海水紋、寶相蓮花、卷云、力士、天王、菩薩、供養(yǎng)人及盤龍、蹲獅等。整個建筑高大美觀,雕刻細膩,線條洗練圓熟,人獸以至花卉均有豐滿之感,極具大唐藝術風格。第十一級獅首華蓋,八角每角上有獅首,口含瓔珞。第十二級聯珠,雙半球,刻蓮花和如意紋。第十三級卷云紋托座,仰盤式,鐫卷云。第十四級四天王浮雕,東南西北四面各刻橫眉怒目的天王像。第十五級八角腰檐,翼角翹起,角端雕如意紋。第十六級蟠龍圓柱,第十七級仰蓮托座,刻蓮瓣盛開狀![詳細]
      四行倉庫抗戰(zhàn)舊址
        四行即舊上海的鹽業(yè)、金城、中南、大-家銀行的簡稱,是長江以北地區(qū)的私人金融資本集團,相對于上海商業(yè)儲蓄銀行、浙江興業(yè)銀行、浙江實業(yè)銀行和新華信托儲蓄銀行這四家“南四行”,素有“北四行”之稱。鹽業(yè)銀行成立于1915年,金城銀行1917年在上海設立分行,中南銀行成立于1921年,大陸銀行1920年在上海設立分行。四行倉庫1985年9月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列為上海市革命基地,1992年列為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1995年8月紀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時,由一百集團出資,閘北區(qū)文化局承擔,建成了“八百壯士英勇抗日事跡陳列館”,原上海市市長汪道涵為陳列室題字。魔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戰(zhàn)爭遺址——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牢記侵略,勿忘國恥。紀念館內分為了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詳細]
      19、嘉定孔廟 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定孔廟
        時代:明至清地址:上海市嘉定城中法華塔南首,南大街183號,該廟又名學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規(guī)制崇宏,甲于他邑”,有吳中第一之稱。解放前,孔廟備受戰(zhàn)禍之害。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市文管會兩次撥款進行修葺,修復舊觀。現存建筑雖僅原來的十分之六七,仍不失為目前國內比較完整的孔廟之一,有“吳中第一”之稱。嘉定孔廟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700多年中,計整修、重建、增建70余次,F占地17畝,廟制部分有:大成殿一座5楹,前有月臺,東西廡各12楹,大成門3座5楹,東西角門1楹,泮池1泓及石橋3座,欞星門3座;“仰高”、“興賢”、“育才”石柱牌坊各1座,連接牌坊的石欄10余米及石欄桿望柱頭上的石獅子72只,名宦祠3楹,土地祠1楹,禮門3楹,鄉(xiāng)賢祠3楹,忠……[詳細]
      上海玉佛寺(玉佛禪寺)
        玉佛禪寺是上海旅游的十大景點之一,位于上海安遠路。它雖地處繁華的市區(qū),卻又鬧中取靜,被喻為鬧市中的一片凈土。玉佛禪寺創(chuàng)始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前后有十一任住持。首任住持慧根法師于清光緒八年(1882)從緬甸請回大小玉佛5尊,留下兩尊供滬上信眾瞻禮。先在上海張華浜建茅蓬,后于滬郊江灣車站附近建寺,供奉玉佛;鄹◣焾A寂后,有本照、-法師先后繼任住持。-法師圓寂后,有可成法師繼任住持。他于1918年起,在檳榔路(今安遠路)建新寺,10年方成,即今天的玉佛禪寺南院所在地。因可成法師傳承禪宗臨濟法脈,故定名為“玉佛禪寺”。可成法師興建新寺,費盡心力,被人稱為玉佛禪寺的中興者。可成法師圓寂,由遠塵法師、震華法師、止方法師、葦一法師、葦舫法師先后擔任住持。其中震華法師法師在寺內創(chuàng)辦上海佛學院,培養(yǎng)了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