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交通銀行于1908年由清政府郵傳部創(chuàng)建,總行設北京,1928年遷上海。全國各地設分支機構。支行舊址原為建于清代鎮(zhèn)江英租界內(nèi)的一棟建筑,后毀,民國時由該行在僅存的一樓外殼基礎上重建,系為八開間三層西式洋樓,青磚砌筑,外墻水泥抹面,內(nèi)壁分草灰泥,石灰粉面。面寬20米,進深18米,高18米,平頂,四周筑有80公分的矮墻,外飾圖案,簡潔大方。外墻的下半部為花崗石,進大門處有大理石柱,面積約625平方米。1915年正式對外營業(yè)。1949年4月鎮(zhèn)江解放后,交通銀行為人民政府接管,經(jīng)清理后復業(yè)。1983年并入建設銀行鎮(zhèn)江中心支行,現(xiàn)已租給私人企業(yè)作為倉庫使用![詳細] |
![]() | 吉安里建筑群位于鎮(zhèn)江市潤州區(qū)小街、染坊巷、同興里、吉安里交叉處。整個建筑群坐西朝東,分為南北兩部分,中有巷道,東西有騎樓將建筑連接成一個完整整體。東騎樓處有“吉安里”磚額,磚鑲邊。據(jù)小街97號住戶介紹,此建筑群先后有三個房東,房間均用作出租,臨小街房屋全部為門面房,其后房屋為住宅;整幢建筑南側朝染坊巷開三門,吉安里巷道內(nèi)開六門,東側臨街開九門,其中染坊巷三門為內(nèi)縮外八字磨磚門,門上均橫白石,較為特殊;此外,吉安里東西騎樓下原各有一個大門。解放后所有房屋全部交公。該建筑群體量大,布局清晰,結構完整,體現(xiàn)了鎮(zhèn)江傳統(tǒng)民居建筑群落的建筑風格![詳細] |
![]() | 稅務司公館舊址位于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qū),原前進印刷廠內(nèi)。二層西式樓房,長近19米,高近10米。稅務司是一種操縱關稅的機關。1858,鎮(zhèn)江被辟為通商口岸。1865年設鎮(zhèn)江關署,清政府按《通商約章》規(guī)定任命英國人赫德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由其遴派洋員孝辦收稅號,稱鎮(zhèn)江關稅務司,東自南通狼山,西到南京江面輪船眼其稽查,中國產(chǎn)品出口或外國貨物入關交納百分之五十稅外,再交百分之二點五的子口稅,美、英商人以鎮(zhèn)江為立足點,向沿江和內(nèi)地銷售外國貨物。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鎮(zhèn)江關由中國自己管理。該舊址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詳細] |
![]() | 天下第一泉位于金山公園內(nèi),又名中泠泉、南泠泉。泉水四周筑池,正方形,邊長約10米,岸上四周有石欄,池南壁石上嵌有一塊寬2.15米,高0.63米的白石,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字。泉水原于金山同在江中,清咸豐、同治年間登陸。此泉唐代時已天下聞名,唐代評茶專家陸羽品中泠泉水為天下第一,以后唐名士劉伯分全國水為七等,把中泠泉列為第一,從此中泠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光緒19年,清末狀元鎮(zhèn)江知府王仁堪書寫了“天下第一泉”五個大字,即現(xiàn)存在池南石壁上的五個字。……[詳細] |
![]() | 鎮(zhèn)江伯先公園坐落在樹木蔥郁、景色秀美的云臺山。1926年鎮(zhèn)江人民為紀念辛亥革命先烈趙伯先,由知名人士冷御秋倡議籌建,辟云臺山為伯先公園,園藝專家陳養(yǎng)材精心設計,歷時5年,至1931年6月落成開放。園中有手握望遠鏡,腰挎指揮刀的趙伯先銅像;有小型動物園,展出熊、鹿、狐、猴以及孔雀、鴛鴦等珍禽異獸;有“紹宗藏書樓”,珍藏古籍圖書近八萬冊;有“五卅”演講廳,建于1925年8月,是鎮(zhèn)江各界人士紀念“五卅慘案”,進行反帝愛國活動的-場所。……[詳細] |
![]() | 鎮(zhèn)江自來水廠舊址又名江邊水廠,該建筑目前有出水間、清水池、濾水間、混凝池等4幢建筑和進水間的崗樓1座,占地11.36畝,另在北固山中峰建有2000平方米的鋼混結構蓄水池。初為解決城西商業(yè)區(qū)防火消防所設,故曾名鎮(zhèn)江市第一救火會自來水廠,后因設備簡陋,經(jīng)費支絀,供水不足,于1936年由地方名流倡議加以擴建。整個建筑群,青磚清水疊砌,磚木結構,兼有鋼混結構。為全省創(chuàng)建最早的自來水廠,目前為鎮(zhèn)江民國時期僅存的典型公共事業(yè)建筑![詳細] |
![]() | 德士古火油公司舊址,原來在蘇北路鈦-廠大門東側,磚木結構,西式二層樓房,座西朝東,面闊三間14.5米,進深8米多,樓高約9米。此處亦是亞細亞火油公司下行。該建筑造于1866年,該舊址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后因長江路改造擴建,遷移保護于西津渡鑒園內(nèi)![詳細] |
![]() | 韋崗伏擊戰(zhàn)戰(zhàn)場遺址位于鎮(zhèn)句公路西側高驪山麓;炷临|(zhì)地、碑高25米,“韋崗戰(zhàn)斗勝利紀念碑”九個大字為郭化若題書。頂部形制系一帶刺刀的巨型步槍,勢如刺破青天鍔未殘。碑座正面浮雕上刻青松襯托的新四軍袖標(N4A),背面是軍民歡慶勝利的場景,東側鐫刻陳毅《韋崗初戰(zhàn)》七絕一首:“故國旌旗到江南,終夜驚呼敵膽寒。鎮(zhèn)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彼谠n}詩“新編第四軍,先遣出江南,韋崗斬土井,處女奏凱還。”碑座上端紅旗取陳毅“故國旌旗到江南”之意。碑后有鎮(zhèn)江市人民政府1985年9月立的韋崗戰(zhàn)斗紀念碑文,記載了民國27年(1938)6月17日粟裕率領新四軍先遣支隊在韋崗伏擊日軍取得挺進江南首戰(zhàn)告捷的史實。……[詳細] |
![]() | 為藏書家吳寄塵先生于民國二十一年創(chuàng)建,系西式二層樓,混凝土結構。南向,面闊五間22.1米,深9.6米,原藏書9萬余冊,列入全國山本數(shù)目有120余部,F(xiàn)存建筑1座,樓周為庭院,前有大門,門柱上嵌有石刻“紹宗國學藏書樓”“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立”,東面墻角嵌有“上海揚子建業(yè)公司設計及承造,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二月”石刻![詳細] |
![]() | 老存仁堂藥店位于大西路476號,是鎮(zhèn)江百年以上老字號藥店。該店由浙江余姚大族許氏創(chuàng)于同治年間,初名為“誠仁堂施藥店”,F(xiàn)店面刻有“老存仁堂”四個大字,上涂有金粉。該店現(xiàn)仍在營業(yè)![詳細] |
![]() | 原鎮(zhèn)江五三圖書館舊址位于新馬路南側鎮(zhèn)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nèi)。1928年5月3日,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發(fā)生,引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風起云涌,-“日貨”的高潮再度興起,鎮(zhèn)江各縣成立了“反日會”,在陳斯白、楊方震的帶領下,封存元生東糖行進日糖倉庫,經(jīng)各界協(xié)商沒收店東地皮170余畝,另罰款2萬元,后決定利用此款建一座五三圖書館,以昭后人“勿忘國恥”。原為兩層(文革中增為三層),坐北朝南,采用磚木鋼筋混凝土結構,1929年籌建,次年落成,該館建成后,樓上為藏書和辦公場所,樓下先后設閱報室,對日問題研究室,雜志、兒童、普通圖書閱覽室![詳細] |
![]() | 鎮(zhèn)江中國人民辦的第一所診所,后院有別致的洋花園,蔣介石來鎮(zhèn)江有時住在這里。中西合璧式建筑,面闊三間,三層磚木結構樓房。東側二樓臨街設露臺。一樓大門設羅馬柱![詳細] |
![]() | 稽直是鎮(zhèn)江第一位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杰出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布業(yè)公所巷8號為他的住宅。建筑四間兩廂式結構,二層小樓,一進。外墻為斗字墻,硬山頂,上覆小瓦,單峰防火墻。2014年公布為鎮(zhèn)江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福音堂位于市區(qū)大西路343號。始建于1884年,由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傳教士郎登所建,教堂磚木結構,青磚疊砌,尖拱門窗,雙坡瓦楞鐵皮頂,正立面山墻脊頂高懸一十字架,教堂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墻角有碑一方,刻“耶穌誕生一千八百八十九年”、“美以美會立”等字樣。教堂之南有紅、青磚疊砌的三層樓房,門額石刻“崇德學!眽怯幸槐獭1918年”字樣(建筑年代)。該建筑座南朝北,面闊11進深5間19米,正位上是掛十字架,堂前居中有尖型照壁,壁和有過廊。東面設門由門折入向南,正面入口處兩側各豎木柱一根,與兩壁柱形成八字支托樓座。南頭向外披出進深2.8米,披出處兩側各一間住房,中間建成半拱園形,向前凸出成講……[詳細] |
![]() | 建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大門在布業(yè)所巷26號(現(xiàn)已毀),磨磚雕花門樓座北朝南,存“布業(yè)公所”石額,門口有戶對一對,有兩進,面闊三間兩廂,樓上下房屋共兩套,每進面闊10.5米,進深6.4米。……[詳細] |
![]() | 柳詒徵墓原位于潤州區(qū)官塘鄉(xiāng)嚴崗大隊朱家崗,土墳包,另有父母親等的墳包形成一墓葬群,該墓群向東南是一片開闊地域,西依山坡,是一塊風水寶地,但此處交通不便,后墓移至鎮(zhèn)江市南山風景名勝區(qū)。柳詒徵(1880-1956),字翼謀,另劬(qu)堂,又號龍山*。自幼穎悟,16歲與趙聲同案入學(考中秀才)。1902年經(jīng)陳慶年介紹,到南京江楚編譯局擔任教科書的工作,后赴日本考察學校,1916年始任教十年,1927年后主持江蘇省國學圖書館,解放后,應陳毅之聘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他一生著述眾多,著名的有《中國文化史》,被胡適稱為“開山之作”,《歷代書略》、《中國歷史教科書》、《國史要義》、《中國教育史》等。柳……[詳細] |
![]() | 徐寶山墓位于鎮(zhèn)江潤州區(qū)韋崗鎮(zhèn)。徐寶山(1866—1913),鎮(zhèn)江人,當?shù)厝朔Q“徐老虎”。1911年秋,武昌舉義后,欣然接受鎮(zhèn)江籍同盟會會員李竟成的合作要求,在光復鎮(zhèn)江的過程中,作出積極的努力。在辛亥革命中曾參加江浙聯(lián)軍攻打南京立有功勛,并參與北伐事宜,任北伐軍第二軍軍長,后被稱為民國十將軍之一。1913年遭人暗殺,F(xiàn)墓前兩塊石碑尚存,墓壙基本完好![詳細] |
![]() | 楊一清(1454—1530),字應寧,號邃庵,又號石淙,云南安寧人,隨父落籍丹徒。成化八年(1472)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晚年去官歸京口。墓在蔣喬鎮(zhèn)盧灣村,有并列二墓,封土存高4米,底徑約7米,殘存石獸1對,龜趺4只、石馬1對、石羊等![詳細] |
![]() | 太平天國塹壕遺址位于南郊招隱山頂,現(xiàn)殘存百余米。建于清咸豐三年(1853年),即該年太平軍攻克鎮(zhèn)江后所筑,用以駐兵布防。1854年,太平軍在此與駐守的九華山的清軍多次激戰(zhàn),以反擊清軍的進攻,多次獲勝。該遺址于1982年由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詳細] |
![]() | 枕子山遺址位于潤州區(qū)蔣喬鎮(zhèn)嶂山村312國道旁嶂山路進口200米左右遺址有大、小枕山兩座,大枕山面積約1500平方米,高約3-4米,小枕山面積約900平方米,均保存完整。地面采集到紅陶片,印紋陶片等。屬湖熟文化遺存![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