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州府學位于常州市鐘樓區(qū)西橫街北側(cè)第二中學校園內(nèi),為清代常州一府八縣最高學府的舊址所在地。占地面積約4200平方米,現(xiàn)存主體建筑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為大成門、明倫堂、尊經(jīng)閣,保存有北宋“進賢坊”、“榮賜亭”的建筑殘件。大成門上下兩層,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明倫堂硬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九檁。尊經(jīng)閣為1993年重建,上下各五間,硬山頂樓閣,進深八檁。大成門后有1930年所建古井一口,圓形青石質(zhì)井欄,外徑0.6米,內(nèi)徑0.36米,高0.4米,刻有“私立常中 庚午年”字樣。遺址出土和保藏有曾棨、白昂、薛敷政、吳宗達、莊存與等明清名家書碑多通,鑲嵌于大成門樓下墻壁間。1987年12月26日,……[詳細] |
![]() | 大陸飯店坐北朝南,上下兩層,西側(cè)為樓房,東側(cè)為廂房,建于1916年,占地面積460平方米,建筑面積1094平方米,墻角有“慎儉堂金宅”界樁。大陸飯店是中西風格結(jié)合的民國時期建筑,保留有天井、小青瓦屋面、騎馬樓等江南傳統(tǒng)建筑特征,也有弧形拱券門窗、水泥平頂、歐式回廊、羅馬壁柱、浮雕線條裝飾、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元素,尤其是南立面的歐式風格雕塑,在常州地區(qū)僅見于此。大陸飯店的選址在城中心的烏龍庵,聘請國外設(shè)計師設(shè)計,總體結(jié)構(gòu)為中國古典建筑風格,主樓、廂房、天井、回廊的布局井然有序,保留有青瓦白墻、木格窗棱、坡頂重檐的江南水鄉(xiāng)建筑風格,同時又加入了大量西方建筑元素,中西結(jié)合,相當美觀。 19世紀末,外……[詳細] |
![]() | 唐氏宗祠為唐氏大宗祠,原位于常州市區(qū)青果巷西段北側(cè),存明抬梁式楠木廳3間,廳后有樓屋(享堂)上下各三間,壁間嵌倪瓚等書條石刻。常州唐氏于宋時即定居郡城,南宋末為避元兵之難遷居高郵,明初第三世唐伯成自高郵復遷歸常州,之后世居青果巷,一門科甲鼎盛。據(jù)《唐氏家譜》記載,南宋時高郵人唐華甫官至翰林院檢討,因其姑媽嫁到武進白鶴溪夏家,而唐華甫跟隨他的姑媽居住,于是他也成為了武進人,由此成為毗陵唐氏的始遷祖。毗陵唐氏,不僅是常州望族,也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族群。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民族英雄唐荊川的長子太常寺卿唐鶴徵捐田三百畝,捐金六百兩,創(chuàng)辦義學,讓貧困的族人子弟都能上學。后來,他又有遺命給孫兒唐獻……[詳細] |
![]() | 西夏墅西河沿35號民宅坐落在常州市新北區(qū)西夏墅孟河西岸,南、西、北老街交匯處。2011 年1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夏墅西河沿35 號民宅為劉禮榮先生故居,坐西朝東,為磚木結(jié)構(gòu),F(xiàn)存一進兩開間,二層房屋,有轉(zhuǎn)角閣樓,是常州鄉(xiāng)土建筑代表之一。民國時期,劉禮榮在此建造了最初的小閣樓,后毀于日本侵略者的一把大火?谷諔(zhàn)爭結(jié)束后,劉禮榮于1948 年在原先小閣樓遺址的基礎(chǔ)上重新修繕建造為一座極具當?shù)剜l(xiāng)土特色的兩層樓建筑。時為西夏墅街面上最高的建筑,三里外便能清晰看到它的雄姿。前廂為店面,西北角由一個粗大杉木立柱支撐,店面西房分設(shè)排門,樓上兩面玻璃排窗,新穎別致,后廂是廚房和居室,……[詳細] |
![]() | 李伯元故居位于青果巷西段南側(cè),原有房屋64間,均硬山造木結(jié)構(gòu),李伯元(1867—1906),名寶嘉,字伯元,號南亭亭長,武進縣(今常州市區(qū))人。其先祖為常州北門羅武壩李氏,而遷常始祖明代的李遇龍為唐宣宗李忱之子昭王李訥之后。遇龍五傳到文吉吉,即李伯元曾祖。此人工詩擅畫,清嘉慶十二年(1807)舉人,官鹽城教諭,著《山水人物考》等。伯元祖父秀才李蕓(文吉吉幼子)、父翼辰均早逝。伯元3歲時成了單傳的孤兒。其堂伯父翼清(字念仔、文吉吉次子錫琨之子) 在山東做官時憫其孤苦,愛其聰慧,遂帶往任所讀書。李翼清歷任山東肥城、膠州等地知縣、知州,光緒十四年(1888)升東昌府(今聊城)知府、山東候補道。在任時……[詳細] |
![]() |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位于雙桂坊59號。孫慎行(1565-1636年),字聞斯,常州人,明萬歷探花,官至翰林院學士、禮部尚書。為明代著名政治家、東林黨人,曾因反對魏忠賢閻黨獲罪,閹黨敗,復官,并推為內(nèi)閣大臣,赴京后不久去世。孫星衍(1753-1818)是慎行七世孫,字淵如,清乾隆年間榜眼,著名經(jīng)學家、文字學家、書法家,被袁枚譽為“天下奇才”,生平著述宏富。故居為孫慎行于明末任職禮部時所建,現(xiàn)存明式船廳(原為穿堂)一楹,內(nèi)有雕花月梁,明代木隔窗等。西首有開井,開井北建有清式花廳,面闊5間(清代改建),前有走廊、后為翻軒、花圃,植有紫藤等,為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F(xiàn)由孫慎行后裔等居住在內(nèi),傳世文物孫慎行手書……[詳細] |
![]() | 文亨橋位于常州市大運河與西市河交匯處,跨西市河南口,在篦箕巷東首,原是常州老西門(即朝京門)外京杭大運河上的第二座大型三孔薄墩石拱橋。橋為東西向,與運河平行。文亨橋是常州三孔石拱橋中最高和最長的一座。文亨橋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距今已有460 余年歷史,比西倉橋晚建30 年,相比之下,它屬新建,俗稱“新橋”。文亨橋的造型與西倉橋(即廣濟橋)基本相同,兩橋相距不遠,堪稱姐妹橋。文亨橋時修時塌。隆慶年間知縣徐汝陽、郡人蔣珊令人募化重造。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邑令王祖肅勸捐重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修。文亨橋拱圈采用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砌置法。全長41 米,寬5.1 米,高8米,中孔跨……[詳細] |
![]() | 汪宅坐西朝東,造于1950年,民宅主人原是木行老板,存屋兩進。第一進面寬9.6米,進深6.6米,檐高4.2米;天井進深6.9米,面寬6.1米;第二進進深8.4米,面寬8.8米,檐高9.9米。 北廂房進深2.7米,面寬6.9米,二層高7.2米。保護范圍:本體部分。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外延伸:東至現(xiàn)狀弄堂東邊界,南至南運河現(xiàn)狀北邊界,西至規(guī)劃道路東邊界,北至現(xiàn)狀1層建筑北邊界,如圖藍色虛線所示范圍。常州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祥地之一。清末民初的常州經(jīng)濟,豆、木、錢、典乃四大支柱。木業(yè)中,“三豐一泰”是領(lǐng)頭羊,其中西倉街的永豐盛,又以絕對優(yōu)勢掛頭牌。1916 年常州木材營業(yè)額300 萬銀元,永豐……[詳細] |
![]() | 杜宅位于市區(qū)勤工路147號,建造者杜桂生原為浙江紹興人,精于機械加工,為厚生制造機器廠總機械師,并培養(yǎng)出常州最早的一批機械工人,解放后他們成為常州柴油機廠的技術(shù)骨干。杜宅為二進五開間民國早期建筑,第一進正門為石庫門,門上有雕花圖案,窗上有各種圖案,羅磚鋪地;第二進為二層樓,民國式長窗和門保存完好,是常州民國時期優(yōu)秀建筑代表之一,二進之間為一大天井,青石鋪地,每進東西各有廂房一間。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杜桂生原為浙江紹興人,從一無所知的貧寒少年到技術(shù)高超的車間領(lǐng)班,從大字不識的“門外漢”到熟識英文專有名詞的“假洋鬼子”,他依靠的便是勤奮與學習?磮D、翻樣,車、……[詳細] |
![]() | 崇法寺位于市中心鐘樓區(qū)雙桂坊,今人民公園東南隅。1987年1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崇法寺大殿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調(diào)整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崇法寺相傳原為隋朝司徒陳果仁的后圃,后建成寺院,始建年代不詳。解放初,崇法寺有僧40余人,專做經(jīng)懺佛事,住持為蓮開,后為普援。解放初期,解放軍曾駐軍廟中。1959年“大躍進”時寺廢,后因人民公園擴建,拆除崇法寺后廂房,20世紀80年代末,藏經(jīng)樓也被拆除,目前僅存大殿一座。大殿為九脊單檐歇山頂,高大古樸。面闊三間14.66米,進深十檁16.5米余,脊高12.5米,前后為木格落地長窗,正脊前后兩面飾有“……[詳細] |
![]() | 莊蘊寬故居位于常州市區(qū)延陵西路西段北側(cè)常州電信實業(yè)公司內(nèi)。莊蘊寬(1866—1932),字思緘,號抱閎,晚年又號無礙居士,近代愛國政治家、故宮博物院早期領(lǐng)導人之一。清末時他曾任職廣西,積極創(chuàng)辦新學,掩護過黃興、蔡鍔在廣西的革命活動,選拔李濟深等人去軍校深造。辛亥革命爆發(fā)后,他一度擔任江蘇都督,后進京任都肅政使、審計院院長等職。1915年袁世凱稱帝,約法會議員中唯莊蘊寬一人拍案而起,痛陳帝制不可為,民意不可欺,時代潮流不可逆,從此名滿天下。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在乾清宮舉行開幕典禮,莊蘊寬任大會主席。后來他又實際主政故宮博物院(當時故宮博物院正副院長因躲避北洋政府通緝南逃),為保護故……[詳細] |
![]() | 萬福橋位于常州市鐘樓區(qū)荷花池街道西新橋二村第二社區(qū)萬福路新萬福橋西,東西走向,橫跨于北童子河大灣浜,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萬福橋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因此處原有萬福庵而得名。大灣浜斗曲八灣,素有“福祿壽”三橋之名,“!奔蠢先f福橋,“祿”即大灣橋,“壽”即壽橋,又稱“前橋”。三橋統(tǒng)一排名,是橋文化的一種特色體現(xiàn)。今“祿”、“壽”橋均已無存,獨寂寞萬福橋尚存。萬福橋長23 米,寬2.9 米,跨徑6.5 米,兩側(cè)臺階拾級而上,橋坡殘存花崗質(zhì)石階南北分別為13 級和14 級。萬福橋為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式單孔石拱橋,橋身大理石質(zhì),兩側(cè)石質(zhì)欄板今已改用磚砌水泥護欄,半圓形……[詳細] |
![]() | 安邦小學教學樓舊址位于常州市鐘樓區(qū)新市路9號,是常州籍書法家唐駝籌款修建的一所公益性學校,原名私立安邦小學,F(xiàn)存教學樓舊址占地191平方米,主要包括一棟教學樓和一通“唐孝子祠校界”石碑。教學樓坐北朝南,二層樓房,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面闊五間,寬20米,進深8.7米,高10.7米。平面呈“凸”字形,北面向外突出部分為樓梯間。大門位于南面,蓋有涼亭式頂。大門東側(cè)嵌有金山石質(zhì)“唐孝子祠校界”石碑,楷書體,唐駝手書,高1.78米,寬0.36米,厚0.18米。唐駝的曾伯祖唐安邦是有名的孝子,曾為父母守墓直至終老,其孝行載于清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地方政府曾在常州西郊鎖橋灣建唐孝子坊以示褒揚,后毀于太平天國戰(zhàn)……[詳細] |
![]() | 莊氏濟美堂現(xiàn)存一進五開間,坐北朝南,硬山造磚木結(jié)構(gòu)。面寬17.2米,進深9.6米,高10.255米,共5開間,2層樓。2006年遷移至西瀛里文物保護區(qū)內(nèi),影壁高5.419米。原由明太仆寺少卿莊起元建造自住,后為其第五子莊應詔居宅。濟每堂取名自《左傳》“世濟其美”,建筑氣勢恢宏,建筑精美,堂內(nèi)由荷包月梁、精致掛落、長窗等,地面青磚采用六角形方磚拼接鋪法,半墻采用八角形磚細墻裙。天井正中放置一葫蘆狀雙龍石雕瓶,高達2.5米,采用鏤雕、透雕工藝,堂西有雙獅戲珠大壁照,這些都是濟美堂原物,在修繕過程中發(fā)現(xiàn)。濟美堂主人莊起元(1559-1633年),字中孺,號鶴坡,萬歷進士,曾任江西巡撫知府、直隸天津督……[詳細] |
![]() | 浩然亭、落星亭座落于常州市人民公園原西南部。2002年夏,人民公園改建為開放式公園,浩然亭整體移建于公園東南部崇法寺前的假山之上,落星亭移建到崇法寺前20多米處。1987年1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浩然亭始建于明正德年間,是為紀念南宋丞相文天祥和常州抗元斗爭英雄姚訔、陳炤、王安節(jié)、劉師勇、包圭等死難將士而建忠義祠的附屬建筑。據(jù)明代毛憲撰《浩然亭記》載,“浩然”取自孟子語“浩然之氣”和文天祥《正氣歌》中“浩然”二字作為亭名,是頌揚抗元將士的浩然正氣。落星亭是因清康熙年間的一塊流星隕石而建的亭子,至于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時落下的隕石則沒有記載,是否是隕石還有待科學鑒定![詳細] |
![]() | 樟村50-2 號民宅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丁堰街道樟村,2011年1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樟村50-2 號民宅坐北朝南,現(xiàn)存二進,四開間,為硬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其花格長窗保存較好,木雕精美,是常州優(yōu)秀的鄉(xiāng)土建筑代表。樟村全村大多數(shù)都姓陸,宋先祖陸元光選定劍井寺后樟林叢雜處為落籍安居之地,名曰“樟村”。后人著文贊曰:“樟村一境,樟木叢雜,郁郁蔥蔥,望之儼如山中幽谷。泉甘而土肥,民淳而物茂。南臨驛道,車馬之往來,檣帆之掩映,往者過,來者續(xù),無一息之停。芳茂名山壯觀于東北,采菱麗水接脈于西南。左繞永安河,而去芙蓉湖于咫尺;右環(huán)丁浦港,而通揚子江于百程。重重包裹,后護前迎,斯誠大勢大形格局,……[詳細] |
![]() | 西瀛里文保區(qū)的莊氏濟美堂、傳臚第、莊氏塾館等三所建筑均為萬歷進士、官居太仆寺少卿的莊起元建造。莊氏為常州望族,明、清兩代科第不絕,為官宦世家。莊起元(1559—1633年),字中孺,號鶴坡,萬歷進士,著有《漆園卮言》二十四卷。莊起元與莊廷臣堂兄弟為萬歷38年(1610年)同榜進士,從此常州分為“西莊”和“東莊”,“西莊”莊起元在原織機坊建造了濟美堂、星聚堂、維祺堂等堂,分別為自己的五個兒子居住,“東莊”莊廷臣則在城中馬山埠建起了一組建筑群。西莊與東莊累世科甲連綿,從明末到清末300年間共出狀元1名(莊培因)、榜眼1名(莊存與)、傳臚1名(莊應會),有13人在翰林院供職,另有進士36名,舉人82……[詳細] |
![]() | 夏家大院坐北朝南,夏家大院是前后六進的大宅院,乃常州實業(yè)家夏秉鈞所建,前四進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東側(cè)后兩進續(xù)建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均為三開間。第一進為店面,大門上方有垂花木雕,北面有磚雕門樓和石制門閂洞;第二進是大廳,西首有陪弄,約長25米,大廳上方曾掛有“玉樹堂”描金大匾,大廳東西山墻上有獨特精致的馬頭墻,雖經(jīng)百年風雨的沖刷,今仍巋然屹立,風采依舊,令人肅然起敬。第二、三進是用青磚圍成的獨立院落,圍墻上有常州特色綠色琉璃窗,顯得氣質(zhì)高雅,院內(nèi)天井里有花壇,種有臘梅、天竺等花卉,琉璃窗下有清代八角古井圈一個,井圈上刻有“夏玉樹堂丁未(1907)年立”字樣。第二、三進的方格……[詳細] |
![]() | 蔡旭故居位于市區(qū)大觀路32號,故居坐南朝北,院門朝東,存二進,為江南院落式建筑,建于清末民初。故居大門還保持清代驛站風格,進門是一天井,在天井四周有清式房屋多間,清式屋脊、屋架依然保存,新中國成立后,蔡旭歷任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副校長等職,同時繼續(xù)領(lǐng)導小麥育種的科研,選育出20 多個優(yōu)良品種。他撰寫了教學理論研究論文數(shù)十篇,主編了作為大學教材和參考書的《植物育種與良種繁育學》、《植物遺傳育種學》等,并任《中國小麥栽培學》、《中國小麥品種志》等著作的編審和《作物學報》主編,中國農(nóng)學會副理事長、農(nóng)牧漁業(yè)部科學技術(shù)委員會委員兼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1980 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詳細] |
![]() | 南河沿60-3號民宅位于常州西門外南運河畔鐘樓區(qū)南河沿60號,是常州鄉(xiāng)土建筑代表。2011年1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南河沿60-3號民宅為常州民族實業(yè)家謝子佳于20 世紀20、30 年代所建,屬于他開設(shè)的常州協(xié)豐油廠建筑群的一部分。原有三進,門樓特別宏偉壯觀,其上有磚雕,兩扇厚重的木門用鐵皮包嵌。因運河擴建,現(xiàn)存一進三開間,門樓現(xiàn)已不存。這幢兩層樓的老建筑巍然站立在南河沿一片低矮的平房中,山墻形制獨特,上開有舷窗。一樓的水磨石地面用不同色彩的水磨石裝飾著碩大的“壽”字,這在民國建筑中極為罕見。通往二樓的木質(zhì)樓梯寬敞優(yōu)雅,保存完好,屋頂梁架厚重結(jié)實。據(jù)謝子佳孫子謝康明回憶,老……[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