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漢墓群。位于縣城北5公里趙莊村與王莊村之間,原南北長500米,東西寬150米,地勢高于四周,即舊志中所稱之恒山。舊時文人所詠“睢州八景”,“恒山籠秀”是其一景。山上原建有恒山寺,今已不存。20世紀50年代以來,當地村民于此耕作時,常發(fā)現漢墓,多為26×15×5cm繩紋磚砌墓,亦有空心磚砌墓,出土器物陶器為多,另有玉璧、玉帶鉤、鐵劍、鐵剪等。漢墓外,還發(fā)現上限年代不可確定的古文化層,采集到自龍山文化至東周時期的陶片,因而引起考古、文物部門的重視,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犁崗古文化遺址。該文化遺址原為高3米的土阜,東西長120米,南北寬80米,位于平崗鎮(zhèn)崗下坡村和犁崗村之間,一部分壓在犁崗村下。村民在此處取土時發(fā)現漢代磚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壺、陶罐、陶倉、陶鼎、陶鈁、銅鏡、五銖錢等。遺址存留的文化層大部分為殷商文化層,有灰坑數處,隨處可采集到瓦、鬲、罐等器物碎片,并發(fā)現鹿角銅錛一枚。遺址內涵豐富,對研究豫東地區(qū)殷商文化有一定價值。1981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文廟大成殿。又稱黌學大成殿。位于縣城建設路南。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黌學即原睢州儒學,大成殿為其主要建筑,用以奉祀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民國后黌學逐漸圮毀,原址移作他用,現僅存大成殿,殿進深五間,面闊五間,前出后包,琉璃瓦蓋頂,滾龍脊兩端安放鴟吻,沿垂脊向下依次安放雉、魚、海馬。1981年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
睢縣抗日聯合政府舊址。1944年8月,中共領導的抗日武裝水東獨立團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攻克敵偽據點長崗集,隨后在長崗南數里閆莊村召開祝捷大會,會上宣布睢縣抗日聯合政府正式成立,并將辦公地點設在該村閆氏祠堂內。祠堂為瓦房三間,坐北朝南,至今保存完好,1981年5月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駝崗遺址。該遺址位于城湖東北隅駝崗之上,F土丘高五米左右,據夯筑結構可以斷定戰(zhàn)國時期就有重要地面建筑,地面上可揀到大量東周時期的陶片,地下尚待發(fā)掘。1981年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睢縣廖氏民居為睢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文物本體為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自保護范圍邊線向北至大路,向南、向東、向西至院墻邊線。……[詳細] |
東關街道辦事處舊址為睢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文物本體為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四周外擴至居民房![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