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岸公所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廣陵路廣陵中心小學內(nèi)。四岸公所為湘、鄂、贛、皖四省鹽務協(xié)調(diào)機構,楠木廳坐北朝南,楠木梁架,硬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帶卷棚,大結構未動,裝修已改。另丁家灣臨街存四岸公所水磨磚雕門樓一座,兩邊有吊腳籮底磚八字墻,頂部蓋瓦破損,磚雕紋飾“文革“期間用石灰涂抹覆蓋?山Y合歷史文化街區(qū)整治進行修繕,與小盤谷、二分明月樓等文物景點連結成片![詳細] |
小圃 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夾剪橋10號。為清同治間戶部主事陳象衡建。宅坐北朝南,分東西兩軸,前后各二進,占地約650平方米。東側大廳及住宅樓皆為三間兩廂,廳西有門通花廳,花廳面闊三間,西側有廊,進深七檁,前有卷棚,廳內(nèi)置雕花罩格。廳西側有套房、天井,壁上嵌“陳象衡墓志銘”石刻二方。廳后為明三暗五住宅,廳南園林部分,破壞嚴重![詳細] |
南河下黃氏鹽商住宅清代鹽商住宅,原有中、東、西三處大門,現(xiàn)存西大門、中儀門及二層住宅樓兩幢、東住宅前后三進,坐北朝南,建筑面積1056.97平方米。西大門臨街,殘存;中路儀門磨磚門樓;儀門后為二層木構小樓前后兩進,均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東住宅前后三進,第一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大門為磨磚門樓;第二進為面南的二層樓,面闊三間、進深七檁,第三進面闊三間、進深七檁![詳細] |
王少堂故居及墓(墓系新增)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灣子街三多巷10號。王少堂(1889-1968),揚州人,揚州評話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工作者協(xié)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演說的“武十回”和“宋大回”,已整理成《武松》、《宋江》二書出版。故居系清代傳統(tǒng)民居,正宅為四合院,為三間兩廂一對照,保存有王少堂使用的家具和有關物品。現(xiàn)為其后裔住用。……[詳細] |
甘泉路17號李氏住宅 清代民居。房屋規(guī)模較大,座南朝北,分東西兩路,建筑面積1146.18平方米。東路前后四進,第一、二兩進為二屋樓房,面闊五間,天井兩側廂樓;第三、四兩進均面闊五間,其后有面闊三間附房一座、六角古井一口。西路前后三進。第一、第二進為對合形式的四合院,均面闊三間;第三進為大廳,面闊三間,前后均有柏木卷棚。原房主李氏,經(jīng)營商品零售生意![詳細] |
棣園 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南河下26號723所內(nèi)。始建于明,清初增建,道光間始稱棣園。光緒初為湖南會館所有,F(xiàn)存觀戲廳、蝴蝶廳等建筑。觀戲廳坐北朝南,歇山頂,楠木結構,方木作,面闊五間,進深七檁。山尖有精美磚雕。此園破壞嚴重,然規(guī)模尚在。園內(nèi)原有古戲臺,1978年拆除,木構架由博物館保存。園中水池、假山,被埋入土中![詳細] |
王氏住宅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達士巷12號,占地面積350平方米,建筑面積265平方米。原為清代煙酒商人王福生住宅,門樓保存較好,面闊3.26米,上有水磨轉雕蓮花,卷草及鯉魚圖案。住宅前后四進,第一進門房三間;第二進大廳,面闊三間10.2米,進深七檁6.2米,前帶廊,后兩進皆為三間兩廂格局。房屋保存較好,現(xiàn)為古籍書店倉庫![詳細] |
李氏住宅位于石牌樓14、16號,房主為清代李清波。大門面東,磚雕水磨門樓。住宅坐北朝南,分南北兩部分。北側,進門為一庭院,西有東向二道門。進門又為庭院,三面回廊,正廳三間。廳后為二層樓屋,面闊六間。南側,大門面東,門廳已改造成住宅。進門,西有東向二道門,住宅前后三進。第一、二進為明三暗四對合式住宅,天井西有客廳一間;第三進為三間兩廂住宅。……[詳細] |
大草巷楊氏住宅清代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五進,依次為門房、儀門披房、廳房及住宅兩進,皆硬山頂,建筑面積337平方米。儀門為磨磚門樓,廳房面闊三間,前有柏木卷棚,上雕鯉魚圖案;第三、第四進均面闊三間。據(jù)房契記載,建于清同治年間,后楊幼亭(楊佑)購置居住。楊曾任清廷五品官,民國初年任省屬硝磺局局長,負責江蘇、上海地區(qū)民用-專營![詳細] |
文公祠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廣陵路119號。祀清代大學士文煜,光緒十六年(1890年)建成,大門朝東,有門堂。建筑南向,有享堂、過亭、祠堂及偏房等。占地約1360平方米。祠堂硬山造,面闊三間,進深七檁,脊檁高8米,梁架有雕飾,斗拱完好。明間前有廊接過亭,亭內(nèi)有八角藻井及彩繪。年久失修,裝修已改。現(xiàn)用作塑料廠生產(chǎn)車間![詳細] |
鈔關西后街10號民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三進,均為硬山頂,建有三階馬頭墻,建筑面積490平方米。第一進門房面闊四間,進深五檁,八字磨磚大門,迎門有福祠一座;第二進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有廊帶卷棚,天井兩側廂房;第三進面闊六間,進深七檁,前有廊帶卷棚,中為天井,兩側廂房,東套間和西套間前均為花園。已修繕,整體保存較好![詳細] |
埂子街172號梁氏住宅 清代民居。建筑規(guī)模較大,坐東朝西,分南、中、北三路建筑,建筑面積1145.2平方米。南路前后七進,依次為門房、儀門、廳房及住宅四進,均面闊三間。儀門為磚刻門樓,廳房前置卷棚。中路前后四進,第一進三間,第二進花廳僅存柱礎及鋪地磚,第三、四兩進均為三間兩廂格局。北路前后兩進,為三間兩廂一對照格局![詳細] |
問井巷查氏住宅清代民居,為律師查鳳歧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以火巷為界分東、西兩路,建筑面積620平方米。東路前后兩進,均面闊三間,第一進門窗較為精致。西路前后四進,儀門東向,為水磨磚門樓。第一進面闊三間,第二進正廳面闊四間,前有卷棚,梁架雕精致鯉魚圖案,第三、第四進均面闊四間;鹣飪(nèi)有六角門花墻,上有“余步”石額![詳細] |
王氏住宅位于大羊肉巷4號,為清名揚州清曲名家王萬清住宅,王萬清11歲隨父王弼成習昆曲,3年后改學揚州清曲,在藝術實踐中,融匯眾家之長,形成王派風格。晚年悉心總結近代清曲名家及自己的演唱經(jīng)驗,著有《揚州清曲唱念藝術經(jīng)驗》和《揚州語音》兩文,刊于《揚州戲曲》。該住宅座北朝南,前后二廳,均為面闊三間兩廂,保存基本完好![詳細] |
金氏住宅位于在蘇唱街17號,揚州老字號“揚州浴室”創(chuàng)始人金寶芝的住宅。住宅由東西二座樓房和花廳組成,東樓為二層小樓,面闊四間,傳統(tǒng)風格。西樓為二層西式小樣樓風格,面闊三間,青磚木構結構,水磨石地面,頂為平頂,上置小歇山;◤d位于西樓南,面闊三間,天井內(nèi)有一口水井,方形青石井欄,磚砌束腰井壁。整體建筑保存基本完好![詳細] |
地藏庵位于宛虹坊34號,始建于唐代,清代重建。地藏庵藏經(jīng)院位于宛虹橋,庵門朝南,門前一堵照壁。山門殿三間,內(nèi)供彌勒佛、護法韋馱、四大天王。第二進三間為大殿,殿內(nèi)主供地藏菩薩。第三進是上下各三間的樓房,樓內(nèi)供地藏娘娘,有娘娘房,山門殿至大殿的東側有走廊。大殿到后樓的東側建有方丈室、客堂、齋堂、僧舍等。另外還有暗室![詳細] |
蘇唱街24號呂氏住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原大門已拆,現(xiàn)存房屋前后五進,建筑面積570平方米。第一進為二層樓房,上下六間帶兩廂四間,第二進和第一進相似;第三、第四進為對合形式的四合院,皆面闊三間。第五進為樓上下六間兩廂四間小樓。房屋基本保存原狀,裝修改動不大。東面花園已毀,但規(guī)模尚在。原房主為呂氏,開設綢緞莊![詳細] |
史巷9號民居位于史巷9號,為清末民初民居。建筑坐西朝東,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為磚雕門樓后接三開間門廳。門廳以庭院、過廊連接第三進、三開間大客廳。大客廳后為一天井,第四進為明三暗五住宅正房,第五進亦為明三暗五住宅。第四、五進之間為天井。該建筑群五進房屋,以四個天井相連,建筑布局疏朗寬敞,F(xiàn)為揚州印刷廠職工宿舍![詳細] |
劉氏庭園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粉妝巷19號。清代民居,大門東向,占地約1000平方米。宅東北為一庭院,院內(nèi)有南向花廳三間,廳兩側為廊。院內(nèi)殘存若干湖石,院墻東南兩面有水磨磚漏窗。宅東南書齋三間,前有抄手廊環(huán)抱,其格扇、掛落、裝修保存尚好。宅西部有大廳、二廳、住宅樓計三進,F(xiàn)用作居民住宅。……[詳細] |
諸姓鹽商住宅 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qū)國慶北路342-346號。建于清代,為鹽商諸春山、諸坤山兄弟住宅。坐北朝南,占地746平方米。過門堂中軸有儀門,入門為大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廳內(nèi)置竹雕罩格,裝修精美,廳后有抄手廊,后進住宅為三間兩廂,廳與宅東均有套房、客座、書齋,西為下房![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