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鼠墩古文化遺址位于江寧區(qū)湖熟鎮(zhèn)曹家邊,時代為新石器。位于江寧區(qū)湖熟街道的湖熟鎮(zhèn)內有梁臺、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崗等10多處,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即“湖熟文化”遺址的中心區(qū)域!昂煳幕边z址的分布極廣,約有400平方千米,其周圍山脈綿亙,當中為秦淮平原的圩田區(qū)!昂煳幕边z址出土了很多遺物,有石器、陶器、青銅器。遺物的發(fā)現(xiàn)表明:大約在3、4000年以前,湖熟這塊地方,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從出土器物特征及演變,考古學者認為:“湖熟文化”的主人是一群使用青銅器的部落,他們在新石器時代村莊的廢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園。老鼠墩古文化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船墩古文化遺址位于江寧區(qū)湖熟街道趙家邊,時代為新石器。船墩古文化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過探先墓位于江寧區(qū)湯山街道湯山社區(qū),年代為民國。2023年6月,過探先墓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龍都烈士陵園位于江寧區(qū)湖熟街道龍都中心小學,年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6月,龍都烈士陵園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土橋烈士陵園位于江寧區(qū)淳化街道柏墅社區(qū),年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6月,土橋烈士陵園被公布為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洞玄觀遺址位于江寧區(qū)秣陵街道方山南麓,時代為東吳。天下名山佛道占,方山也是一座宗教名山,千百年來為佛道兩教競相開發(fā)。尤其是道教,因為開教祖師“二葛三張”中的葛玄首創(chuàng)洞玄觀于山南,葛洪后來又在此隱修,故有特殊地位。唐貞觀六年,還并棲巖觀于方山洞玄觀,擴大了它的規(guī)模。宋代楊修有《洞玄觀》詩:“葛玄功行滿三千,白日驂鸞上碧天。留得舊時壇宇在,后人方信有神仙!泵鲿r,洞玄觀屬朝天宮管轄。正統(tǒng)十二年,曾受賜《道藏》一部。民國始廢,是全國歷史最悠久的道觀之一。另外,方山上還有南唐中主為母后所建道教的寶華宮,南宋時移建于城南門外。洞玄觀遺址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王以旂墓位于江寧區(qū)東善橋祖堂山南,時代為明。王以旂墓,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秣陵街道王家墳自然村北,南唐二陵西側。王以旂(1486-1553),江寧人,字士銘,明正德六年(1511)進士,世宗時官至兵部尚書,代曾銑總制三邊,屢破邊寇,在任六年間,修筑延綏城堡四千五百余所,又筑蘭州邊垣,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于固原。謚號襄敏,朝廷賜葬江寧祖堂山。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王以旂墓前尚有石刻文臣一對、武士一對、石獅一對、碑一對(見朱偰《金陵古跡名勝影集》,中華書局,2015年版),F(xiàn)僅存兩武士一文臣像,東側武士身高2.66米,寬1米,厚0.58米;西側武士高3.1米,寬0.93米,厚0.48米;東側文……[詳細] |
![]() | 方山抗日地下指揮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秣陵街道楊村社區(qū)方山東南麓。民國21(1932)年12月,軍事委員會參謀部-成立城塞組,在德籍軍事顧問的參與下,統(tǒng)籌修筑江海防要塞和國防工事。民國25(1936)年2月,由張治中將軍負責,在京滬間主要防御方向上構筑了吳福線和錫澄線兩道國防工事線,組成南京外衛(wèi)線防御陣地。南京附近的防御丁事,由吳和宣主持的參謀部-城塞組負責修筑。以江寧縣為主的南京東南正面陣地和南京長江渡河點暨城廂警衛(wèi)工事及各地下室工事均于同年構筑完成,為南京內衛(wèi)線防御陣地。方山抗日地下指揮所是民國25(1936)年2月構筑的內衛(wèi)線防御陣地的組成部分,該地下指揮所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原……[詳細] |
![]() | 佘村明清代建筑群位于江寧區(qū)東山街道佘村,年代為清代。潘氏住宅位于宗祠西側10米處,為潘恒才建造。住宅南向,共有三個宅院組成,每宅三進,共計60余間,占地約750平方米,整個建筑結構嚴謹,均為三進穿堂式高墻深院,保存較好的為西邊的宅子。每進門樓上均有磚雕石刻,門額上鐫刻楷書磚雕“天賜純暇”,“福祿申之”等,這組建筑群規(guī)模不大,但是內部雕刻精美,整個建筑具有徽派建筑風格。潘氏宗祠位于潘氏住宅東側,坐北向南,東西有馬頭墻,大門兩側各置青石戶對,高約0.8米。建筑主體結構為三房兩進式,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門廳、大廳內橫梁上雕有花卉圖案,大門上有精美磚雕,這組建筑民國十年修造過。該建筑群是由潘氏住宅……[詳細] |
![]() | 顧起元家族墓,位于南京市江寧區(qū)橫溪街道紅旗社區(qū)曾莊村顧家山。顧起元(1565-1628),字太初,一作璘初,自號遁園居士,謚號文莊。明應天府江寧(今江蘇南京)人,任明代萬歷年間史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明代大學問家,著有《客座贅語》十卷、《懶真草堂集》詩二十卷、《金陵古金石考目》一卷、《金陵古今圖考說略》等,明崇禎元年(1628)病卒,享年六十四歲,葬于江寧區(qū)橫溪街道紅旗社區(qū)曾莊村顧家山。顧起元家族墓地現(xiàn)有墓壙東西長19,南北長16米,墓壙內種有蔬菜和茶葉,顧家山下東南角有一水塘。顧起元墓目前沒有找到,其家族墓地現(xiàn)存其后代子孫墓5座,年代分別為清—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其中有康熙二十九年墓碑一通……[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