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雞碑及五猖神廟碑位于懷寧縣洪鋪鎮(zhèn)金雞村分別立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與嘉慶年間!敖痣u碑”為戲神碑,是研究戲劇史的活化石,全國僅存兩座,“電影金雞獎”名源于此。碑高1.1米,寬0.75米,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為“金雞社令直之神位”,正文兩側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歲冬月吉旦眾生祀奉”,下款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員”楊文堂等25人姓名。碑邊刻纏枝花紋,碑文楷書陰刻。金雞碑的立碑時間最晚應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金雞碑是戲神碑,是研究我國戲曲史的一項重要資料。1984年7月懷寧縣文物普查中發(fā)現。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猖神廟……[詳細] |
![]() | 城河遺址位于懷寧縣馬廟鎮(zhèn)城河村。遺址四面環(huán)水,為水中小島,四周高如城墻。遺址內文化堆積厚約1—4米不等,文化層中夾有一層沙石層,遺存中夾有砂灰陶片、灰砂紅陶片、印紋硬陶片、鼎足、鬲足等,紋飾有繩紋、弦紋等,屬于商周時代。相傳三國時曹操行軍打仗路過此處,在此生下曹丕,育兒因此得名。保護范圍:遺址護城河埂外沿一圈。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四周20米![詳細] |
![]() | 南方村官閘安徽安慶市懷寧縣三橋鎮(zhèn)南方村橋西組南方村官閘呈東北-西南向,拱形閘,閘寬4米,長6.3米,閘上為一條南北向村路,東北、西南閘上各刻有橫式陽刻“官閘”二字,原為控制白洋湖水而建,后在解放后,修建新閘后而廢,閘高6米,閘兩邊全部用長方形青石和麻石堆砌而成,呈八字形,高約5米,據當地村民介紹,原有官閘公所和一休息亭,現已全部被毀。保護范圍:官閘東、南、西、北各2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南、西、北各75米。……[詳細] |
![]() | 石如墓位于安慶懷寧縣五橫鄉(xiāng)虎山村梅沖。其地是自北面金山余脈而延伸形成的平崗,狀若大鳥展翅昂首伏地,故名烏鴉伏地。墓前是丘壑環(huán)繞的山沖,小溪河蜿蜒橫貫中間,梯田層迭’,流水潺潺。無高大的拜臺和華表。合葬有潘、沈二夫人。子傳密附葬在考妣之墓左。清代名人李兆洛撰有《完白山人暨潘、沈孺人墓志銘》,何紹基書冊,曾國藩篆蓋。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鐵硯山房位于懷寧縣五橫鄉(xiāng)白麟坂上鄧家大屋西端。距離安慶城約25公里。清乾隆六十年(1795),鄧石如新建茅屋數間,并以兩湖總督畢沅所贈鐵硯而名新居,故得名‘‘鐵硯山房。故居主體建筑為穿斗式,磚木結構,共四進。第一進為門廳,三開間。鄧傳密題寫“鐵硯山房隸書門額,木刻門聯“綠蒲水暖魚兒戲,紅杏花明燕子歸。二、三進均為兩層樓閣,面闊五開間,進深兩間。第二進正廳名“守藝堂,三開間,兩側梢間為板隔住房。第三進名“燕譽居,明間作通道,兩側次間、梢間均系板隔住房。第四進倉房。主體建筑西側為齋館庭院,舊有“求聲館”、“挹翠樓”,齋館-為花園。整個建筑占地近1000平方米。1924年我國杰出核科學家,兩彈元勛鄧……[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