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视频77|亚洲免费一级字幕|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button id="kgiii"></button>
    • <bdo id="kgiii"></bdo>
    • <code id="kgiii"></code>
      <button id="kgiii"><source id="kgiii"></source></button>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紅色旅游景點

      胡也頻故居
        胡也頻故居位于福州市烏山道山觀路弄4—5號。胡也頻(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學名崇軒,侯官(今福州市區(qū))人。少進崇德小學、烏山師范學校學習,家貧輟學到祥慎金鋪當學徒。民國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東中學,后往天津大沽口海軍預備學校學習輪機。又到北京投考大學,未被錄取,住在公寓里,開始創(chuàng)作詩和小說。民國13年,發(fā)表短篇小說《雨中》。不久,為《京報》副刊《民眾文藝周刊》。翌年,發(fā)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民國14年夏,結(jié)識丁玲,結(jié)為情侶,蟄居西山碧云寺附近。這時期,他寫了不少充滿傷感的詩作,后收入《也頻詩選》。民國16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同年冬,認識馮雪峰,接受馬克思主義。翌年,重到上海,進入中央日報社《紅與黑》副刊,出版短篇小說集《活珠子》《往何處去》,以及詩集《詩稿》和戲……[詳細]
      福州雞角弄革命先烈就義處紀念地
        福州雞角弄革命先烈就義處紀念地位于鼓樓區(qū)西洪路312號福建醫(y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yī)院內(nèi)。1927年“四三”--政變后,國民黨-派對共產(chǎn)黨人進行大肆搜捕,自那時起一批批優(yōu)秀的共產(chǎn)黨人先后壯烈犧牲于雞角弄。百年荔枝樹見證了那段歲月。犧牲于此的第一位烈士是1926年被-軍閥殺害的共青團福州地委組織部長翁良毓。1927年,福州第一批共產(chǎn)黨員,中共福州地委第一任書記方爾灝被害,年僅23歲。第四任書記徐琛與革命伴侶余哲貞在這里上演了“刑場上的婚禮”,當時年僅20歲。同年捐驅(qū)的還有羅楊才、鄭長璋、朱銘莊等。土地革命時期,紅軍杰出指揮員葉凱、陳祥榕、陶仁官、林孝吉、柯成貴、陳興桂以及閩中特委五英烈王于潔、黃孝敏、潘濤、陳炳奎、余長鉞等在這里英勇就義。至1949年,殉難于此的八閩大地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有據(jù)可查的就有180……[詳細]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部舊址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部舊址位于福州市臺江區(qū)下杭路238號(原下杭路108號)。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成立后,在抗戰(zhàn)初期,為了擴大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先后通過各種渠道建立公開或半公開活動組織,廣泛組織動員民眾投入抗日運動。1938年4月,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主任王助指示地下黨員鄭挺、舒誠等人籌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福州隊。1938年6月初,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福州總隊部正式成立,鄭挺任總隊長,歐陽天定任副總隊長,舒誠任黨團書記,活動場所設在臺江區(qū)下杭路108號生順茶行(現(xiàn)為臺江區(qū)下杭路238號)歐陽天定家。民先福州總隊主要任務是在黨的領導下,廣泛團結(jié)愛國進步青年,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在黨的領導下,民先福州組織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和積極推動福州抗日救亡運動,為黨宣傳抗日和傳播革命思想做了大量工作。總……[詳細]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文林路將軍山東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畝。陵園主體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碑、烈士墓、軍人墓、長安堂和辦公樓等組成。建筑面積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臨下,氣勢雄偉,莊嚴肅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大門的兩側(cè)門擇榕城“三山”為特征,從正門沿332級臺階拾級而上,首先進入福州革命烈士紀念館,紀念館為三層樓式,平頂重檐,廳周四廊,雄偉壯觀。該館于1995年建成開館,全館陳列面積285平方米,以雕塑、油畫、圖志和烈士遺像、遺物、革命文物圖片等資料為主,反映福州人民革命斗爭的光榮歷史,以史育人,展示先烈的豐功偉績。紀念館的首層為序廳,由前言、領袖題詞、大型浮雕和革命烈士英名錄組成。正面墻上鑲嵌大型古銅色的浮雕:上部為福州“三山兩塔……[詳細]
      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
        設在楊橋東路17號,原為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林覺民的故居。1991年11月9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復80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F(xiàn)在該館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紀念館占地面積614平方米,館內(nèi)陳列《福州辛亥革命史》。紀念館門口左右分立福建省級和福州市級的兩塊文物保護單位石碑。正門屬木結(jié)構(gòu),門內(nèi)石板鋪地,靠墻處點綴假山,周邊花木扶疏,古樸生香。迎面照壁上是宋慶齡的題詞:“辛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進入第二道門為石門框結(jié)構(gòu),坐西朝東。左右兩旁的回廊墻壁上,這里共鑲有10面號稱福州“十杰”的影雕碑石,是為國捐軀的林文、方聲洞、林覺民等10個福州籍黃花崗烈士的遺像。主座建筑為穿斗式“三間排”深七柱的一進房屋。這座大房子是林家的祖業(yè)。光緒十二年(1886年),林覺民就在這里誕生,在這里度過……[詳細]
      翁良毓故居遺址
        翁良毓故居遺址位于福州市衣錦坊雅道巷55號。翁良毓(1905~1926年),字子濯,號一赤,閩縣(今福州市區(qū))人。民國10年(1921年),考入省立福州師范學校。民國12年,到上海,受到李大釗的教導。同年秋,福州成立“民導社”,出版《民導報》,以福州師范學校為陣地,積極參與編寫油印小報宣傳馬列主義,成為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的骨干。民國13年,創(chuàng)辦職工小學,專收工農(nóng)貧苦子弟入學。民國14年,當選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副理事長,組織各校學生掀起-日貨運動,搗毀日貨商店,懲辦--奸商。同年3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7月,當選福州支部組織委員兼工農(nóng)委員。同月,開設“福州書店”,銷售進步書刊,并作為團組織的地下交通聯(lián)絡點。9月,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成立“收回教育權運動委員會”,翁良毓發(fā)表文章,痛斥帝國主義侵略罪行![詳細]
      厚福地下交通站遺址
        厚福地下交通站遺址位于長樂區(qū)潭頭鎮(zhèn)厚福行政村過透自然村。1933年5月,連江紅軍迅速壯大,國民黨加緊對紅色區(qū)域的--,部隊的給養(yǎng)與-械供給發(fā)生困難。為了解決運送-械問題,閩中紅軍游擊隊第1支隊派謝四妹、陳灼司到長樂厚福鄉(xiāng)開辟海上交通線。謝四妹在厚福鄉(xiāng)過透村找到了可靠忠厚的貧苦農(nóng)民林遲遲,接著又發(fā)展林永灶、林永棟、林地地、林春嫩、林琛琛等7人,組織了運輸隊,用林遲遲的“扒蛤”船為連、羅紅軍運送-枝彈藥。1933年9月,經(jīng)謝四妹、陳灼司提議,連江縣委同意,陳灼司陪同陳咸恒、楊依好來到厚福鄉(xiāng)檢查工作,在林遲遲家宣布正式成立交通站,林遲遲任站長。他們還在古槐設立接頭點,與福州、閩侯連成一條紅色交通線。當時運送任務很重,約每半個月運送一次,其中有-、-、機關-和迫擊炮,采用麻袋包裝,放在艙內(nèi)掩蓋以魚蝦……[詳細]
      瑯尾港抗日伏擊戰(zhàn)遺址
        瑯尾港抗日伏擊戰(zhàn)遺址位于長樂區(qū)玉田鎮(zhèn)瑯峰村。1941年4月19日,日軍馬(尾)營(前)地區(qū)守備司令中島中佐,率日兵100多名,分乘兩艘汽艇從營前往蕉嶺視察。長樂抗日游擊隊得知消息后,當日中午在大溪村制定伏擊方案,決定挑選48名熟悉地形、英勇善戰(zhàn)的游擊隊員,組成敢死隊,配備一挺捷克式機-、40多支-和一批手-,下分3個戰(zhàn)斗小組,埋伏在日艇必經(jīng)的瑯尾港南岸橘樹林里,伺機襲敵。日軍中島中佐視察工事后,率所部返航,第一艘日艇首先駛?cè)胗螕絷牭姆鼡羧。霎時,我方游擊隊機-、-齊射,幾十顆手-一齊向日艇傾瀉。日軍遭此意外襲擊,亂做一團。敵艇遭重創(chuàng)下沉,日軍急忙跳水逃命。此時正值河水初漲,水淺泥深,日軍穿著長靴,一入河便深陷污泥之中,無法自拔,成了活靶子。隨后的另一艘汽艇慌忙在佑林村靠岸盲目還擊,游擊隊員早……[詳細]
      余長鉞烈士陵園
        余長鉞烈士陵園位于福清市陽下街道陽下村東邊的統(tǒng)子坪山西北坡上。余長鉞烈士,1918年10月18日生于福清縣陽下村。1931年參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福建人民政府福清特派員、共青團福清縣委書記、中共閩中特委委員等職。1934年與陳金來、陳炳奎等領導“南西亭”暴-動-,抓斗土豪財主。1937年2月16日因叛徒告密,在莆田被捕,解往福州關押,獄中表現(xiàn)英勇頑強。1937年6月23日,余長鉞、王于潔、陳炳奎、黃孝敏、陳如舫5人被敵人押赴刑場,慷慨就義。當時,余長鉞未滿19歲。1940年,中共地下黨員將余長鉞烈士遺骨安葬在陽下山大池坪之陽,小墓僅有6平方米。1984年4月,旅居新加坡的余家兄弟見小墓雜草叢生,慷慨捐資,在中共福清縣委、福清縣民政局、陽下人民公社和陽下大隊的支持下,在陽下村……[詳細]
      紫臺庵戰(zhàn)斗舊址
        紫臺庵戰(zhàn)斗舊址位于閩侯縣青口鎮(zhèn)農(nóng)光村。解放前,紫臺庵處于滬嶼鎮(zhèn)(現(xiàn)青口鎮(zhèn)一帶)管轄區(qū)域內(nèi)。滬嶼鎮(zhèn)位于閩侯七里中心,人口眾多,街道店鋪林立,較為繁華。七里一帶地主豪紳多數(shù)居住該鎮(zhèn),民團和一個排的保安隊駐在鎮(zhèn)南端的紫臺庵內(nèi)。1936年1月的一個夜晚,閩中游擊隊第1支隊副隊長吳德標率領60多名游擊隊員急速包圍了紫臺庵。庵內(nèi)民團和保安隊在睡夢中驚醒,急忙架起機-向游擊隊猛烈掃射。吳德標當機立斷,立即把主力隊伍分成兩個小分隊,第1小分隊作掩護,第2小分隊為主攻。在敵人的火力被第1個小分隊壓住的一剎那,第2小分隊迅速匍匐到紫臺庵墻角下,把兩架竹梯靠在敵樓窗口下,兩個隊員迅猛登上竹梯,從窗口投入集8枚為一束的手-,敵人被炸得血肉橫飛,嚎啕哭叫;蠲臍垟巢坏貌煌说綐窍。第2小分隊戰(zhàn)士立即搶占制高點,向庵內(nèi)……[詳細]
      龍高革命烈士紀念石碑
        龍高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福清市高山鎮(zhèn)高山村公園內(nèi)。1947年,中共福清縣工委及其所屬的龍高、東張、琯口3個區(qū)工委發(fā)動群眾,組織武裝,準備開展自衛(wèi)游擊戰(zhàn)爭,以東張靈石山據(jù)點作為中共閩浙贛區(qū)黨委城市工作部的指揮中心。4月,龍高區(qū)工委集中武裝人員準備攻打高山鎮(zhèn),但行動因聯(lián)絡上的失誤而夭折。龍高武裝暴-動-夭折后,國民黨保安隊在高山地區(qū)、靈石山“清剿”,大肆捕殺共產(chǎn)黨游擊隊。全縣有100多位共產(chǎn)黨員、游擊隊員被國民黨保安隊抓捕,被殺害50多位,福清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摧殘。為紀念1947年龍高暴-動-和龍高地區(qū)為革命犧牲的革命烈士,中共福清縣委、福清縣人民政府于1957年7月建成此碑。碑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坐北向南。碑身棱形,高8米,頂綴五星。正面刻“龍高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座長方形,長2.74米,寬2……[詳細]
      中共羅源縣應德支部遺址
        中共羅源縣應德支部舊址位于羅源縣白塔鄉(xiāng)應德村。1930年,羅源人張瑞財經(jīng)-中共連江-縣委書記楊而菖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1931年5月,羅源縣黨員人數(shù)發(fā)展到10多人,在應德成立中共羅源縣應德支部,即羅源縣第一個黨支部。隸屬中共連江-縣委領導,由張瑞財擔任黨支部書記。1932年3月,改組為中共羅源縣特別支部。9月底全縣黨員發(fā)展到30人,先后建立應德、飛竹、小善、沙坂等6個支部和4支游擊隊。12月,改組為中共羅源縣工作委員會。1934年6月,中共福安中心縣委與連江-縣委召開聯(lián)席會議,成立中共閩東臨時特委,把原-羅源、連江-2個工委合并成立中共連羅縣委。9月底,中共閩東臨時特委領導人葉飛決定連羅兩縣黨組織分開,正式成立中共羅源縣委,并組建獨立營。1935年3月,全縣蘇區(qū)淪陷,黨組織被迫轉(zhuǎn)入地下斗……[詳細]
      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舊址
        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舊址謝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吉庇路北側(cè)60號(原22號)。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偉大革命運動。當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專院校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反對北京軍政府與德國簽訂“二十一條”割讓山東給日本的--條約,北洋軍閥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學生,引起全國公憤。5月7日,為支持北京五四運動,福州各校學生8000余人在南校場(今五一廣場)舉行--,上街----,聲援北京學生--,高呼“懲辦賣--”“釋放被捕學生”“廢除二十一條”“-日貨”等口號。福建督軍李厚基派出軍隊、-上街制止,見到學生聲勢浩大,不敢鎮(zhèn)壓。院校的學生們?yōu)榱藞猿珠L期斗爭,--結(jié)束后,成立福建學生聯(lián)合會,以吉庇路22號的謝家祠為“-”會址。并組織成立全閩學生日刊社和日貨調(diào)查部,……[詳細]
      連江縣革命委員會成立舊址
        連江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地舊址大王宮位于連江縣長龍鎮(zhèn)洪峰村義澳自然村。1933年春季,連江地區(qū)開展的春荒分糧廢債抗捐斗爭,有力地震懾和搖撼了地主階級在鄉(xiāng)間的統(tǒng)治地位,昔日穿長袍馬褂威風凜凜的“老爺”在農(nóng)會面前成了可憐蟲和“稻草人”,使得農(nóng)民看到了共產(chǎn)黨和游擊隊是真心為窮人謀利益的,也深切地體會到團結(jié)起來擰成一股繩斗爭的力量,這為實現(xiàn)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創(chuàng)建紅色政權奠定了基礎。1933年3月,連江-縣各區(qū)、鄉(xiāng)革命群眾產(chǎn)生的代表大會在長龍山面游擊區(qū)義澳村大王宮隆重舉行,成立了連江-歷史上第一個紅色政權——連江縣革命委員會。這也是全閩東地區(qū)11個縣最早誕生的工農(nóng)紅色政權。大會正式選舉革命委員會委員18名,選舉主席林嫩嫩(烈士)、副主席及隸反、軍事、文化、糧食、土地、財政委員等?h革命委員會下轄山面區(qū)革命委員……[詳細]
      閩清縣革命烈士陵園
        閩清縣革命烈士陵園建造于1963年9月,座落在梅城鎮(zhèn)洋桃村梅溪岸畔,占地6200平方米,其中烈士陵墓占地215平方米,陵墓建在小丘之巔,三層石砌基礎,正中矗立著一座呈四方形柱狀的革命烈士紀念石碑。碑高10米,頂嵌五角紅星,碑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描金大字,陵和碑概以水磨石裝飾,每層基礎均有護欄。山崗至園門鋪設70層混凝土臺階。環(huán)園置磚砌圍墻,墻內(nèi)遍植青松翠柏、四季花草。陵園內(nèi)共安葬新中國建立前及初期犧牲的革命先烈262名(女烈士2名),其中抗日戰(zhàn)爭與解放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58名,抗美援朝犧牲的10名,新中國建立初期剿匪犧牲的21名,在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負傷后在華東野戰(zhàn)醫(yī)院第三救護所(址設閩清六都)救治無效犧牲的163名。他們籍貫如下:閩清籍45名,省內(nèi)寧德,建甌、云霄、福安、閩侯、永泰、建……[詳細]
      蕉嶺烈士紀念亭
        蕉嶺烈士紀念亭位于長樂區(qū)羅聯(lián)鄉(xiāng)蕉嶺自然村青閘路旁,北負牛桶山,面對筆架山。1947年3月,根據(jù)中央指示精神,中共閩中地委在長樂玉田龍卷墓農(nóng)場召開部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上干部會議,會議結(jié)合閩中地區(qū)實際,決定發(fā)動武裝暴-動-,進一步發(fā)展武裝力量。會后,中共福長平(福清、長樂、平潭)工委書記陳振先在閩中地委的武裝協(xié)助下,一起發(fā)動群眾,并制定暴-動-方案,長樂工委書記兼長樂游擊大隊政委陳亨光也積極投入龍高暴-動-的準備工作。次月,龍高暴-動-因保密不嚴,被-派“圍剿”,革命武裝受到重創(chuàng)。1947年5月,陳振先了解福清龍高暴-動-基本情況后去福州向領導匯報,途中,因叛徒出賣,在尤溪會館附近與陳亨光、陳清俤等游擊隊員一起被捕,拘禁在福州市道山路羈押所。在獄中受盡了酷刑,堅貞不屈。同年10月26日,陳振先……[詳細]
      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位于福建省長樂區(qū)江田鎮(zhèn)南陽村。南陽村是福建著名的革命基點村。南陽村位于長樂、福清、閩侯三縣市交界處,從長樂江田至南陽村,高山夾峙,一徑深入,途中有三道隘口,地形十分險要。194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由永泰縣龍嶼鄉(xiāng)官烈村兔耳山遷移到長樂南陽村。閩中特委機關及閩中游擊隊和省委武裝隊伍也隨著進駐南陽村。距村五里許的九坑山(筆架山)山洞,是當年省委機關安放電臺和召開秘密會議的地點。省委機關在南陽村期間,領導全省地下黨組織,開展抗日反頑武裝斗爭,召開省委干部會議,組織學習毛澤東《一九四五年的任務》的報告,舉辦兩期黨員干部訓練班。194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撤出長樂南陽村。1991年,中共福建省委南陽舊址開始修復。包括原省委機關辦公樓(陳氏祖廳)、省委武裝部隊住房、閩中游擊隊……[詳細]
      38、高士其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士其故居
        高士其故居位于福州市鰲峰坊東口南側(cè),背靠于山,為明代遲清亭舊址。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風火墻,前后五進,面積2500多平方米。高士其故居1號花廳原有四進,除第一進為三開間住房外,二、三、四進為假山、魚池、花園0,遲清亭即建在此。清道光年間后,多被改為住房。民國初期,高士其父親高贊鼎在花廳二進魚池東側(cè)建一幢雙層小樓,它是高士其青少年時期的住房。花廳現(xiàn)僅存兩進,占地面積僅四百平方米。3號主座前、后共五進,入石框大門為首進,穿斗式木構(gòu)架,硬山屋頂。三面環(huán)廊,廳堂三開間,中間為廳,兩旁有前、后廂房,左廂房為其父高贊鼎、母何吟閣住房。二、三進同樣是三開間,有插屏門隔成前后廳,廳兩側(cè)為前后廂房,前后廳都有天井,前天井兩側(cè)有披榭。四進也是三開間,雙層樓房,樓上供佛,五進為倒朝三間排,已圮。每進都有小門……[詳細]
      龍?zhí)稂h支部舊址
        龍?zhí)稂h支部舊址位于長樂區(qū)古槐鎮(zhèn)龍?zhí)锎濉?930年9月,中共六屆三中全會批評了李三立“左”傾錯誤;11月,中共福建省委要求各地方黨組織立即撤銷行委,恢復原有黨、團組織系統(tǒng)。根據(jù)中央的指示,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把工作重點放在恢復發(fā)展黨組織工作上,1931年6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共產(chǎn)黨員林文騰帶領3個學生往返于福州、長樂兩地,深入群眾,宣傳馬列主義,傳播革命思想,開展革命活動。1931年12月,鄭長賀在福州由林文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翌年一二月間,鄭長賀受福州市委派遣返回家鄉(xiāng)古槐龍?zhí)锎彘_展農(nóng)運。鄭長賀回鄉(xiāng)后積極宣傳減租、減息,發(fā)動群眾,組織了農(nóng)會小組和游擊小隊,他任農(nóng)會小組長和游擊小隊長,成員有鄭義武、黃金妹等20多人。不久,林文騰又返回古槐協(xié)同鄭長賀一起工作,發(fā)展了鄭義武、黃金妹等6人入黨。193……[詳細]
      福清革命烈士陵園
        福清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龍山街道瑞云塔附近。自土地革命戰(zhàn)爭開始,福清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堅持英勇的革命斗爭。許多優(yōu)秀兒女受盡折磨、寧死不屈、慷慨就義,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1949年8月,人民解放軍·-山越嶺,渡江-涉水,與福清游擊隊勝利會師,并于15日攻克五馬山、瑞云塔等-陣地,消滅福清守敵,解放了全福清。為紀念為福清革命、解放而犧牲的202位革命烈士,1957年12月,福清縣人民政府建墓立碑,修建福清革命烈士陵園,以使英烈的革命精神永遠活在人們心里。福清革命陵園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面對五馬山峰。陵園西南側(cè)約10米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黃閣重綸牌坊;東南側(cè)約70米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瑞云塔;南邊八九米處是利橋。陵園左右雄踞著一對雕刻玲瓏的石獅。陵園正中聳立革命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