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AAA ![]() 青島德國總督樓舊址博物館(迎賓館)是歷史遺址博物館,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龍山路26號,始建于1905年,落成于1907年,建筑面積4083平 方米。是德國威廉時代新羅馬風與青年風格派相結合的建筑藝術風格,還融合了古典主義、洛可可、城堡式、中國式等多種建筑元素;在建筑藝術的包容性、協(xié)調性 與紀念性上堪稱典范。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開始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作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全國首批3A級旅游景區(qū),先后接待過眾多海內外知名人士,架起了中外文化關系溝通之橋梁,是青島 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經典象征,成為海內外觀眾了解青島近代歷史沿革、了解東西方建筑藝術對話的一扇重要窗口,具有……[詳細] |
![]() | 即墨老酒博物館AAA 即墨老酒博物館是山東即墨黃酒廠有限公司出資2000萬元于2009年建設的中國北方唯一的黃酒專業(yè)博物館,是青島市博物館學會理事單位,先后被認定為“即墨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島市未成年人社會課堂”、“山東省十大文化旅游景區(qū)”、“省級工業(yè)旅游示范點”、“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山東即墨黃酒廠有限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中國北方規(guī)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黃酒生產企業(yè),是中國酒業(yè)協(xié)會常務理事單位,黃酒分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黃酒學會副會長單位,即墨市黃酒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單位,以生產經營“即墨”牌“即墨老酒”聞名國內外。企業(yè)建立了中國北方規(guī)模最大的“省級企業(yè)技術中心”、山東省首批“省級企業(yè)實習實訓基……[詳細] |
![]() | 東營鹽文化博物館AAA 鹽文化博物館注重歷史文化傳承,展示黃河三角洲鹽文化特色,將鹽文化融入城南風景旅游度假區(qū)建設,以工業(yè)游特色景點的模式,成為集鹽知識普及、鹽文化傳承、鹽項目體驗等于一體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填補了東營市乃至整個黃河三角洲地區(qū)鹽文化旅游空白。目前,已接待研學團隊5萬余人,游客十余萬。現(xiàn)已成為國家級AAA旅游景區(qū)、東營市首批文化示范基地。地址:東營市東營區(qū)南二路與天目山路交叉口路南黃河口文化藝術城內……[詳細] |
![]() | 廣饒縣博物館AAA 廣饒博物館是全國重點博物館,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qū),早在1956年,廣饒就組織開展了由縣文化科負責、有省文物主管部門專業(yè)人員參加的第一次文物普查和文物保護工作,并結合普查舉辦了文物展覽。每天11點半到下午1點半休息地址:廣饒縣月河路270……[詳細] |
![]() | 利津縣博物館AAA 利津縣博物館建筑造型如“鳳凰展翅”,中間“火炬型”鋼架結構為“鳳冠”,東、西兩側的鋼架結構為“雙翼”,氣勢恢宏,渾然一體。博物館分為序廳、歷史文化廳、黨史國史廳、城市規(guī)劃廳、多功能廳和文物儲藏室六大部分,主要承載文物存儲、人文歷史展覽、黨性教育、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展望和綜合服務等功能,是一座集存儲、陳列、展覽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通過實景還原、雕塑、沙盤、圖片、實物、影像等方式,展現(xiàn)“鐵門雄關、東津古渡、鳳凰名城”的千年滄桑,展示利津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成就和宏偉藍圖。博物館館藏文物3706件,展出1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80件。客服電話:0546-5611277地址:東……[詳細] |
![]() | 王村醋博物館AAA 王村醋博物館位于周村區(qū)王村鎮(zhèn)興華路99號,總建筑面積1590平方米,由天津大學建筑設計規(guī)劃研究總院設計。博物館以詳實可信的歷史資料和實物,將小米醋誕生以來,數千年發(fā)展演化的歷史過程以活態(tài)的形式展示出來,是全國第一家小米醋文化博物館,旨在保護、傳承、發(fā)揚王村醋釀造文化,使之不被埋沒、失傳。館內分序廳、王村醋歷史與文化、醋釀房、傳統(tǒng)釀造工坊、王村醋知識長廊、品鑒售賣廳六大板塊。序廳進入王村醋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博物館的序廳,它以盛小米的糧倉為主調,由200噸耐火磚砌筑而成,置身其中,仿佛在幽幽山谷,回味綿長。王村醋歷史與文化漫步二樓的王村醋歷史與文化廳,從大汶口釀酒拌醋開始,到北魏《齊民要術》的制醋……[詳細] |
![]() | 航海博物館(AA級旅游景區(qū))原名天妃廟。天妃,在閩、臺及廣東潮汕地區(qū)習稱“媽祖”或“娘媽”,是我國古代的航海保護神。天妃信仰起源于北宋中期,起初只是區(qū)域性的民間海神崇拜,后因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而迅速傳播。其影響不僅遍及我國南北沿海地區(qū),甚至通過海外貿易和華僑的傳播,流傳至南洋和歐美。羊角溝北靠小清河,東臨大海。漁民、商人一年四季與水交往,失足落水者時有耳聞。在當時條件下,人們愚昧落后,把生命財產的安全寄托于神靈保佑,因而當地漁民與商賈相信鬼神。清光緒十九年羊角溝新建天妃廟。左關帝,右龍王。二十五年又重修之,民國二十二年,敗瓦殘垣傾圮不堪,又由商人倡議重修,輪奐并美。平日漁船、商船……[詳細] |
![]() | 莘縣西瓜博物館AA 莘縣董杜莊鎮(zhèn)位于冀魯豫三省交界處,轄42個行政村,3.1萬人,4.7萬畝耕地。西瓜種植是董杜莊鎮(zhèn)農業(yè)主導產業(yè),自1993年開始發(fā)展拱棚西瓜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目前,西瓜種植面積達到4多萬畝,以董杜莊為中心,帶動周邊及河南、河北鄉(xiāng)鎮(zhèn)發(fā)展西瓜種植面積達20多萬畝,主要有京欣、無籽、禮品、魯青、金鐘冠龍30多個品種,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西瓜標準化生產基地。在2000年,董杜莊西瓜被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授予綠色食品稱號,并注冊了“仙果”牌商標。2010年,被國家標準化認證中心命名為“綠色食品西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qū)”。2013年,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莘縣西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在國家農業(yè)部重新認證了西……[詳細] |
![]() | 梁子黑陶博物館AA 梁子黑陶博物館位于德州市德城區(qū)新華工業(yè)園雙一路1號,此黑陶博物館是山東省內唯一一家由企業(yè)自建的黑陶博物館。博物館以“歷史足跡、涅槃重生、融創(chuàng)古今、展望未 來”四大主題為主線,全面展示了我市黑陶文化的歷史淵源、中興之路、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藏品中既有歷史文物更有當代的創(chuàng)新精品。其中古代陶器36件,挖掘整理復古陶器100多件,創(chuàng)新黑陶300余件,古代文物以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為典型代表;館藏現(xiàn)代創(chuàng)新產品包括在全國享有盛名的“盛世祥龍”、“魚戲蓮葉”、“五虎上將”和“微雕蛋殼陶”等。其中微雕陶作品運用硬刻陶技術、微雕技法在陶體上進行漢字雕刻,漢字的微小精細程度令人嘆為觀止。豐富的藏品,創(chuàng)新的設計,使……[詳細] |
![]() | 青島貝殼博物館AA 青島貝殼博物館,是以貝殼為主題,集貝殼研究、收藏、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私人貝殼博物館,面積約2600平方米,并有國內最大的沙灘T臺。博物館主要由貝殼標本展示區(qū)、貝殼觀賞區(qū)、兒童互動區(qū)、科普區(qū)、貝類商品展示區(qū)及貝類生物科學研究院六部分組成,展藏來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五大洲60多個國家的五個綱、262科、4260余種貝殼(海螺)標本和130余種貝類化石,館藏數量及硬件設施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這里既有號稱“海貝之王”直徑一米的大硨磲,也有需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沙貝,還有來自4.5億年前奧陶紀的鸚鵡螺化石。地址:青島市黃島區(qū)漓江西路唐島灣步行街680號類型:博物館游玩時間: 建議……[詳細] |
![]() | 鼎力棗博物館AA 鼎力棗博物館位于鼎力集團工業(yè)園內,由中華棗魂、百果之王、慶云棗緣、藝海泛舟、健康人生鼎力相助、文化長廊六個展區(qū)組成。整個博物館以棗文化為核心,充分挖掘中國以及慶云傳承了幾千年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棗文化。歷史、現(xiàn)在、未來,全部濃縮在這有限而又無窮的時空中,風格迥異又和諧統(tǒng)一的展廳講述著棗文化的豐富多彩,藝術與科技演繹著鼎力的燦爛與輝煌。博物館序廳:中華棗魂。序廳中央,枝繁葉茂的唐棗樹巍然矗立,象征著中華棗魂連綿不斷。樹下駐足拴馬的羅成將軍一股英武之氣。唐棗樹后面是《唐棗碑》。正面“唐棗”兩個大字,由山東大學教授、中國著名書法家蔣維崧先生書寫。背面碑文共三百二十五字,乃山東藝術學院宗維成教授所書……[詳細] |
![]() | 德州奇石文化博物館座落于德州市運河經濟開發(fā)區(qū)創(chuàng)業(yè)路22號華元公司院內。該館始建于2013年11月,是由德州市文廣新局批文,德州市民政局登記注冊的非企業(yè)文化單位。也是黃河以北規(guī)模最大的以展示各類奇特靈璧石為主的大型奇石文化博物館。 該館由企業(yè)家、我國著名奇石收藏家扈建國先生創(chuàng)辦。他熱愛大自然,熱愛奇石文化,尤其對靈璧石情有獨鐘,十多年來,他以自己的企業(yè)華元集團為經濟依托,為了收藏到有獨特藝術造型的奇石,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截止2014年底,共搜尋到以靈璧石體材為主的大中小奇石千余塊,其中80噸位左右的大型奇石十余塊,另外還有一批奇異造型和藝術感染力的各類硯石、觀賞石百余塊,琳瑯滿目,蔚為壯觀……[詳細] |
![]() | 萊西市博物館AA 萊西市博物館位于萊西市上海西路17號,即市總工會東二層樓,面積約800平方米,其中展廳260平方米。為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是2009年在市文物管理所的基礎上,經市編委批準成立的,現(xiàn)有工作人員4人。主要職責是對境內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管理,開展考古調查以及文物的搶救、挖掘、征集和館藏文物的陳列展示,并運用文物資源開展學術研究與利用。 目前,萊西市現(xiàn)有館藏珍貴文物3300多件,陶瓷、銅器、玉器、書畫、錢幣、革命文物、民俗文物等門類豐富齊全,很有特色。岱墅西漢墓出土的大木偶,至今仍屬考古發(fā)掘所僅見,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出土木偶之最和木偶戲的鼻祖,受到國內外考古學界和木偶藝術界的極大關注與重視……[詳細] |
![]() | 普利森機床博物館AA 普利森機床博物館位于德州市富源大街1號,德州普利森技工學校院內。博物館由山東普利森集團有限公司自籌資金,于2008年 6 月由公司黨委組織人員,開始創(chuàng)意策劃,山東省博物館負責方案設計和施工。工程共分為兩期,一期工程于2008年11月2日正式開館,濃縮了1939年普利森集團前身——北海銀行清河分行印鈔廠修理部在戰(zhàn)火建立至今72年的歷史。二期工程及三期工程于2010年9月4日正式開館,二期工程詳細的介紹了國內外機床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展示了世界機床行業(yè)的發(fā)展史、近代工業(yè)發(fā)展史、及中國機床行業(yè)發(fā)展史的變遷。三期工程主要為實物展廳,展示了國內外眾多機床生產廠家的主要產品。普利森機床博物館是山東省旅游工業(yè)示……[詳細] |
![]() | 神龍地毯藝術博物館 2008年12月創(chuàng)建。建筑面積4800平方米,是全國第一家地毯博物館,以真實史料與稀有珍品呈現(xiàn)世人,共六大品種系列機織手工工藝毯。展品不僅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地毯民族藝術,再現(xiàn)“中國民族毯業(yè)城”的風采,而且融合西方文化傳統(tǒng)地毯藝術,開創(chuàng)了世界地毯藝術發(fā)展先河,代表了世界地毯藝術發(fā)展的方向。近40年武城玻璃鋼生產經歷創(chuàng)業(yè)、成長、發(fā)展、騰飛四個階段,再現(xiàn)了武城玻璃鋼產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直至榮獲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稱號的歷史性轉變過程![詳細] |
![]() | 北寨漢墓博物館AA 沂南北寨漢墓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沂南縣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距--沂南縣出口23公里,距臨沂市57公里。屬全國重點文化遺產。北寨墓群畫像石墓畫像之豐富完美、雕刻之精細、技法之技巧,足以代表當時繪畫和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成為我國漢代藝術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是我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保存較為完美的,為中外學者高度關注的一座漢畫像石墓。該墓作為一詞條,已收入《辭!贰ⅰ吨袊蟀倏迫珪分,同時,有多幅畫像被《中國歷史》教科書收錄,《世界美術史》、《中國美術史》、《中國建筑史》等也曾分門別類地作過介紹。北寨墓群一號墓系大型畫像石墓。此墓墓室結構復雜、嚴謹,由前、中、后三個主室和四個耳室及一個東后側室組……[詳細] |
![]() | 博興縣博物館AA 博興縣博物館位于博城五路,前有文化廣場,后有董永公園,地處城區(qū)文化娛樂中心。博物館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資近300萬元,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正門內有200多平方米的大廳,里邊為展區(qū),共設七個展室,分別為兩個佛教藝術展室、兩個石刻藝術展室、一個歷史陳列展室、一個革命文物展室和一個呂劇藝術展室。展出文物400余件。博物館館藏文物3000余件,種類有陶器、瓷器、佛教遺物、石刻、石器、金屬器、玉器、文房四寶、印章、古籍字畫、錢幣、骨角器、化石、民俗等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北朝至隋代佛教藝術品,博興出土的北朝佛教藝術品數量多,質地有石、銅、素燒瓷、陶等。石造像約有200余件,并且……[詳細] |
![]() | 沂南漢墓博物館位于沂南縣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是在沂南北寨墓群基礎上修建的一座專題性博物館,主要向人們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遺物,傳播漢代民族文化。沂南漢墓博物館南北長66.4米,東西寬67.5米,占地面積4017.2平方米。館內設墓室保護房、文物陳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與園林風格于一體,均仿照東漢時期的建筑,給人們一種身處其時,身臨其境的體驗。博物館內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護、聞名遐邇的北寨漢畫像石墓(一號墓),該墓規(guī)模宏大,墓室結構復雜,畫像雕刻精美,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國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保存較為完美的,為中外學者高度關注的一座漢畫像石墓。一號墓坐北向南,用280塊預制石材筑成,其中畫……[詳細] |
![]() | 博物館建于2012年,于9月中旬對外開館,占地面積約16000平米,為目前中國最大、最全的弘揚紅棗文化的公益博物館,由序廳、歷史廳、近代廳、現(xiàn)代廳、企業(yè)廳、未來廳等六大部分組成,以棗神娘娘的一脈神韻,情系棗鄉(xiāng)貫穿始終,按照“時·空”概念,以歷史、現(xiàn)在、未來的時間順序,融入自然、科技、人文三大空間版塊,與文明同步,與健康同行。整個博物館以棗文化為核心,沿著棗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演變歷程,從原始的充饑之糧,到古代的醫(yī)療藥用,再到現(xiàn)代的健康養(yǎng)生,最后到未來的有機棗糧,訴求棗產業(yè)體,培養(yǎng)全新飲食習慣,打造樂陵“中國棗城”的城市品牌![詳細] |
![]() | 為充分展示各類古木遺產,普及木文化自然科學知識,提升學生、市民對各類珍貴古木、傳統(tǒng)家具、雕刻藝術等與木文化相關知識的了解,進一步推進臨沂市自然科學、教育科普和文化文明建設。博物館于2010年建設,2014年經山東省文物局批準運營。一、天澤木文化博物館簡介博物館有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各類紅木標本以及埋藏地下5000年以上,極具科研價值的烏木、陰沉木、浪木、枯木等百余種古木及世界各國珍貴木材,國內傳統(tǒng)家具、工藝品等達3600余件,價值數億元;埋藏地下3億年以上的硅化木等木化石;館內收藏的沉香門,經專家鑒定,填補了國內民間沉香家具的空白;出自老撾古廟極其珍貴的整塊花梨木所做的佛榻,為國內唯一一件收藏于本……[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