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湖風景旅游區(qū)AAAAA 東江湖風景旅游區(qū),位于湖南省東南部的資興市境內,地處北緯25°34’至26°18’東經113°08’至113°44’內。是一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融山、水、湖、壩、島、廟、洞、莊、漂、瀑、霧、林、園、石、溫泉、狩獵、水上娛樂等于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和旅游度假區(qū)。東江湖風景旅游區(qū)山色秀麗、景色迷人,其風景名勝與旅游資源具有綜合、全面之特點,別具雄、奇、秀、幽、曠之特色,較好地匯集了名、新、特奇、險之優(yōu)勢,且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旅游之發(fā)展方向,是湘、粵、贛旅游黃金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東江湖風景旅游區(qū)內的風景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分布于東江湖、天鵝山國家森林公園、程江口等三大區(qū)域內,以山、水、湖、壩、……[詳細] |
東江大壩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曲薄殼拱壩。壩高157米,頂厚7米,壩頂中心弧長438米,正常水位高程285米。一壩鎖東江,高峽出平湖。走入資興,有一處人文景觀引人注目。東江大壩位于湘江支流耒水上游,是一座以發(fā)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等綜合效益的水電工程。攔河壩為混凝土雙曲薄殼拱壩,壩址區(qū)位于東江峽谷的上段,壩高157米,底寬35米,頂寬7米,壩頂中心弧長438米,正常水位高程285米,兩岸山高大于500米。大壩結構新穎,造型美觀,氣勢雄偉,為雙曲薄殼拱壩,在世界同類壩型中排名第三,居亞洲第二,是東江湖風景區(qū)內最為壯觀的人文景觀![詳細] |
五嶺農耕文明博物館坐落于美麗的東江灣畔,背靠青青鳳凰山,面朝悠悠東江水,是經資興市市委、市政府研究,以展示和搶救五嶺先人所創(chuàng)造的寶貴遺產為基點而決定籌建的。籌建工作歷時兩年,至2010年9月20日正式開館并免費對外開放。建成后的博物館總占地面積4560㎡,總建筑面積近3000㎡,總投資1000余萬元(土地無償劃撥)。五嶺農耕文明博物館具有典型的湘南特色。外觀上,青磚黑瓦,翹檐飛角,蘭桂竹木點綴于庭院內外;內部為兩層六間大廳,均采用鏤空暗紅漆木門,地鋪黑色復古瓷磚,整體墻面為素凈溫和的灰色細格棱式樣,另依陳列內容而有油畫、背景畫、土磚墻、木板墻等不同設計。陳列內容方面,五嶺農耕文明博物館共分為兩……[詳細] |
辰岡位于湖南郴州興寧(今屬資興),又名辰岡書堂。宋咸淳九年(1273),鄉(xiāng)紳袁文敷創(chuàng)建于石山,“以館其旗人之俊者”,設義莊以供費用。教學“大抵詳于進取”,“以激勵其族焉”,本“問辨乎義利之眼界,體認乎剛柔之善惡,克己去私,以復本然之天理”之旨,成就甚眾,與曹氏所建“觀瀾”、焦氏所建“文峰”同稱程水三書院。元至元三十年(1293)重建,設堂長掌教學、設掌莊管理經費。明洪武三十年(1397),族人給事袁克俊遷建于辰岡山陰,“棟宇崢嶸,規(guī)模宏大。凡材質等費,計錢三百緡有奇,皆族人竭力鳩集”,各家又隨“家力之厚薄,量其所出所得,捐錢四百緡有奇”,增置田產,“以為教養(yǎng)修葺之資”。清康熙九年(1670)重……[詳細] |
兜率巖位于資興市東江水庫中的一座島嶼上,峭壁臨水,山腰有所廟宇,叫“兜率庵”,庵的后面便是兜率巖洞。兜率巖洞長5公里多,內有銅鐘洞、鑼鼓洞、彩石洞等,可謂洞中有洞。期間鐘乳倒垂,天然物象。洞底許多晶瑩透明的細石,用燈光照射,光芒閃爍,宛若天河群星,璀璨奪目.兜率靈巖系資興古八景之首,以綠波托青山,山崖藏廳洞,洞內建佛殿,殿前立僧舍的獨特景致聞名遐邇。核心景點兜率靈巖特大溶洞,形成于三億兩千萬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素以高、大、深、廣、奇著稱于世。洞內有擎天石柱,高三十六米,為世界之最。古往今來,兜率靈巖一直是人們仰慕的勝地。南寧著名學者謝巖游洞后,寫了《兜率巖記》。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六日,世界洞穴……[詳細] |
壽佛寺源起壽佛。資興是無量壽佛寺全真的故鄉(xiāng)。壽佛寺全真,俗姓周,名宗惠,唐開元十六年出生于湖南資興周源山,唐天寶二年到郴州開元寺出家受戒,后到浙江杭州拜道欽禪師為師,唐天資興壽佛寺七年隨師進京晉謁了唐玄宗,唐至德元年到廣西湘源縣(今廣西全州)開創(chuàng)凈土院(今湘山寺,被譽為楚南第一禪林),唐咸通八年端坐圓寂,享年138歲。全真大師著有《牧牛歌》、《遺教經》、《湘山百問》等著作,受到過歷史上五位皇帝的敕封,宋徽宗敕封他為“寂照大師”,宋高宗加封他為“慈佑寂照妙應普惠大師”,宋寧宗、宋理宗又累次加封,清朝咸豐皇帝敕封他為“;轃o量壽佛”。由于他德懋壽高,遠近都尊稱他為“無量壽佛”、“壽佛老爺”,在江南……[詳細] |
湖南省資興市東江灣地區(qū)東起小東江水電站,西至鯉魚江水電站,北接蓮花路、S213線,南至迎賓路、郴桂路,規(guī)劃總用地575.61公頃。今年入夏以來,壽佛寺、湘南植物園、湘南農耕文化博物館、風情酒吧一條街等一個個項目先后建成或正在緊張建設之中,成為東江灣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資興市積極呼應郴州“西城”建設,著力打造東江灣新城的又一批力作。為了把東江灣打造成生態(tài)、休閑、商務、宜居新城,成為資興最亮麗的“城市客廳”和“旅游名片”。該市投資500多萬元,聘請專業(yè)公司編制了東江灣控制性規(guī)劃、東江沿江兩岸近期建設性規(guī)劃等5個規(guī)劃,提出了東江灣近、遠期開發(fā)建設目標,形成四橋三環(huán)兩極的新城框架,即新建東江灣大橋……[詳細] |
湯市炎帝溫泉景區(qū),湖南百強旅游勝地,山清水秀,風光獨特,大自然賦予的溫泉水、著名的狗腦貢茶,以及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在湯市嘗百草留下的遺跡和動人故事,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經專家評定,天然溫泉、炎帝遺跡、狗腦貢茶為湖南一級旅游資源。地理環(huán)境:海拔平均1200米,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為湘南第一,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潤育著著名的狗腦貢茶葉園林。這里冬季洗湯夏季避暑是理想的休閑勝地。人文景觀歷史悠久,有炎帝原準備葬在湯市的風水寶地和炎帝沐浴過的溫泉遺址,有炎帝在湯市嘗百草時,發(fā)現(xiàn)茶葉命名的狗腦山景點和被炎帝打死在湯河的旱神石像以及美女照鏡、石人排等奇山異景,美不勝收。天然溫泉富含多種元……[詳細] |
資興是無量壽佛釋全真的故鄉(xiāng)。壽佛釋全真,俗姓周,名宗惠,唐開元十六年出生于湖南資興周源山,唐天寶二年到郴州開元寺出家受戒,后到浙江杭州拜道欽禪師為師,唐天寶七年隨師進京晉謁了唐玄宗,唐至德元年到廣西湘源縣(今廣西全州)開創(chuàng)凈土院(今湘山寺,被譽為楚南第一禪林),唐咸通八年端坐圓寂,享年138歲。全真大師著有《牧牛歌》、《遺教經》、《湘山百問》等著作,受到過歷史上五位皇帝的敕封,宋徽宗敕封他為“寂照大師”,宋高宗加封他為“慈佑寂照妙應普惠大師”,宋寧宗、宋理宗又累次加封,清朝咸豐皇帝敕封他為“;轃o量壽佛”。由于他德懋壽高,遠近都尊稱他為“無量壽佛”、“壽佛老爺”,在江南地區(qū)、港澳臺甚至東南亞一……[詳細] |
大岸盈古民居,始建于清光緒二年(1876),位于資興市州門司鎮(zhèn)鴨公垅村,系磚土木結構的湘南民居,主體建筑占地面積1490平方米,是一處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具有典型傳統(tǒng)的湘南民居風格。130多年來,大岸盈古民居墻垛不斜不倚,36間正房完整無缺,上中下三廳貫通一體,布局嚴謹,裝飾簡潔;九個天井的設置,使采光通風良好。鏤刻燙金的神龕匾聯(lián),門板上浮雕的山水人物情景圖案,龍、鳳、麒麟、蝙蝠等吉祥物雕塑,安排合理,擺放有致。直徑六尺的陰陽八卦圖騰,木刻嵌鑲在上、中兩廳連接處的轎頂構架的底部,從地面上看,就是轎頂架構底部的吊頂裝飾,莊重大氣。據史料考證,大岸盈興建時,分三年作三期工程才竣工。在辦圓工酒的先天……[詳細] |
兜率觀位于資興市東東江湖兜率島,時代為清。2012年,兜率觀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兜率寺為中心,東至20米處的售票房,南至10米處的護坡下,西至30米處的廁所墻角,北至20米處的東江湖水面。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沿線外延50米。……[詳細] |
后灣村民小組隸屬于資興市回龍山瑤族鄉(xiāng)柏樹村,現(xiàn)有31戶102人,戶主均為曹姓,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都有一手釀造“白露酒”的技藝,可以說是個土酒飄香的小村。而讓人們最為贊嘆的是:這里,是新中國開國中將曹里懷的故鄉(xiāng)。比起后灣的其他農舍,曹里懷故居顯得有些矮小,從大門進入正廳,迎面墻上掛著一幅曹里懷身著將軍服的黑白照,由于房間窄小,照片顯得很大,房子的內部分隔成多間小屋,室內有一固定的木梯可登上二樓,還有一后院。1909年11月15日,曹里懷在這里出生。他幼時念過一年多私塾,1923年考入資興縣樂成高小。1928年初,曹里懷與志同道合的同學龍志堅,各騎一匹從土豪家沒收來的馬,跑到資興滁口,找……[詳細] |
觀瀾書院位于湖南省資興市回龍山瑤族鄉(xiāng)柏樹村鋪上組,是當?shù)夭苁现易鍟骸!逗䦶V通志》清雍正,《清一統(tǒng)志》皆言,為北宋曹靖所創(chuàng),曹靖字中立,北宋嘉祐年間進士,郴州人,曾任益陽縣令,頗有政聲。歷代名人皆有歌頌,如北宋名士黃庭堅有《曹侯善政頌》。觀瀾書院歷代曹氏后人,皆有修葺。為宋代曹氏家族兩大書院之一,另為靈泉書院。隨著曹氏族人的繁衍于清代與各族另有重修的郴侯書院即今之蓼市中學。另一說創(chuàng)立者為曹行錫,行錫公為南宋紹定年間進士,官至巴州刺史。據曹氏族譜記載,正是行錫公將家族從衡陽遷至資興七里。為教育曹氏后代,在今資興七里柏樹村創(chuàng)立曹氏之家族書院。書院建立的準確時間應為1231年。曹氏族譜中所載《重修……[詳細] |
東坪鄉(xiāng)新坳村古民居始建于宋朝時代,因南宋胡氏先祖忠簡公隱居于此而興建。整個古民居群落布局有序,屬湘南客家民居。據史載該村落歷代人才輩出,先后有忠簡公于宋高宗時位居公紫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胡性聰為明朝進士,歷任四川重慶府長壽縣知縣,胡璇為明朝舉人,任太平府同知誥命奉政大夫,胡凱,胡方仲,胡元葵,先后考取舉人,清朝道光年間胡正元被授予武魁,胡康鳳被授予進士。另一大姓為周姓,是理學鼻祖周敦頤直系后裔,進士周公國樞因考取進士好行善積德,被賜予德重鄉(xiāng)邦牌匾及盛朝人瑞牌匾,建濂溪世第,積善堂兩座祖祠。村落沿東坪河兩岸按太極八卦相陣呈“S”形分布,現(xiàn)整個村落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萬……[詳細] |
三都鎮(zhèn)中田村李氏始祖李玉與李金、李元、李亨三兄弟從江西同徒居湖廣郴陽府興寧縣各立基業(yè),有古建筑256棟66670平方米,是一個古建筑相當集中的自然村。村落由古民居、祠堂、古井、歐式古樓等構成。整個村莊其民居、巷道、池塘、清泉布局緊湊通融,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風格大氣磅礴,村內設有公廳和祠堂,大廳設有天井,大廳門口有精細的木雕、對聯(lián),門前有空坪,房屋端頭有雞冠垛子,房屋采光用的是雕花的石窗和木窗,村中各條巷子相連可通全村,村中房屋基本連在一起。房屋外觀是青磚黑瓦,兩層結構,村中有暗溝排水,門前有大池塘圍繞緊附在村前禾坪邊上。建筑裝飾色調素雅淡秀,布局合理、科學嚴整的房屋錯落有致,屋角突起的……[詳細] |
龍景峽谷位于資興市境內,是一處集旅游觀光、休閑健康、水上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qū),峽谷內有堪稱南國最大的瀑布群——龍景十八瀑;有喻為中國野外水上第一滑的龍景水上滑道;有國內最大的天然氧吧——龍景峽谷負氧離子集聚區(qū)。景區(qū)山水相映,各具特色,峽谷全線游程為2.5公里。沿途山勢陡峭,青山滴翠,古木參天,清潭、瀑布成群,是我國目前瀑布密集最高的景區(qū),有大小瀑布26處,水潭18個。在景區(qū)中能呼吸到高達9.4萬個/立方厘米的空氣負氧離子和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植物精氣,是國內罕見的高負離子區(qū)。 用時參考1小時交通 可乘坐景區(qū)大巴到達景區(qū),而后步行到達。 開放時間 7:00-17:00 景點位置湖南省郴州資興……[詳細] |
湘南植物園位于東江灣景區(qū)內,毗鄰著名景點東江湖、壽佛寺,是一個以植物引種馴化為主,兼科普教育、生態(tài)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 湘南植物園總規(guī)劃面積267公頃,核心區(qū)占地37公頃,專業(yè)分區(qū)為櫻花園、紫薇園、山茶園、紅豆杉園,玫瑰園等五大園區(qū)。園內現(xiàn)有野生植物種類361種,其中藥用植物超過100種,開發(fā)價值較大的種類占總數(shù)40%以上。園內現(xiàn)種植物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杉、南方紅豆杉、銀杏、水杉、伯樂樹、落葉木蓮、單性木蘭、珙桐等8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福建柏、篦子三尖杉、馨香木蘭、香木蓮、長柄雙花木等24種,已成功引種地帶性特色樹種269種,其中木蘭科植物45種,薔薇科植物33種,殼斗科植物26種,是……[詳細] |
程氏大屋(程子楷將軍故居)位于資興市程水鎮(zhèn)石鼓村第六組,始建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故居座北朝南,磚木結構,面積2868平方米。整棟建筑有正房72間,雜房18間。正棟七扇大門,六條直巷,21個天井,兩條橫巷把正棟分為上、中、下棟,形成上中下三廳一體,上廳北墻嵌有精致的雕龍神龕,中廳掛有 “香山一老”壽誕大牌匾,兩邊配陰陽木刻的燙金對聯(lián),大門口懸掛著先人的學位、榮譽牌匾。故居外觀恢弘大氣,屋檐墻垛是雞冠斗子(馬頭墻),內飾雕刻精湛,泥塑龍鳳、蝙蝠栩栩如生。故居前是一塊1300平方米的禾坪,供曬谷用,禾坪外沿設一道青磚圍墻,總長85米,圍墻外有5口池塘。故居后用卵石砌成一道長200米、寬2米……[詳細] |
蓼江鎮(zhèn)秧田古村: 段氏先祖明代遷居于此,古民居建筑選址于山水之間,前依綠水,背靠青山,有大小建筑 70 多棟,其總建筑面積超過 12500 平方米。秧田古村的段氏祖屋建筑布局分別呈“U”型、“一”型設計,藏風聚氣,其巷道、池塘、建筑、古井、清泉布局緊湊通融,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筑風格大氣磅礴,每個自然村村內都設有公廳和祠堂,大廳設有天井,大廳門口有精細的木雕、對聯(lián),門前有空坪,房屋端頭有雞冠垛子,房屋采光用的是雕花的石窗子或木窗,村中各條公巷相連可通全村,村中房屋基本連在一起,天下暴雨住戶不打傘走遍全村不會淋雨。體現(xiàn)出了湘南古民居群人居環(huán)境營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詳細] |
東江鎮(zhèn)木根橋古建筑群,南北向分布,多為“開門下鋪板、打烊上鋪板”一類的前門開合式兩層商鋪。這些古商鋪主要沿一條寬約2米、長近500米的青石板街道兩側一溜兒排開,為青磚黛瓦、坡屋頂結構,并按街道的上節(jié)、中節(jié)、下節(jié)形成同墻共垛、連椽接瓦的數(shù)個長形古建筑群落(如圖)。木根橋老街,成街歷史遠早于清代。由于地處古東江河重要水運碼頭,漢晉時就有人在此建火鋪、辦酒肆茶館等營生,為興寧、桂東、汝城等地來往的客商及貨運中轉等提供服務。最熱鬧時期,是清代晚期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據說那時候老街圩里貨成山,人如潮,停泊在東江河面上的木排一眼看不到頭。隨著社會變遷,木根橋老街日趨衰頹,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