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藏海寺雄踞于虞山劍門絕巔拂水巖之上,是常熟地處最高的佛教叢林,也是太湖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的一個著名景點(diǎn)。初名拂水東庵,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僧道所建。乾隆間邑人陳士煌增建大悲殿,漸具規(guī)模。但于934年全寺毀于火災(zāi)。近年由佛教協(xié)會重建。現(xiàn)山門原為報國院之正門,為僅存的明代建筑。九十年代重修時,改為藏海寺的山門,而將報國院真武殿……[詳細(xì)] |
![]() | 沙家浜位于常熟市南10余公里,陽澄湖北側(cè),因京劇樣板戲《沙家浜》而出名,電視劇《沙家浜》也在此拍攝。景區(qū)中能看到劇中場景,還能坐游船深入蘆葦蕩,欣賞優(yōu)美的濕地風(fēng)光。夏日景區(qū)荷花盛開,可賞荷。沙家浜的大門在西南角,走過豎著阿慶嫂、新四軍指導(dǎo)員郭建光等雕像的瞻仰廣場,先參觀沙家浜革命歷史紀(jì)念館。紀(jì)念館屬于主景區(qū)的-,免費(fèi)。……[詳細(xì)] |
![]() | 銅官山高522米,是江蘇第二高峰。銅官山資源豐富,風(fēng)光秀美,總投資達(dá)59億元之巨的宜興銅官山蓄能電站是宜興歷史上大型的投資項目。此項目主體工程有上水庫、下水庫、蓄水發(fā)電系統(tǒng)等。上水庫將建于山頂,相對高度達(dá)60多米,長520多米,庫容量達(dá)520多萬立方米,是一個巨大的人造“天湖”,可媲美“天池”。銅峰天池碧波蕩漾,群山疊……[詳細(xì)] |
![]() | 東鄰藏海寺,其處原有邑人褚應(yīng)韶所建真武廟。明嘉靖間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邑人嚴(yán)訥,不敢將明世宗所賜真武象及泥金彩繪斗姥藏于私家,特在真武廟基建院供奉,敕賜“報國院”額。里人俗稱報國院為祖師廟,所在之佛水巖地為祖師山。此院規(guī)模宏大,距目睹此院盛況之明萬歷間邑人張應(yīng)遴在《虞山勝地記略》載稱,院之正殿名“大羅天”,有“大士”……[詳細(xì)] |
![]() | 拂水晴巖上的長壽橋和香花橋,稱拂水雙橋。長壽橋在藏海寺山門前,架于兩崖間,承拂水澗之泉流。明嘉靖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邑人嚴(yán)訥,在建真武院(即報國寺)同時建此橋。光緒癸巳年(1893年),藏海寺主道機(jī)重修此橋。后為保障游客安全,加置鐵欄。此橋為單孔平橋,東西走向,墩基為青石,橋面由三條花崗石并列架成,凈跨4米,面寬1.……[詳細(xì)] |
![]() | 荷香洲公園占地面積13.7萬平方米,為尚湖中最大洲島。牡丹園:位于荷香洲南部,占地7000余平方米,為江南最大的牡丹園,F(xiàn)擁有8大系列、180多個品種、5000余株牡丹,其中有洛陽紅、曹州紅、姚黃、魏紫、趙粉、夜光、豆綠、荷包、賽雪塔、黑花魁、青山貫雪、枯枝牡丹等。園內(nèi)牡丹無論品種、數(shù)量、種植面積及花期都名列江南之冠![詳細(xì)] |
![]() | 位于虞山之巔。其處峰巒險峻,懸崖凌空,氣勢雄渾,為虞山石景佳絕處。相傳吳王夫差在此試劍,將石一劍劈開,裂為石門。頂端有巨石三塊,稱“三沓石”,上石如舟,中石如幾,下石如斛,犬牙相交,架于縫間,欲墜未墜。兩壁巨石臨崖,直立如刀削。仰視天成一線,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俯瞰幽谷深邃,怪石嶙峋,層巒疊嶂,故有“劍門奇石”之稱,為……[詳細(xì)] |
![]() | 在虞山西南麓拂水巖下劉神浜,環(huán)山公路西側(cè)。錢氏墓地較廣,臨山塘本有石坊,墓道,拜臺等,皆已毀,僅存羅城。今存墓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占地743平方米,封土高1.3米,主穴為錢氏父母錢世楊、顧氏之墓,有碑一通,錢氏墓在其昭(左)位,墓后立清嘉慶間錢泳所書青石碑及民國立花崗石碑各一通。錢泳所書碑正中鐫“東澗老人墓”,上端鐫小……[詳細(xì)] |
![]() | 虞山東北坡多溪澗,有桃源、石屋、墜石、破龍、秦坡諸澗。其中秦坡澗最為壯觀。秦坡瀑布被列為虞山十八景之一。此澗離城約七里,出北門至三峰站,行山徑穿竹林及至。澗長百余米,呈層樓莊,越上越陡,澗內(nèi)巨石怪石,累累直達(dá)山顛。雨后飛流湍激,搏擊澗石,聲如風(fēng)雷,數(shù)里外能聽到其喧鳴聲。明代詩人倪巨《秦坡澗》詩曰:“雨后秦坡水,勢若天橫……[詳細(xì)] |
![]() | 三峰清涼禪寺位于江蘇常熟市虞山北麓,離城六、七里許,南臨興福寺;北臨龍殿、小石洞;上臨祖師山藏海寺,合烏目峰、龍母峰、中峰而得之名,舊名三峰禪院,相傳建于齊梁。系江南著名叢林,與杭州靈隱寺、寧波天童寺為近代禪宗祖庭。唐常建《詠三峰》詩中有“嫋嫋云溪鐘”句,可證為唐以前之古剎。明嘉靖時遭倭寇之亂,僧眾散去,寺亦日漸傾圮。……[詳細(xì)] |
![]() | 地處陽澄湖畔的沙家浜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0領(lǐng)導(dǎo)的敵后抗日游擊根據(jù)地,當(dāng)年新四軍及地方抗日武裝在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下英勇抗擊了日寇和敵偽反動勢力,威震敵膽。建國后,先后有滬劇《蘆蕩火種》及京劇《沙家浜》傳誦全國。為頌揚(yáng)新四軍堅持東路抗戰(zhàn)的豐功偉績,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1988年創(chuàng)辦該館。后經(jīng)過重建、擴(kuò)版更陳。該館位于瞻仰廣場西側(cè)……[詳細(xì)] |
![]() | 位于虞山東南麓石梅,系1977年新建于古跡的公園。原址有梁昭明太子讀書臺和焦尾泉、雅集亭、巫公祠及虞山東麓摩崖石刻群等文物勝跡。公園建成于1977年10月,占地1.2公頃。園內(nèi)古木參天,景點(diǎn)錯落有致,具江南園林特色,看山聽泉,讀書會友,頗富詩情畫意。園內(nèi)現(xiàn)有南朝梁昭明太子讀書臺,另有焦尾軒、焦尾泉、虞山東麓摩崖石刻、巫……[詳細(xì)] |
![]() | 維摩山莊在虞山箬帽峰下,始建于宋隆興間,名石屋維摩庵。淳熙時賜“顯親資福禪院”額,明宣德間稱維摩寺。屢有興替,清乾隆間屈成霖建望海樓。1985年重修,易名維摩山莊,F(xiàn)山莊內(nèi)外有:涌泉、葫蘆池、缽盂泉、金粟堂、望海樓、望巖、望湖亭、靜遠(yuǎn)閣等勝跡,磴道通石屋澗。早春踏雪探梅、金秋品茗賞桂,衣袂留香。天朗氣清時,登望海樓,北……[詳細(xì)] |
![]() | 翁同龢及其父翁心存、兄翁同書的墓,在常熟虞山白鴿峰下謝家濱附近的坡地上。翁同龢是清末維新派的支持者之一。字叔平,常熟人。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反對李鴻章求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行走,支持康有為維新變法的某些主張,企圖實現(xiàn)光緒帝親政,光緒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罷職。戊戌政變后被下令革職,1858年……[詳細(xì)] |
![]() | 為虞山著名洞泉勝景,位于虞山西麓原白云犧寺內(nèi),該寺毀已久,先僅存山門。進(jìn)山門數(shù)十步,便見此洞,稱“小石洞”。洞深三米多,上窄下寬,沿石級而下,地層左側(cè)石崖覆蓋如屋,可容十余人。唐陸廣微《吳地記》據(jù)傳說稱此為“太公呂望避紂之處”。洞底正中為泉池,碧水清澈,洞上之天云樹影皆入池中。池壁有“露珠泉”、“天下名泉”醒目石刻。泉……[詳細(xì)] |
![]() | 位于城區(qū)西南隅翁府前,與曾園相鄰。全園以水景取勝,景點(diǎn)皆環(huán)池而筑,參差錯落,布置得宜。原為明萬歷御史錢岱所筑“小輞川”部分遺址。清嘉慶、道光間為邑人吳峻基所有,初名水壺園,又名水吾園。清同治、光緒間,園歸陽湖趙烈文,門額“靜圃”,俗稱趙吾園。時趙宦游易州,由夫人鄧廷禎之女鄧嘉祥及內(nèi)弟鄧家緝襄其園事。民國后園歸武進(jìn)盛宣懷……[詳細(xì)] |
![]() | 位于虞山南麓寶巖灣的蒼山翠谷之中,是虞山國家森林公園內(nèi)森林景觀最為豐富的自然生態(tài)園。占地109公頃。以大片天然針闊混交林(松、楓、竹林)為主,森林植物種類繁多,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共有89科309種。同時園內(nèi)棲息著138種鳥類。建有果茶立體栽培園、果樹精品園、觀賞竹種園、楊梅品種園等森林植物生態(tài)園,配以福海池、寶巖苑、接福石、……[詳細(xì)] |
![]() | 坐落于風(fēng)光旖旎的古城虞山東麓先賢仲雍、言子墓旁。占地6000多平方米,由七個展廳、文物庫房、辦公大樓及輔助用房等設(shè)施構(gòu)成。于1997年9月28日正式開放,是一座集收藏、研究、陳列、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歷史藝術(shù)類博物館。館內(nèi)收藏有上至5000多年前的崧澤、良渚文化,下至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各類文物11000余件;疽詴嫛[詳細(xì)] |
![]() | 馮班墓在虞山之麓,仲雍墓道前側(cè),原景道堂之后。曾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F(xiàn)僅存“高山仰止”石坊。馮班(1602--1671年),清代著名詩人、詩論家,字定遠(yuǎn),晚號純吟老人。少時與其兄舒齊名,人稱“海虞二馮”。為錢謙益及門子弟,“虞山詩派”傳人之一。……[詳細(xì)] |
![]() | 又稱拂水巖,地處藏海寺前。有呈丁字形的“長橋”、“香花”兩橋飛架在山崖上,橋下兩崖中豁,形成陡直峻峭的深谷。每逢雨后,河水流瀉成懸瀑,若遇西南風(fēng),則水自倒卷而起,如萬斛珍珠凌空飄灑。即使晴日,在橋上仍有細(xì)雨蒙面之感,故稱“拂水晴巖”。屬虞山十八景中的著名景點(diǎn)。前人游此景題詩甚多,如明代沈冕《觀拂水》曰:“奔泉赴壑勢絕雄……[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