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故里風景區(qū)AAAAA ![]() 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qū)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qū),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感受魯迅當年情境的真實場所。紹興魯迅故里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的故土,是市區(qū)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nèi)涵和水鄉(xiāng)古城經(jīng)典風貌的歷史街區(qū),占地50公頃,總投資10億元。經(jīng)過2年多時間保護和修繕后,魯迅故里不僅再現(xiàn)了魯迅當年-的故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的原貌,還可看到魯迅祖居從未對外開放的西廂房和近期恢復的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魯迅筆下風情園等一批與魯迅有關的古宅古跡。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市區(qū)魯迅中路上的魯迅故里,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qū),是原汁原味解讀……[詳細] |
![]() | 沈園 ![]() 紹興著名的園林、紹興古城內(nèi)的一處重要景區(qū)。修復、重建和擴建后的沈園占地57畝,分為古跡區(qū)、東苑和南苑三大部分。孤鶴亭、半壁亭、雙桂堂、八詠樓、宋井、射圃、問梅檻、琴臺和廣耜齋等景觀,依據(jù)歷史面貌或沈園文化內(nèi)涵所需要,被有序地分布在沈園三大區(qū)內(nèi),形成了“斷云悲歌”、“詩境愛意”、“春波驚鴻”、“殘壁遺恨”、“孤鶴哀鳴”、“碧荷映日”、“宮墻怨柳”、“踏雪問梅”、“詩書飄香”和“鵲橋傳情”等十景。沈園位于紹興市內(nèi)木蓮橋河旁。沈園在宋代(960年至1279年)已是紹興著名的園林。據(jù)說,過去的沈園比現(xiàn)在大幾倍,是一位姓沈的紳士所建,故名沈園。由于園內(nèi)建有樓臺亭閣,假山池塘,環(huán)境優(yōu)美,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常……[詳細] |
![]() | 會稽山大禹陵AAAA ![]() ![]() 大禹陵是會稽山景內(nèi)的重要名勝古跡之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進入景區(qū),兩邊碧水綠樹,映襯著會稽山,處處散發(fā)出古樸典雅的韻味。經(jīng)過九龍壇,游客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鐫“大禹陵”三字,系-同志于1995年5月15日視察大禹陵后所寫。通向禹陵的是一條長350多米的步行神道,盡頭是祭禹廣場。廣場上設有圖騰柱與九鼎臺等建筑,象征著古越先民信仰,又是各界祭祀大禹的場地。禹廟前有一個水池,唐時賀知章定為放生池,名禹池?邕^禹池必須經(jīng)過一座古石橋,名告成橋,意即大禹十年在外治水,終于大功告成。進入禹廟西轅門南側(cè)的欞星門,沿石板鋪就順山勢逐級升高的百米甬道直達大禹陵碑亭。亭內(nèi)有石碑,刻著明代紹興知府南大……[詳細] |
![]() | 紹興東湖AAAA 紹興東湖:在浙江紹興市東約3公里的山中。因長期開鑿山石而形成湖泊,峭壁奇巖,突兀崢嶸,逶迤數(shù)百米,合抱一湖,水碧于天。湖上有九橋二洞,都可通舟。山水相融,洞竅盤錯,鑿自人工,天然成趣。湖畔建有香積亭、聽淵亭等。東湖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以崖壁、巖洞、石橋、湖面巧妙結(jié)合,成為著名園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東湖雖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構(gòu)成的奇景使東湖成為旅游業(yè)界人士公認的罕見的“湖中之奇”。日本旅游機構(gòu)交通公社,曾在同時游歷過杭州西湖與紹興東湖的日本游客中作過問卷調(diào)查,對東湖的印象超過西湖,可見對東湖的贊譽并非紹興人的自我感覺。東湖所在地,原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故被稱……[詳細] |
![]() | 紹興周恩來紀念館AAA ![]() 紹興是周恩來的故鄉(xiāng),紹興周恩來紀念館位于市區(qū)勞動路369號,系依托周恩來祖居、故居這處具有明清風格的臺門建筑而建,坐北朝南,平面呈三條軸線布局,占地3800平方米,建筑面積2100平方米。現(xiàn)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周恩來祖居“百歲堂”位于今紹興勞動路,舊稱寶祐橋河沿,掇木橋頭。瀏覽八字橋街區(qū),周恩來祖居已在不遠。沿長橋直街向西,穿過中興路,走進勞動路不久就可以看到-祖居。如果你乘坐公交車在解放路城市廣場站下車,就應該先參觀-祖居,然后再游覽八字橋街區(qū)。祖居是一座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風格的磚瓦房。祖居臺門上方“周恩來祖居”五個大字為-同志所寫。祖居原名“錫養(yǎng)堂”,因-祖上曾有一……[詳細] |
![]() | 諸葛仙山景區(qū)AAA 諸葛仙山位于紹興市越城區(qū)富盛鎮(zhèn),相傳是東晉著名的道學家、醫(yī)學家、博物學家葛洪和他的堂祖父葛玄-之地,至今山上還有葛仙丹井、求雨龍池等遺跡,諸葛仙山因此得名!对浇^書》記載:“富中大塘者,越王勾踐治以為義田,為肥饒。”2500多年前,先人的一個舉措,為這片土地打上世代“富盛”的烙印。作為會稽山脈的重要一支,巍峨屹立的諸葛仙山,是古越文明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遠古紹興的自然環(huán)境分為兩片,以會稽山脈的平水為界,一片是山南,一片是山北。山南是山地,是古人生活群居的地區(qū);山北是沼澤地區(qū),時不時有海水上漲,一直漲至平水。紹興地處東南沿海,是我國古代越民族的生息之地,古越文明的中心。而富盛境內(nèi)最高的山峰諸葛仙山……[詳細] |
![]() | 吼山AAA 吼山是電視劇《神話》的取景地之一,也是越王勾踐實現(xiàn)雪恥復國大業(yè)的重要根據(jù)地之一。陸游先祖三代曾世居于此。其實吼山很小,也不高,但每年四五月間的桃花盛放,是吼山最美的時節(jié)。吼山的石景也值得一看,山頂?shù)脑剖推灞P石對面而立,直入天際,云石如同一朵美麗的蘑菇云,而棋盤石相傳是仙人下棋的地方。只是夏日爬山過程中蚊子兇猛,注意防范。吼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紹興市區(qū)以東12公里處的皋埠鎮(zhèn)。她是二千四百年前越王勾踐實現(xiàn)雪恥復國大業(yè)的重要根據(jù)地之一。這里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古越青瓷窯址;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先祖三代,筑屋建寺,世居在此。:景區(qū)內(nèi)大小景點近60處,形態(tài)各異,巧奪天工。最著名的石景有云石、棋盤石、象鼻吸水、一洞……[詳細] |
![]() | 中國黃酒博物館AAA 紹興是黃酒之都,紹興黃酒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紹興的禮樂典章、歷史大事、世俗風情,無處不洋溢著“酒”的芬芳。中國黃酒博物館集文化、歷史、旅游購物于一體,全面展示了黃酒的悠久歷史和文化精髓,為中國目前最大的“黃酒之都”的象征。地址: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光相橋下大路557號類型:博物館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開放時間:8:30-17:00門票:60元/人……[詳細] |
![]() | 紹興博物館AAA免費 紹興博物館全面展示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內(nèi)涵,它既是古越文化光彩炫目的象征,更是昭示后人以史為鑒的寫實。更以江南園林為布局,秀木芳卉,環(huán)境幽雅,可供休閑。•小而精致的城市博物館,可以在這里快速了解吳越歷史。景點介紹紹興博物館位于紹興古城西側(cè)的越王城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內(nèi),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內(nèi)容還算豐富。若是想對紹興的歷史沿革有個大致的了解,不妨花上1小時來細細品味,會大有收獲。博物館主展館的建筑外觀以紹興出土文物的伎樂銅屋造型,其它均為綠色植被平頂,外墻飾紹興東湖青石。門前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青銅古劍造型的雕塑,是游人合影留念的理想背景,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館內(nèi)的常設展覽分為大越崛起、筑城建……[詳細] |
![]() | 座落在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吼山腳下的省級休閑漁業(yè)示范基地——越城區(qū)方圓觀光農(nóng)業(yè)園,是涉漁為主題,園內(nèi)設有池塘名優(yōu)水產(chǎn)養(yǎng)殖與垂釣區(qū)150畝;外蕩養(yǎng)殖區(qū)140畝;休閑垂釣區(qū)30畝;度假休閑別墅1700M2;農(nóng)家餐廳與會議中心1280M2;園林花卉區(qū)165畝;無公害蔬菜區(qū)10畝;無公害禽畜養(yǎng)昝區(qū)10畝等。該園區(qū)是以水產(chǎn)、禽畜、蔬菜、林木花卉為一身的農(nóng)業(yè)生態(tài)園;又是融休閑、文化、美食、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觀光農(nóng)業(yè)園。走進方圓,親近自然,盡情享受休閑、觀光、旅游的無窮樂趣。日前,經(jīng)紹興市旅游區(qū)(點)質(zhì)量等級評定機構(gòu)評審,紹興市越城區(qū)方圓觀光農(nóng)業(yè)園被評為AA級旅游區(qū)。園區(qū)內(nèi)有水產(chǎn)養(yǎng)殖區(qū)、果蔬種植區(qū)、園林花卉……[詳細] |
![]() | 紹興魯迅紀念館 ![]() 紹興魯迅紀念館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tǒng)風貌,與環(huán)境尺度不協(xié)調(diào)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新建的紀念館位于魯迅故里東側(cè),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臺門,北毗朱家臺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紹興魯迅紀念館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tǒng)風貌,與環(huán)境尺度不協(xié)調(diào)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新建的紀念館位于魯迅故里東側(cè),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臺門,北毗朱家臺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魯迅紀念館總占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間”的設計理念,使其與該地區(qū)傳統(tǒng)街巷肌理保持統(tǒng)一。紀……[詳細] |
![]() | 周恩來祖居 ![]() ![]() 周恩來祖居,在浙江省紹興市區(qū)保佑橋河沿即今勞動路東首,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風格的磚瓦房,富有傳統(tǒng)特色的黑色竹絲臺門。祖居外觀古樸莊嚴,共三進,每進三間房。兩進之間各有天井相隔,天井兩側(cè)有小廊對拱。第一進中間為臺斗門,左右為耳房。第二進為大廳。第三進原為樓房,倒塌后,改建平房。現(xiàn)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紹興市學校德育基地。周恩來生前多次說“我是紹興人”,稱紹興為自己的故鄉(xiāng)。據(jù)方志記載,保佑橋周氏是明嘉靖年間遷居紹興城內(nèi)的。在城內(nèi)勞動路上,相傳祖輩中曾有一對夫婦壽至百歲,故舊稱“百歲堂”。周恩來先輩世居于此,祖父任職江蘇時,遷居淮安。1939年周恩來到紹興,曾在此接待親友和各界人士,宣傳抗……[詳細] |
![]() | 紹興魯迅故居 ![]() ![]() ![]() 魯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臺門西首。1881年9月25日魯迅就出生在這里,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以后回故鄉(xiāng)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新臺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這里原有的正中大門是六扇黑漆竹門,改建后已不復存在。新臺門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它是老臺門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慶年間購地興建的,同時建造的還有過橋臺門。魯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臺門,世系綿延,到了清光緒、宣統(tǒng)年間,整個周氏房族逐漸衰落。1918年,經(jīng)族人共議將這群屋宇連同屋后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魯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撥款整修,已……[詳細] |
![]() | 三味書屋免費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nèi)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號。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本是壽家的書房。坐東朝西,北臨小河,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魯迅12歲至17歲在此求學。壽家臺門是魯迅的塾師壽鏡吾先生家的住屋。壽鏡吾,名懷鑒,字鏡吾,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書認真,一生厭惡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應試,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yè)。他曾對魯迅說過:“周樹人,希望你繼續(xù)努力。”魯迅稱贊他為“本城中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的人”。壽家臺門由壽鏡吾的祖父峰嵐公于嘉慶年間購置,總建筑面積795平方米,前臨小河,架石橋以通,西有竹園,整幢建筑與周家老臺門隔河相望,聞名中外的三味書屋就在壽家臺門的東側(cè)廂……[詳細] |
![]() | 百草園免費 是浙江紹興新臺門周家的一個菜園子,百草園在浙江紹興的魯迅故居后面,北臨東咸歡河,東鄰沈姓房屋,西接梁家后園,南寬北狹,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來是新臺門周家的智、仁兩大房族所共有。西邊一半歸智房,東邊一半屬仁房。各個家族在這個園里都種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塊秋后還被用來做曬場,但因園子大而顯得有些荒涼。百草園占地面積約兩千平方米是魯迅幼年時玩耍的地方,百草園里雖無明顯界線,卻有大園小園之分。小園在北,占地較小,向西北角突出,面積約為大園的四分之一,有門通向東咸歡河,河沿筑有河埠,積肥農(nóng)船便可在此靠岸,運走周家草灰和糞肥。大園在南,占地較大,西邊有一垛長達四十四米、高約一米的泥墻,作為與西鄰梁家后園……[詳細] |
![]() | 魯迅祖居AAAA免費 魯迅祖居也稱為周家老臺門,它坐北朝南,與三味書屋隔河相望。臺門,一種江南民居,類似于北方的四合院。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所在的周氏家族在紹興曾是一門望族。當時,周家一共擁有三個臺門,魯迅祖居是最早擁有的一個臺門,故名周家老臺門。老臺門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筑分四進,第一進稱為臺門斗,舊時用來落轎,現(xiàn)在是景區(qū)的檢票口。第二進為德壽堂,是周氏族人用作喜慶、祝福和宴會賓客的場地,“德壽”取積善有德、福祿長壽之意。魯迅祖居并不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生活的地方,魯迅平時很少來祖居,只有家里祭祖或操辦大事時才過來。整個祖居是中軸線分東西兩廂房,第三進香火堂是周氏族人祭祖和辦喪事的場所。香火堂中間掛有一張周氏……[詳細] |
![]() | 在紹興市解放南路塔山(飛來峰)之顛。磚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塔,平面為六邊形,7層,高37.91米。塔身用磚石砌成,內(nèi)置緣梯,外檐、斗拱用木制,各層轉(zhuǎn)角處砌圓柱倚撐,每層均有門通向走廊,走廊外設木制欄桿。塔身由底層向上逐層縮小,造型莊重,色彩協(xié)調(diào)。據(jù)記載,塔在寶林寺內(nèi),始建于東晉末,久毀,宋乾德初復建,后又圯,明嘉靖間(1522至1566)再次重建,現(xiàn)塔上有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塔題記。塔于1985年重修。北宋名臣趙汴有《觀寶林院塔隅成》詩:“寶山新塔冠山形,心匠經(jīng)營不日成。突兀插天三百尺,莊嚴容佛一千名。下臨泉竇靈鰻喜,上拂云端過雁驚。入境行人十余里,指浮圖認越王城!彼剑诮B興城南端,與龍山、……[詳細] |
![]() | 紹興陸游紀念館免費 陸游紀念館在沈園里,介紹了陸游的一生,展出了他的詩詞,不過陸游和唐婉的故事畢竟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小段。陸游還曾征戰(zhàn)沙場,陸游紀念館外的鐵馬冰河雕像比較喜歡。和沈園相通,從延安路可以進去,就在博物館邊上。博物館不大,東西也不多,大致就是一些照片啊什么的,本身我想定位就是作為沈園的一個輔助設施的。景點位置浙江省紹興越城區(qū)延安路439號……[詳細] |
![]() | 今浙江紹興城區(qū)勝利西路,緊鄰大通學堂。清末徐樹蘭(1837年至1902年)創(chuàng)辦。古越藏書樓,是我國圖書館史上最早對公眾開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圖書館特征的藏書樓。古越藏書樓的創(chuàng)辦人是山陰人徐樹蘭。徐樹蘭是位賦閑的兵部郎中,在西方文化的啟迪和維新改良主義的影響下,參照東西方各國圖書館章程,以存古和開新為宗旨,捐獻私人藏書7萬余卷,于1903年在他的家鄉(xiāng)浙江紹興購地一畝六分,耗銀三萬二千九百六十兩建造此樓,1904年正式向社會各階層人士開放。在管理方法上除繼承封建藏書樓的傳統(tǒng)外,又吸取外國先進經(jīng)驗。編有《古越藏書樓書目》,舊分經(jīng)、史、子、集、時務5部,編為35卷;后分為學部與政部,改編為20卷。學……[詳細] |
![]() | 位于紹興市區(qū)城市廣場東南隅(原西營大善寺內(nèi))。大善塔始建于梁天監(jiān)三年(504年),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寺、塔焚于火。明永樂元年(1403年),重建寺、塔。今塔為明代建筑,高40米,六角七層,磚木混合樓閣式。塔頂為圓形大藻井,其上用鑄鐵覆缽蓋頂,重約5000斤。緣梯登高,可鳥瞰紹興古城全景。清咸豐年間,塔剎、腰檐、樓閣均毀于兵燹,塔身猶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建于大善寺內(nèi),故名。今寺毀塔存。塔始建于梁天監(jiān)三年(504年),屢興屢廢。今塔重建于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明永樂元年(1403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重修。磚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塔,六面七層,高40.5米,底層邊長3.8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