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龍湖公園AAAA免費 淮南市龍湖公園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區(qū)?傉嫉孛娣e65.4萬平方米(其中南北湖水域面積達30.5萬平方米),是目前該市唯一一座綜合性市級公園,也是全省較大的綜合性公園之一。水面開闊,設施齊全,景點較多,園中有園。206國道可達。公園水面分南、北兩湖,南、北各建一游船碼頭。南湖為劃船區(qū),現有各類小游艇、龍舟、龍舫活動區(qū)。湖中有四島,中島南有九曲橋連結南島,北有虹橋連結湖堤,島中建有湖心亭,亭之四周綠樹蔥郁,鳥語花香,有湖心春曉的意境。南島徑曲而樹蔭,加之臨湖筑有風荷水榭,形成夏景。景區(qū)依湖自然形成三大部分。由入口廣場區(qū)、市民休閑區(qū)、景觀湖區(qū)、中心廣場區(qū)等9個功能分區(qū)組成,既蘊含古趙文化,又融入了現代園……[詳細] |
淮南市博物館成立于1958年,是安徽省首批建立的市級博物館之一,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是全市文物與自然標本的重要收藏、宣傳、教育機構,淮南市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茨鲜胁┪镳^隸屬于淮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為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F有在編職工14人。淮南市博物館現有藏品5508件(2056件套),另有壽州窯瓷器標本上萬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078件,以戰(zhàn)國晚期至漢代的青銅器和隋唐時期壽州窯瓷器為大宗。其中,館藏壽州窯瓷器是最為完備、最具體系、也是最具淮南地方代表特色的文物類別。淮南市博物館建筑面積10300平方米,其中展廳6000平方米,F有《……[詳細] |
淮南市少兒圖書館建館于1986年10月,是安徽省第一家獨立建制的少兒圖書館,是淮南市文廣新局下屬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館舍坐落于田家庵區(qū)淮濱路112號,清美秀麗的龍湖公園北側,集秀麗的景觀與濃郁的文化氣息于一體,總面積2000平方米。館內目前藏書約6萬余冊,報刊雜志200余種,并加入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少兒圖書館開設外借部、閱覽室、電子文獻閱覽室、低幼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廳、錄播教室、少兒京劇學校等特色活動室。平均每年接待讀者約15萬人次,借閱圖書約10萬冊次。在堅持常年開展的圖書外借、報刊閱覽、電子閱覽工作的同時,淮南市少兒圖書館以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為己任,定期舉辦“各類主題教育講座”……[詳細] |
一、淮南市檔案陳列館建設情況由淮南市檔案局、淮南市檔案館主辦的《淮南記憶——淮南檔案陳列館》是在原《能源城的記憶——淮南檔案陳列館》的基礎上,通過對展出內容和形式的不斷豐富和充實而建成的。原《能源城的記憶》(面積約為400平方米)在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于2006年底建成,并于2006年12月5日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淮南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陳列館以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為基本素材,通過圖版和檔案實物陳列等形式,綜合反映了淮南礦區(qū)長達近百年的發(fā)展歷史與滄桑巨變。2012年市檔案館搬遷至南山政務新區(qū),原陳列館為固定模式無法隨之搬遷。為確保市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的延續(xù)性,進……[詳細] |
舜耕鎮(zhèn)風光舜耕鎮(zhèn)地處田家庵區(qū)城鄉(xiāng)結合部,北臨淮河南岸,南靠舜耕山,東面與大通區(qū)接壤,西面與安成鎮(zhèn)相鄰;距市政府2公里,區(qū)政府約0.5公里,可謂田家庵區(qū)中心地段。全鎮(zhèn)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qū)面積約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不足200公頃,森林面積約60公頃,全鎮(zhèn)轄1個行政村、12個社區(qū),人口2.51萬人。鎮(zhèn)黨委下轄20個村級黨組織,其中1個社區(qū)黨委、7個社區(qū)黨總支、4個社區(qū)黨支部、1個村黨支部和5個企業(yè)黨支部,正式黨員827名,預備黨員35名。境內資源饋乏,但水陸、鐵路運輸便利,四通八達,依托城市,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商業(yè)、建筑業(yè)、餐飲服務業(yè)等發(fā)達,擁有集體個私企業(yè)1224個。曾連續(xù)八年被評為淮南……[詳細] |
安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淮南田家庵發(fā)電廠座落在中國大型煤電能源基地――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qū)東郊。它北依淮河,南臨206國道,毗鄰合徐、合淮阜高速公路和合蚌高鐵及滬阜鐵路,交通運輸十分便利;茨咸锛意职l(fā)電廠原名淮南電廠,始建于1941年10月,是淮南市乃至安徽省歷史最為悠久的電廠。其前身為下窯發(fā)電所,為侵華日軍開采淮南煤炭資源所建,以此掀開了安徽省電力工業(yè)化應用的歷史篇章。建國前,發(fā)展緩慢。新中國成立后,歷經7期擴建,至2006年裝機容量達到111.5萬千瓦,成為我國建國前建廠原址發(fā)展裝機容量超百萬僅有的火力發(fā)電廠之一。建廠70多年來,淮南田家庵發(fā)電廠向安徽乃至全國電力系統(tǒng)輸出工程技術管理人才近20……[詳細] |
洞山寺位于上窯鎮(zhèn)東北神山,山道東側。 洞山寺原名大圣廟,其建成年代已無可考稽,據傳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唐代,位于上窯鎮(zhèn)之神山。《懷遠縣志》、《大清一統(tǒng)志》載:“……其東峰曰神山,高二 百四十五丈”,“中有仙人洞,故名洞山”。農歷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圣誕,適逢陽春,為此,洞山寺會期即定于該日,其會期盛況空前,四面八方,白叟黃童,歡聲笑語齊來趕廟會,淮河兩岸善男信女,頂禮求神竟至。登其廟臺,但見焚香點燭,膝地而拜者無數;又聞鑼鼓喧鳴,禮佛求嗣聲不絕。洞山寺松竹掩映,山林野趣,又有洞山八景,更使人流連忘返。清道光年間拔貢朱第在《廟啟》中這樣描述洞山八景:“奇峰障日,并銀杏參云;峭壁摩天,掛仙桃而隱霧;洞……[詳細] |
位于淮南市區(qū)南面。206國道、合淮阜高速可達。是集健身、游覽、觀光、休閑為一體的景區(qū)。占地面積為21.72平方公里。東起大通區(qū)九龍崗鎮(zhèn)的小東山,西至謝家集區(qū)望峰崗鎮(zhèn)的小廟山,南起備戰(zhàn)路,北至山腳一線,最高峰海拔215.5米,最低處僅為56米。包括電視臺山、烈士紀念碑、老龍眼水庫、泉山水庫等,已建成景區(qū)面積為1.56平方公里。舜耕山,亦稱舜過山、舜哥山,傳說舜曾親耕于此,故此而得名。舜耕山峰巒起伏,泉涌林茂,風光秀麗,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地形復雜,石、泉、洞、湖景色各異,山洼谷地林木挺秀,綠影婆娑。老佛洞,洞深不見底,據傳與30公里外的鳳臺茅仙洞相通,古人稱此洞為“淮南第一洞”,洞山也由此得……[詳細] |
尹氏宗祠位于淮南史院鄉(xiāng)南3公里,史院鄉(xiāng)尹祠村楊家祠堂莊西150米尹氏宗祠小學院內北側。尹氏宗祠是一處始建于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的漢族祠堂建筑,屬于漢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合淮公路可達。尹氏宗祠由尹氏宗族集資興建,屬祭祖祠堂,為磚木結構,另存道光三年石碑三座。該祠坐北朝南,布局規(guī)整,分前、中、后三殿。東西走向,五開間,正南向,前殿中為0-,上層朝北為戲臺,門上方置尹氏宗祠匾額。中后兩殿為重梁起架,磚砌封火山,兩側有走廊相通。全祠雕工細膩,施金繪彩。部分雕刻圖案在文革-中被破壞,F尹氏宗祠建筑主要木構件尚存,損朽較重,其院落鋪地為原狀,保存較好,其院墻、屋頂等為后人所修(20世紀90年……[詳細] |
介紹 洞山游園是舜耕山脈的重要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賢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 洞山游園現分為洞山山頂游園和洞山北坡游園。洞山山頂游園已鋪設高檔花崗巖便道150米,新修了觀景平臺一處,新添置了休閑設施石凳、石椅等,重新修繕了舜耕亭,山頂還進行了大面積綠化和亮化。洞山北坡游園是浙江美院根據《淮南子》歷史記載而設計修建的。 隨著城市“東進南擴”戰(zhàn)略的實施,舜耕山將成為新城區(qū)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洞山游園已成為淮南市民的后花園。。安徽淮南市……[詳細] |
淮南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廖家灣革命紀念館坐落于淮南市田家庵區(qū)安成鎮(zhèn)廖家灣村,占地4.6畝。革命紀念館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東臨淮潘路西臨合淮阜鐵路,交通十分方便。廖家灣革命紀念館隸屬于淮南市田家庵區(qū)宣傳部直接領導。紀念館設管理委員會,并下設辦公室。廖家灣紀念館始創(chuàng)于2000年,紀念館共分五個展廳:第一展廳:廖家灣村的由來。本展廳主要介紹自元朝末年廖氏家族輔佐朱元璋投入抗元戰(zhàn)爭,最后建立明朝,及九世祖于1521年遷居廖家灣的過程;革命先輩廖梓英、廖海粟等加入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1928年初建立江淮黨支部,參加北伐戰(zhàn)爭的情況;從廖家灣走出的37位黃埔軍校畢業(yè)生及以后他們參與的“八一”南昌起義、武漢會戰(zhàn)……[詳細] |
魏家古堆遺址位于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區(qū)史院鄉(xiāng)龐崗村魏郢村名組。該遺址為不規(guī)則臺地,高出地表3.6米,面積近2萬平方米,現遺址為農田。地表有早期陶殘片,主要為夾砂紅陶、泥質紅陶、夾砂灰陶和泥質灰陶,另有少量雷紋印紋陶;此外,還發(fā)現有少量漢代磚石瓦殘片。遺址西側因早年取土形成斷面,距臺地表面下1.6米處有螺殼密集層。從遺址上采集到的陶器標本和動物骨骼來看,該遺址具有典型的淮河流域早期文化特征。遺址保存較為完整,地表遺存豐富,文化層自新石器時代可至商周、漢代。對于研究淮河中下游地區(qū)史前及先秦時期淮河流域遺址分布及淮夷文化內涵、特質、文明發(fā)展進程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詳細] |
大孤堆位于淮南市曹庵鎮(zhèn)孤堆村境內國道206與省道S102交口南側路旁。大孤堆古墓葬為一不規(guī)則形土堆,高出地表6米,顯得十分高大。頂部較平,長35米,寬30米;底部東西近70米,南北約50米,總面積約3500平方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地西北為古壽春城,是春秋蔡國、戰(zhàn)國楚國和漢淮南國的京畿要地,較為集中分布有春秋戰(zhàn)國及漢代時期墓葬。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王墩、黃泥孤堆及李三孤堆呈有序排列分布,封土高,規(guī)模大,推測應為重要的貴族墓葬。為研究淮南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至漢代時期的區(qū)域政治、文化和喪葬制度都有較高的價值![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