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明翰故里AAAA ![]() ![]() ![]() 夏明翰故居位于衡陽市衡陽縣洪市鎮(zhèn)禮梓村余家組,又稱“合家堂”。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70余年。為典型的清代湘南民居建筑,大院坐北朝南,土磚木結構,除北邊外外墻青磚砌筑,北邊為土磚墻。大院二進六廂,共有房屋45間,面積2316平方米。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衡陽洪市鎮(zhèn)人。生于湖北省秭歸縣。夏明翰跟隨祖父母在湖北、江西等地度過童年時代,12歲隨全家遷回衡陽。少年時代的夏明翰就受到了父母追求科學民主和維新變法思想的熏陶,養(yǎng)成了愛讀書善思考的習慣。1917年春,夏明翰進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種工業(yè)學校讀書。在校期間,他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開始讀進步書籍,并參加-和反對軍閥的活動。19……[詳細] |
![]() | 時代:唐至宋衡州窯坐落于湖南省衡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民窯中最具特色的窯口,主要集中在衡陽市湘江沿河兩岸,分布著各時期的窯址達100余座,號稱百里窯場,重要窯口有歸陽窯、云集窯、衡陽市區(qū)蔣家窯和茶山窯、衡山窯、耒陽磨形山窯。興盛于唐、五代、宋、元、明、清六朝,以衡州窯青瓷為最,有雙色和多色、花釉、彩釉、白釉等瓷器,主要器形有碗、壇、盂、碾、缽、杯、盞等,注壺為最多,分為茶具、酒器、文房用品三大系列。衡州窯青瓷主要以文人宦官人家所享用的茶器較為典型,也有不少酒器和文房用瓷。衡州窯因窯址位于湖南省衡陽即古衡州得名,窯址主要集中在湘江沿河兩岸,達100余座,號稱百里窯場,生產(chǎn)自唐中期始,以……[詳細] |
![]() | 湖南萬源湖旅游休閑度假區(qū)位于衡陽縣界牌鎮(zhèn)、石市鄉(xiāng),“五岳獨秀”的南岳衡山的南麓、岣嶁峰國家生態(tài)公園的西部、京珠高速公路復線從景區(qū)西側穿過,并在景區(qū)主入口2公里處設有互通出入口,交通極為便利。萬源湖旅游度假區(qū)、南岳名勝風景區(qū)、岣嶁峰國家生態(tài)公園風景區(qū)三者相距均在20公里內,相互依托,形成以南岳為核心的旅游金三角。萬源湖作為南岳風景名勝區(qū)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屬衡陽縣人民政府2008年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景區(qū)地域內歷史文化、自然文化、宗教文化、農(nóng)耕文化悠久,生態(tài)良好,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風景秀麗,旅游開發(fā)前景廣闊,發(fā)展?jié)摿薮蟆?009年8月湖南萬源湖旅游度假區(qū)被確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qū)。萬源湖水域……[詳細] |
![]() | 王船山故居及墓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衡陽縣曲蘭鄉(xiāng),此為清初思想家王船山的紀念建筑。 故居為王船山自敗葉廬、觀生居之后自置的隱居處,命名為“湘西草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茅屋3間,中為堂屋,左為住房,右為書房。王船山在此居住17年,發(fā)憤著述,逝世后其子王敔改建為磚木結構瓦房。之后,草堂及田土典出,至乾隆六十年(1957)始由其后人贖回,嘉慶年間(1813—1815)改為“船山祠”。后由農(nóng)民居住,1981年由政府收回并全面修葺,復制匾額、楹聯(lián),進行復原陳列,供人參觀。 故居占地150平方米,呈橫列式平房3間。門額題“湘西草堂”,門聯(lián)曰:“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碧弥袘摇[詳細] |
![]() | 洪市衡寶戰(zhàn)役烈士墓位于衡陽市衡陽縣洪市鎮(zhèn)余田村石灰組,占地面積200平方米。解放前夕,白崇禧殘部負隅頑抗,在衡陽縣境內通往寶慶(今邵陽)方向去的洪羅廟鎮(zhèn)集結了大量兵力,大肆構筑工事,明碉暗堡林立,企圖利用這一有利地勢,阻擊解放軍繼續(xù)南進。1949年農(nóng)歷8月13日,衡寶戰(zhàn)役在衡陽縣洪羅廟(現(xiàn)洪市鎮(zhèn))境內擺開了戰(zhàn)場,解放軍四野162師485團2營追擊一股逃竄的國民黨部隊,在天柱峰下大戰(zhàn)三天三夜。直到中秋節(jié)那天,戰(zhàn)斗才結束。戰(zhàn)斗非常慘烈,在筆架山,敵軍飛機丟下許多炸彈,炸死了40多個解放軍戰(zhàn)士。在波羅山,7名戰(zhàn)士都是和敵人拼刺刀犧牲的。在洪羅廟戰(zhàn)斗中,一共殲敵數(shù)百人,解放軍指戰(zhàn)員有97人壯烈犧牲,犧……[詳細] |
![]() | 曾熙故居慈德堂,坐落在衡陽縣石市鎮(zhèn)石獅村石獅口,建于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慈德堂歷130年霜劍風刀,尚余兩進,余皆坍塌,如今曾熙故居經(jīng)過一年多的修復,煥然一新。慈德堂內有長方形草坪、圍墻,圍墻外有一條小河,跨過河上的小石橋,前方是一片荷塘,每到夏天荷花盛開,一望無際。堂后一排青山,古木參天,分外秀麗。慈德堂建筑的外表全部采用青磚所筑,遠遠望去,建筑給人以大氣的感覺,門前的四根柱子更是獨具特色,建筑后面一片山林,樹木茂盛,建筑在山的襯托下秀美而典雅,肅穆而莊重。故居內陳列的生平事跡以曾熙先生家鄉(xiāng)求學、兵部救國、致力教育、海上揚藝四部分為主線,圍繞先生生平及“書畫文獻”這一核心,展出具有代……[詳細] |
![]() | 中共清潭地下黨支部舊址位于衡陽市衡陽縣井頭鎮(zhèn)清潭中學后操場。舊址原系熊氏家族的一個祠堂,建于清代,為二進二橫的四合院式建筑,二橫為木架結構,二進為磚木結構,青瓦屋面,F(xiàn)大部分已毀,僅存樓地二間土磚瓦房。中共清潭支部,創(chuàng)建于1938年,隸屬中央特科,由湖南工作組負責人劉道衡直接領導。1942年春,劉奉令赴渝后,將其組織關系轉交中共湖南省工委,由周禮直接領導,謝介眉單線聯(lián)系,直至衡陽解放。熊子烈、何大群、方用、谷子元,劉子駿、熊文元、熊厚義等同志先后擔任黨支部書記,黨員開始三四人,至解放前夕,發(fā)展到25名。熊子烈為第一任書記,黃道奇、周禮等在此先后工作過。中共清潭支部創(chuàng)建于抗戰(zhàn)烽火之中,在中央特科……[詳細] |
![]() | 傳說在遠古時期,從東海龍宮跑出一只神龜,游入湘江,在距衡陽市湘江大橋上游約40華里的地方,感受了天地靈氣在這里匯合,于是神龜便在此隱身成島。每當山洪暴發(fā),神龜緊縮身子往上拱,水漲島長,后來人們稱它為大洲島。大洲島是松江鄉(xiāng)38個行政村之一,總面積約1146.7畝,其中旱地約160畝,果園約139.6畝。昔日的大洲島人世代以打漁為生,兼作副業(yè),以飽果腹,繁衍生存。人們在洲頭洲尾及四周植樹種草,以防洪水肆虐,維護生太平衡。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很少遭受外來勢力的掠奪,人們搭棚為房,常能過著半饑飽的生活。今日的大洲島,緊跟時代的潮流,人們下河捕魚挖沙,外出務工經(jīng)商,過著舒適的小康生活。島上古木參天,綠樹成蔭,……[詳細] |
![]() | 衡寶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位于衡陽市祁東縣黃土鋪鎮(zhèn)五四村張飛嶺。1949年9月到10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主力和第二野戰(zhàn)軍一部在湖南衡陽、寶慶(今邵陽市)地區(qū)對國民黨白崇禧部實施進攻戰(zhàn)略。在今祁東境內,135師在黃土鋪、119師在楊家橋、405團在黃土鋪西南、404團一連在黃土鋪鹿門前村、121師在石亭子秋塘坪等開展的戰(zhàn)斗相當激烈,特別是黃土鋪運動進攻戰(zhàn)斗,勇猛頑強地搗爛了所謂“鋼七軍”的心臟和神經(jīng)中樞——軍部,打亂了敵人整個部署,殲滅了敵衡寶前線指揮機構,加劇了敵軍混亂,有力地遲滯了敵軍的退卻。今洪橋鎮(zhèn)廖家村是解放軍后方醫(yī)院所在地,營長陳金朝等9名軍人因傷醫(yī)治無效而犧牲,烈士墓地設施于20世……[詳細] |
![]() | 九峰山森林生態(tài)公園位于衡陽縣溪江鄉(xiāng)九峰村。主峰正托峰海拔750.4米。九峰山相傳當年難住了祝融大帝,他數(shù)來數(shù)去只有八座山峰,而不知自己“身在此山中”。該山為衡陽、雙峰兩縣的分水嶺。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與南岳祝融峰遙相對峙,立于山頂,極目四周,兩衡(衡陽、衡山)兩湘(湘鄉(xiāng)、湘潭)及雙峰五縣市絢麗如畫的錦繡河山和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景區(qū)內有千年蟠固剎(唐時僧人定靜、慧極建定慧庵于此,為湘衡佛教發(fā)源地之一)、四十八茅庵、千年古銀杏、神秘山洞(原部隊舊址)、石板古道三十彎、五松迎客、美女梳頭等美麗的傳說和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構成的生態(tài)旅游線路供游人探險,令人好奇向往![詳細] |
![]() | 織女湖風景區(qū)坐落在湖南省衡陽縣城南部,集山、水、泉、洞為一體,容奇、秀、險、幽于一身。風景區(qū)內的紫云峰雄偉俊俏,松竹滴翠,山腰建有紫云佛寺,佛寺附近有巨型響鼓崖,游人輕輕擊崖,崖下咚咚作響,清脆悅耳,堪稱一絕。紫云峰下的碧波蕩漾,蜿蜒迷離,形成了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奇觀。泛舟湖上,或垂釣,或戲游,閑情逸致,心曠神怡。紫云峰南面的大型溶洞,千姿百態(tài),幽深迂回,景觀獨特。洞口旁邊的天然礦泉,清澈透明,味道醇正,游人飲泉者甚眾![詳細] |
![]() | 斜坡堰水庫水利風景區(qū)景區(qū)位于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境內,“五岳獨秀”的南岳衡山南麓,依托斜坡堰水庫而建。 景區(qū)屬水庫型水利風景區(qū)。景區(qū)內自然生態(tài)保護良好,動植物種類繁多,有白鷺等大量國家、省級保護動物棲息。景區(qū)地質形態(tài)多樣,丹霞地貌獨具特色。景區(qū)人文積淀深厚,民俗風情濃郁,陶瓷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豐厚![詳細] |
![]() | 仁瑞寺是湖南名剎之一。順治年間,有僧釋智,為避兵亂,與母親同逃至岐山,興建寺院。釋智為仁瑞寺的開山祖師。清同治五年重修,后又建成三正、兩橫大殿,規(guī)模宏大。現(xiàn)寺院尚存,寺院旁參天古樹仍在,建寺石碑還記述了高僧釋智的事跡。仁瑞寺座落在岐山之腰,始建于清順治五年(1649年)。該寺因受清代皇封“萬壽仁瑞寺”而聞名暇爾,是湘南著名的佛教圣地。寺內至今還保存著光緒皇帝御賜的牌匾及佛經(jīng)、千人鍋等文物,同時寺內還有普同塔、漢白玉塔林等古跡。仁瑞寺地處明山秀水之間,得天獨厚,再加上濃厚的佛教氛圍,已經(jīng)成為游覽朝拜的勝地。……[詳細] |
![]() | 川口洞在衡陽縣城東部62公里花橋鄉(xiāng)內,四周群峰競秀,峭壁崢嶸,巖下橫亙一空洞,似弧形拱橋。洞高20米,長250米,可容千人,洞內有鐘乳石懸垂,千姿百態(tài),有泉水從石隙中流出,引入附近龍溪橋水庫![詳細] |
![]() | 何家皂北宋墓在金星鄉(xiāng)。1973年10月,發(fā)掘出一座北宋晚期的石槨墓,石槨與木棺保存完好。隨墓出土有陶器、木器、銅鏡、銅錢、銀器、稻谷和穿裹大量絲麻織物的男尸一具,尸體某些內臟器官雖已變形解體,但其軀干四肢基本完整,下肢皮膚尚稍有彈性,軀體高171.4厘米,體重38.1公斤,血型為A型,死亡年齡50歲左右。檢驗糞便和膽管內容物,有大量典型的華枝睪吸蟲卵。棺液經(jīng)試驗,有輕度的抑菌作用!裙字械拇罅拷z麻織物,是出土隨葬品中最重要的收獲。這批織物,主要是絲織品,系死者穿裹的袍、襖、單衣、裙、帽、鞋、帶和墊褥、被衾等服飾。在紗羅質地的衣襟中,釘有坨扣和麻花形扣眼,這是我省考古發(fā)掘衣飾用扣的最早實物。這……[詳細] |
![]() | 煙寺晚鐘——衡山縣城北清涼寺 湘江又北行北公里,經(jīng)過佛教勝地南岳衡山。晚來風急,萬物入眠,唯寺內報時的古鐘,不時敲出悠揚洪亮的聲音。江舟中的旅者在這種鐘聲中系舟或者遠行。……[詳細] |
![]() | 朱少連故居座落于曲蘭鎮(zhèn)湘西村,始建于清朝,保護范圍為以故居外墻墻基為起點,四向各至5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為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50米處。2011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湘西草堂座落于衡陽縣曲蘭鄉(xiāng)湘西村菜塘彎,是我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船山的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有茅屋三間,左為住房,右為書房。王船山先生后半生在此潛修十七年,遺著800余萬字。1981年省文化局撥款重修草堂,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草現(xiàn)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0平方米。正廳面首橫掛趙樸初先生書寫的《湘西草堂》匾額,廳堂內正面墻上掛著船山畫像,像下分別掛放“岳衡仰止》等稱道船山先生的橫幅金匾,廳堂內兩側墻上掛著清代著名人物題寫的楹聯(lián)。正廳的左邊正房為住室,陳列有船山的床鋪、被席、書桌、七弦琴等復制品;右邊的正房是書房,陳列有船山的部分著作,還有當代全國著名書畫……[詳細] |
![]() | 伊山在杉橋鄉(xiāng),為東晉桓伊讀書習武之地。桓伊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淝水之戰(zhàn)的東晉主將,功成身退,到伊山隱居。山上寺院稱伊山寺,鼎盛于明、清二代。寺院三進,占地5000平方米。石質廟門上的大匾“景德禪寺”為宋徽宗所題,寺內古羅漢亭亭如蓋。詩人墨客來此懷古者頗多![詳細] |
![]() | 何家皂山北宋墓北宋墓葬。位于衡陽縣何家皂山中部山坡。1973年發(fā)掘。為北宋晚期石槨墓,棺槨保存完好。墓中除保存有陶器、木器、銅鏡、銅錢等文物外,還出土了一具男尸和大量的絲麻織品。在男尸體內發(fā)現(xiàn)大量典型的華支睪吸蟲卵,為我國華支睪吸蟲病流行史提供了難得的資料。絲麻織品主要是從死者的墊褥、被衾和袍、襖、單衣、裙、帽、鞋、帶等服飾中獲得的,質地品種有麻布、素紗、花紗、素羅、絹、本色花綾等多種。在花紗、花羅、花綾的紋樣裝飾上有大、小兩種提花織物。小提花織物由回紋方勝、聯(lián)毬、菱形、水波等幾何紋構成,大提花織物的單元紋樣有獅子戲繡球和牡丹、蓮蓬、壽桃、佛手、菊花、藤花等花卉,有的還點綴人物、仙鶴和吉祥文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