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修道院公寓位于復興西路62號,建于1930年,這幢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這只是取了個的名而已(名--道院),其實與修道院毫不相干。該公寓原本是英商密豐絨線廠廠主的住宅,F(xiàn)產(chǎn)權歸于上海徐房(集團)有限公司,由湖南路街道辦事處等單位使用。整幢樓房采用磚木結構,是一幢典型西班牙風格的建筑,由南北兩樓組成,即由一幢二層和一幢三層……[詳細] |
![]() | 江南彈藥廠舊址位于龍華路2577號,建于清光緒二年,現(xiàn)存廠房是中國最早制造近代-和-彈使用的翻砂車間,屋架全部鐵制,內(nèi)有二十四根鐵柱支撐。清同治元年(1862年),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黑藥廠是江南機器制造局下屬一個分廠,在龍華路2577號創(chuàng)意大院內(nèi),現(xiàn)在以經(jīng)看不出這里曾經(jīng)是當年全亞地區(qū)最大的兵工廠痕跡,……[詳細] |
![]() | 上海特別市政府舊址位于徐匯區(qū)楓林橋地區(qū),舊址分別為3號樓和7號樓,兩座建筑通過二層連廊連接。清水紅磚墻面帶少量仿古裝飾帶和簡化的古典式窗套。建于1919年,最初為江蘇對外交涉使公署,1927年改為上海特別市政府辦公樓。1933年,上海特別市政府新大廈在江灣落成,遂將市政府由平江路遷往江灣新大樓辦公。平江路48號樓房后又……[詳細] |
![]() | 啟明女校舊址位于天鑰橋路100號,現(xiàn)上海市第四中學(原啟明女校)校園內(nèi),建于1917年。徐家匯圣母院創(chuàng)辦于20世紀初,與當時崇德女校同屬天主教拯亡會,兩校辦校宗旨、教學內(nèi)容、學制課程基本相同,只是崇德女校只招收校內(nèi)女士,而啟明女校則招收教外女士。當時啟明女校和崇德女校的校務均由圣母院院長監(jiān)理,一般事務由中國嬤嬤擔任。學……[詳細] |
![]() | 天主教大修院位于漕溪北路徐匯區(qū)政府大院內(nèi),具有歐洲古典主義風格特征的宗教建筑。這幢當年為天主教培訓神職人員的修道院建筑規(guī)?捎^,布局對稱,氣勢不凡。有趣的是,建筑在整體上并沒有采用西方教會常用的哥特建筑風格,而是更接近世俗建筑。建筑的立面構圖是橫向三段式的,底層明顯作為基座段,屋檐下三層雖無柱式,但窗間直達屋檐的豎線條……[詳細] |
![]() | 徐匯中學崇思樓舊址位于虹橋路50號,現(xiàn)為徐匯中學(原徐匯公學)創(chuàng)辦于1850年,迄今已有一個半世紀的歷史,是天主教在上海開辦最早的洋學堂,是中國最早按西洋辦學模式設立的學校之一,幾乎與上海開埠同步,可以說在上海乃至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1850年由耶穌會傳教士南格祿創(chuàng)辦,初名圣依納爵公學,吸收中國貧家子弟入學……[詳細] |
![]() | 上鋼十廠冷軋帶鋼車間舊址位于淮海西路570號,建于1956年,原上鋼十廠冷軋帶鋼廠廠房群。紅坊藝術社區(qū)內(nèi)的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是借鑒國際上利用廢棄工業(yè)建筑在市政建設中改建公共藝術中心的成功案例。園區(qū)是上海最具規(guī)模的國際藝術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示范區(qū)和集聚區(qū),已逐步成為長寧頗具特色的新地標。上鋼十廠冷軋帶鋼車間舊址列入第八批上……[詳細] |
![]() | 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舊址位于江蘇路389弄21號(原永樂村21號),1946年底,國共和談破裂,全面內(nèi)戰(zhàn)開始。次年,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劉曉為書記,管轄上海、長江流域、西南各省以及平津地區(qū)黨的組織和工作,必要時還領導香港分局。1947年5月中共中央上海局組織開展了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的--,并逐步發(fā)展至全國60多個城市,形成……[詳細] |
![]() | 興國路住宅位于興國路72號,建于1934年,建筑面積為1647年平方米,2層,南向,磚混結構,建筑風格為英國帕拉第奧式,由蘇格蘭建筑師CloughWilliamsEeuis在英國遙控設計。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家帕拉第奧詳細回故了古羅馬的建筑遺跡,為柱式制定嚴格的尺寸,并在為一座13世紀的歌特建筑進行全面重建……[詳細] |
![]() | 沙遜別墅位于虹橋路2409號,這是一幢英國古典式鄉(xiāng)村別墅,建于1932年的沙遜別墅,與虹橋路2310號(羅別根花園,又名沙遜別墅),是姐妹花園別墅,原龍柏飯店1號樓,當年又稱“伊甸園”或“伊扶司”。是沙遜和他的部下周末度假和夏日避暑之處。屋子里的樓梯、家具、壁爐和所做的裝飾都是英國的古老式樣。據(jù)說當年沙遜建造這座別墅時……[詳細] |
![]() | 虹橋路2310號住宅為“羅別根花園”是一幢經(jīng)典的英國鄉(xiāng)村別墅,二層磚木混合結構。1930年沙遜洋行以大中實業(yè)公司的名義購置,于1932年建成。建造者沙遜是英籍猶太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國冒險家,20世紀30年代被稱為上海地產(chǎn)大王.羅別根花園曾經(jīng)是沙遜的私人別墅,墅建筑面積930平方米,屬于英國鄉(xiāng)村風格的尖頂花園別墅。虹橋……[詳細] |
![]() | 淮陰路姚氏住宅坐落于原淮陰路200號,解放后納入虹橋路1921號的西郊賓館內(nèi),又名紫竹樓。該住宅于1936年設計,1946年建成,從設計到建成花了整整十年時間。原先是中國最大的水泥廠老板姚錫舟的兒子姚乃熾的舊居,當時名為姚氏花園住宅。其占地約7公頃,建筑面積僅930余平方米,可見花園之龐大?傮w設計按地形起伏組織布局,……[詳細] |
![]() | 息焉堂位于可樂路1號西人公墓禮拜堂,位于上海動物園的北側,哈密路劍河路的交界處西側。建于1925年,造型現(xiàn)代,穹頂為拜占庭風格,門窗則是哥特式的,反映出鄔達克的個人設計偏好及地域情結。平面為等十字形,底層和二層的地面均鋪彩色花崗巖。四角有四根束柱,上承帆拱與穹隆,顯示出拜占庭建筑特征。穹隆底部密排一圈尖券窗洞,光線射入……[詳細] |
![]() | 中西女塾舊址江蘇路155號市三女中是所聞名遐邇的百年名校,建校已有130多年了。其積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成為老上海名媛的天堂,而今才女的搖籃。宋氏三姐妹都曾在此就讀。學校前身是1881年美國基督教圣公會創(chuàng)辦的圣瑪利亞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監(jiān)理公會創(chuàng)辦的中西女中,1952年兩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并命名為“上海市……[詳細] |
![]() | 泰安路115弄住宅泰安路115弄1-8號花園住宅,隔泰安路與衛(wèi)樂園相望,原為陳家巷鄉(xiāng)村,系德國外僑于1912-1936年間建的英國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層住宅,由黃邁士設計,共三排九幢。該弄原為德士古洋行高級職員住宅,1949年解放前夕外僑均撤離回國。上海解放后多為部隊、地方干部居住。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教授,毛澤東的摯友……[詳細] |
![]() | 彭湃烈士在滬革命活動地點舊址位于新閘路613弄12號(原新閘路經(jīng)遠里1015號),是一幢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的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彭湃(1896~1929),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農(nóng)-動領袖。民國17年(1928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同年11月,彭湃經(jīng)汕頭赴港轉滬,擔任中央農(nóng)-動……[詳細] |
![]() | 茂名路毛澤東舊居位于慕爾鳴路甲秀里318號(威海路583弄7號)一幢兩樓兩底的石庫門房子,是1924年毛澤東來滬時的寓所。1999年,中共靜安區(qū)委、區(qū)人民政府對舊居進行了修繕,于同年12月舊居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并展出《毛澤東在上!返膱D片史料。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詳細] |
![]() | 1920年毛澤東寓所舊址位于安義路63號,這是一幢沿街的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樓下是會客室兼吃飯間,樓上是臥室,毛澤東就住在樓上。他與同住的李思安、李鳳池、陳書農(nóng)(一說是張文亮)輪流做飯,每人每月僅有3元零用錢,生活十分儉樸。毛澤東從5月5日抵滬至7月初離滬,其間,一直居住在這里。毛澤東在安義路住所發(fā)起成立了湖南改造促成……[詳細] |
![]() | 中共中央特科機關舊址位于上海市武定路930弄14號(原武定路修德坊6號),為一幢建于1930年的磚木結構假三層里弄房屋。這里也是中共六屆四中全會舊址。中央特科歸中央特委會領導,由周恩來親自籌建和實際負責,中央特科主要從事地下工作,其中包括情報收集,對中共高層人物實施政治保衛(wèi),防止中共高層人物被國民政府和公共租界當局逮捕……[詳細] |
![]() | 上海大學遺址位于青云路309號—317弄處。上海大學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合作創(chuàng)辦的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一所高等院校。1922年10月,原私立上海東南師范?茖W校發(fā)生-,進步學生決議更名為“上海大學”,力邀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出任校長,中共黨員邵力子出任副校長,擇靜安(原閘北)青云里(今青云路309號—317弄處)為最初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