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區(qū)境內設縣始于東晉。
此前縣之大部為涪縣境域(涪縣治地今綿陽市涪城區(qū)),先后隸屬廣漢郡和梓潼郡。
東晉永和三年(347),僑置晉興、益昌、西充國三縣,屬巴西郡。
晉興縣治地今永安鄉(xiāng)向陽村,益昌縣治地今花荄鎮(zhèn)聯(lián)豐村觀斗山,西充國縣治地今沸水鄉(xiāng)街場。
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設置西浦縣,屬梓潼郡,西浦縣治地今塔水鎮(zhèn)神泉村。
歷劉宋、南齊兩朝,建置隸屬均無變化。
梁代撤銷西浦縣,設置益昌、晉興二縣。
武陵王天正元年(552),撤銷西充國僑縣,新置平川縣(又稱平州縣),益昌、晉興、平川3縣均屬巴西梓潼郡。
西魏平屬后(553-557),平川縣遷治西浦縣故城址(塔水鎮(zhèn)神泉村),改屬萬安郡;晉興縣撤銷并入益昌縣,改屬巴西郡。
北周天和六年(571),撤銷平川縣;在晉興縣故城(永安鄉(xiāng)向陽村)新置金山縣,屬安城郡;益昌縣改屬萬安郡。
隋開皇三年(583),益昌縣撤銷并入金山縣;開皇六年(586),在平川縣故城(塔水鎮(zhèn)神泉村)新置神泉縣。
2縣均屬綿州(治地綿陽市)。
隋大業(yè)三年(公元607)改州為郡,綿州改稱金山郡,金山縣撤銷并入神泉縣,屬金山郡。
唐武德三年(620),在金山山縣故城(永安鄉(xiāng)向陽村)新置龍安縣;永淳元年(682),在益昌縣故城(花荄鎮(zhèn)聯(lián)豐村觀斗山)新置西昌縣;神泉縣仍置。
3縣均屬綿州(唐代綿州一度改稱巴西郡)。
五代時建置隸屬均無變化。
北宋熙寧五年(1072),西昌縣撤銷并入龍安縣,神泉縣仍置,2縣均隸綿州巴西郡。
北宋政和七年(1117),割綿州轄之神泉、龍安(宣和元年曾改名安昌縣)2縣與茂州轄之石泉縣設置石泉軍,治地今北川縣治城鎮(zhèn),石泉軍隸屬成都府路。
宣和三年(1121)因石泉軍降為軍使,神泉、龍安2縣還隸綿州。
宣和七年(1125)恢復石泉軍,轄石泉、神泉、龍安3縣。
南宋寶祐三年(1255),石泉軍遷治龍安縣城(今永安鄉(xiāng)向陽村)。
元中統(tǒng)五年(1264),升石泉軍為安州,治地今永安鄉(xiāng)向陽村。
龍安、神泉2縣撤銷,地域由州直轄,州仍轄石泉縣。
安州屬成都府路。
明洪武七年(1374),降安州為安縣,并遷治今安昌鎮(zhèn),屬成都府。
清雍正五年(1727)綿州升為直隸州,安縣改屬綿州。
1913年撤銷綿州,安縣屬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區(qū),直至一九四九年十二月。
1949年12月25日,安縣和平解放。
1950年安縣屬川西行署綿陽專區(qū)。
1952年撤銷行署區(qū)設置四川省,安縣屬四川省綿陽專區(qū)。
1959年,羅江和德陽并縣后,又將所轄的河清、寶林兩個鄉(xiāng)劃給安縣。
1968年改專區(qū)為地區(qū),安縣屬四川省綿陽地區(qū)。
1985年2月撤銷綿陽地區(qū),安縣屬四川省綿陽市轄。
2000年5月26日,將安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安昌鎮(zhèn)遷至花荄鎮(zhèn)。
2002年4月,安縣縣城正式由安昌鎮(zhèn)遷至花荄鎮(zhèn)。
2008年5月22日,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縣政府在安縣安昌鎮(zhèn)天龍賓館舉行臨時辦事處掛牌儀式(原北川縣城遭受地震損壞)。
2009年2月6日,將安縣的安昌鎮(zhèn)、永安鎮(zhèn)、黃土鎮(zhèn)的常樂、紅巖、順義、紅旗、溫泉、東魚6個村劃歸北川羌族自治縣管轄,北川羌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曲山鎮(zhèn)遷至安昌鎮(zhèn)。
2016年3月20日,撤銷安縣,設立綿陽市安州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