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約1-2萬年,縣境為“沂沭細(xì)石器文化”的擴(kuò)展地帶。
夏代少康中興后,封其少子曲烈于鄫地(今向城鎮(zhèn)鄫國故城)。
商代縣境有鄫等部族方國。
周初,縣境分屬魯、鄫、郯三國。
春秋至戰(zhàn)國中期屬魯國,戰(zhàn)國晚期屬楚國蘭陵縣。
秦時分屬薛郡蘭陵、襄賁、繒三縣,漢魏至西晉時期分屬東?ぬm陵、襄賁、繒等三縣。
漢成帝元延年間(前12-前9),蘭陵縣有13鄉(xiāng),繒縣有4鄉(xiāng),襄賁縣有7鄉(xiāng)。
北魏時,分屬蘭陵郡蘭陵縣、瑯琊郡即丘縣、郯郡郯縣。
隋代分屬彭城郡蘭陵縣、瑯琊郡臨沂縣、下邳郡郯縣。
唐初分屬沂州瑯琊郡承、臨沂、費縣。
唐貞觀以后分屬河南道沂州臨沂縣、承縣。
北宋屬京東東路臨沂縣、承縣。
金代分屬山東東路沂州臨沂縣、費縣,山東西路邳州蘭陵縣。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沂州臨沂縣、費縣。
明代分屬沂州、邳州、費縣、郯城縣。
清代分屬沂州府蘭山縣、費縣、郯城縣。
民國時期分屬臨沂縣、郯城縣、費縣。
抗日戰(zhàn)爭至解放戰(zhàn)爭期間,先后分屬臨沂縣、臨郯費嶧四縣邊區(qū)縣、趙镈縣、蘭陵縣、蒼山縣。
新中國成立初期分屬趙镈縣、蘭陵縣、蒼山縣。
1953年至1995年屬山東省臨沂地區(qū)蒼山縣,1995年至2013年屬山東省臨沂市蒼山縣,2014年1月8日,經(jīng)民政部批準(zhǔn)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仍歸臨沂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