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免费视频77|亚洲免费一级字幕|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亚洲成AV年一区二区三区

    • <button id="kgiii"></button>
    • <bdo id="kgiii"></bdo>
    • <code id="kgiii"></code>
      <button id="kgiii"><source id="kgiii"></source></button>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鼓浪嶼林公館
        鼓浪嶼林公館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鼓浪嶼鼓新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臺灣霧峰林朝棟舉家遷居鼓浪嶼,購此屋?傉嫉孛娣e約2000平方米,由主樓和副樓兩幢建筑組成,均為兩層西式建筑,磚木結構。主樓坐東朝西,平面呈“甲”字形,三面圍欄,總面闊20.3米,總進深15.5米,總高10.15米,屋頂為四坡頂,上鋪紅色板瓦。主樓前后設有寬敞的花園。副樓坐南朝北,平面呈長方形,面闊4間16米,進深6.7米,屋頂為雙坡頂,上鋪紅色板瓦。林祖密隨父林朝棟內渡大陸居此,1915年參加中華革命黨,投身民主革命活動,1925年被福建軍閥殺害![詳細]
      王順興信局舊址
        王順興信局舊址年代:清座落地點:泉州市鯉城區(qū)浮橋街道王宮社區(qū)簡介:舊址有王宮街的“書房”, “奇園”和 “船樓”。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王世碑在馬尼拉及老家王宮村開設“王順興信局”,專營信款及匯兌業(yè)務。是泉州人在海外開設最早的僑批局。保護范圍:東、西、南、北四面墻體各向外延伸10米,及宅前埕坪。2009年,王順興信局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三都近代建筑群
        三都近代建筑群年代:清~民國座落地點:寧德市蕉城區(qū)三都鎮(zhèn)松山村、港口村簡介:三都澳自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設立福海關以來,先后有13個國家21家公司在此開辦洋行,意大利設領事館于此,一時商賈云集,F存有福海關稅務司舊址、羅厝里修女院、三都天主教堂和三都修士院。保護范圍:各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三都近代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林森公館
        林森公館在福州倉山程埔頭的七星巷,一片新蓋的小區(qū)前,有一棟三層的老式西洋建筑,孤零零地立在巷邊,和新小區(qū)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剛升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林森公館。在倉山,有很多類似的老洋房,很少人把這一棟房子和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聯(lián)系在一起。林森是辛亥革命的元勛,他也是迄今為止福州籍最大的“官”———擔任國民政府主席12年之久。孫中山病逝,林森任南京中山陵總監(jiān)修,他還主持修建了黃花崗烈士陵園,然而這座公館卻不是林森本人修建的。林森為官清廉,雖然當了“元首”,仍很清貧,當時的建設部長才專門為他建了這座公館。公館建筑呈“T”字形,占地380平方米。進入公館大院,三層小洋房的全貌出現在眼前。大門兩…[詳細]
      霞美陳氏民居
        霞美陳氏民居年代:民國座落地點:南安市霞美鎮(zhèn)霞美村簡介:菲律賓著名僑商陳炯遼兄弟所建,由3座單體建筑自東而西連排組成,現存建筑面積1920平方米。東部和中部為傳統(tǒng)的三開間和五開間建筑,有兩層疊樓護厝和方亭;西部為兩層洋樓。裝飾有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及進口花磚。保護范圍:圍墻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霞美陳氏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福州中山堂
        福州中山堂年代:1912年座落地點:福州市鼓樓區(qū)中山路23號簡介:原為明、清時期貢院“至公堂”,清光緒三十年(1904)改建為中西合璧式會堂。1912年4月20日,孫中山在此接見學生代表,向福建軍政界發(fā)表重要演講。1932年為紀念孫中山,改稱“中山堂”。建筑平面呈矩形,占地1600平方米,坐北朝南,總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局部二層,內有過廳、中央大堂、大小配房近20間。由主樓與會堂、廂房組成。前主樓兩層,立面寬十一開間,中央五開間略微內凹,三間羅馬式門廊。上部歇山屋頂小青瓦屋面。主樓后為大會堂,內有八根楠木立柱,頂棚彩繪。會堂左右為兩列廂房。始建于清光緒七年(1881)(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登記…[詳細]
      采峰別墅
        采峰別墅年代:1920年座落地點:福州市臺江區(qū)上杭路簡介:馬來西亞愛國僑領楊鴻斌(1884~1974)1920年建,由大門、坊門、照壁、庭院、主體建筑和園林組成。主樓設開敞式挑廊連通北、東、西三面。布局合理、風格獨特、用材講究、陳設古典,是福州近代別墅建筑的優(yōu)秀代表。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524平方米。大門臨狹窄的上杭路,并不華麗顯眼。入大門有60米長、5米寬的斜坡——“馬道”,直至坊門口。馬道東、西兩側隔墻為楊氏開設的兩家錢莊,從后門可通別墅的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米長、5米寬的斜坡——“馬道”,直至坊門口。馬道東、西兩側隔墻為楊氏開設的兩家錢莊,從后門可通別墅的主體建筑和附屬建筑。進…[詳細]
      中共永定支部舊址
        中共永定支部舊址時代:926年座落地點:永定縣湖雷鎮(zhèn)上南村簡介:舊址“萬源樓”是建于清末的民居,坐北朝南,依次為外大門、下廳、天井、檐廊、正樓。正樓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抬梁式木結構,歇山頂。1926年夏,共產黨員阮山、林心堯受中共汕頭地委和中共廈門總干事會的委派,回家鄉(xiāng)永定開展建黨工作,在此建立了福建省第一個農村地方組織——中共永定支部,阮山為支部書記。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詳細]
      澳柄宮革命舊址
        澳柄宮革命舊址位于白沙鎮(zhèn)澳東村橋頭自然村。始建于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清代重建,建筑面積641平方米。抱鼓石、柱礎,雕刻精美。1929年紅軍第23軍207團在此成立,左山墻尚存紅軍時期墨書美術字標語:“活捉匪首蔣介石”,故此宮亦為革命文物;澳柄宮革命舊址2009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澳柄宮革命舊址年代:1926~1937年座落地點:莆田市涵江區(qū)白沙鎮(zhèn)澳東村簡介:舊址包括澳柄宮、澳柄橋、列寧小學、興隆法壇和靈應法壇。澳柄宮是清代重建,奉祀建澳柄橋“祖師”的宮廟。在此發(fā)生的主要革命事件有:1926年成立農會和莆田山區(qū)第一個黨支部,1928年成立莆田第一支工農游擊隊,1929年游擊隊擴編…[詳細]
      安禮遜圖書樓
        安禮遜圖書樓時代:1927年座落地點:泉州市鯉城區(qū)開元街道培元中學簡介:建筑坐西南向東北,占地面積1246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高24.8米。第一至第四層為西式建筑風格,第五層為中式樓閣風格,門窗仿英國倫敦教堂的建筑風格。安禮遜(1876~1959),英國貴族。l903年,受英國基督教長老會派遣,到泉州創(chuàng)辦培元中學。1927年,校友為紀念安禮遜對培元中學的貢獻,捐款建造“安禮遜圖書樓”。1995年,臺灣校友出資百萬重修。該樓成為培元中學在世界各地及臺灣的校友相互交流的紐帶。安禮遜圖書樓為中西結合的近現代建筑,建筑風格奇特,造型頗具特色,館藏圖書豐富,民國時期聞名閩南一帶。保護范圍:圍墻四周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