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 |
堆龍藏語意為上谷或者上部地方,因?qū)俣妖埡由嫌,地勢比拉薩河相對為高,故名;德慶藏語意為極樂或都有大樂,相傳從前此地有一座寺廟名德慶寺,后來德慶宗遷此,因名;堆龍德慶藏語意為上谷(上部)極樂地,又稱朵隴、策堆德、策德清、蔡德;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因當?shù)胤鸾淌⑿校拭?[詳細] |
藏語意為虎峰、虎頂、老虎玩耍;民間傳說村莊背后的山象爬在地上的老虎,宗政府建在老虎前腿左爪上,故名;另說為紀念古時戰(zhàn)死的英雄,取百獸之虎之英勇含義;另據(jù)《西域同文志》:山峰如虎也,城踞峰上,為頭目所居,故名;曾譯寫打則、打孜、打者、達格澤、澎波達孜、第巴達克匝、巴達克澤, [詳細] |
1958年由林周宗、旁多宗改設,藏語意為“任運自然完成,任運天成”、順成;相傳7世紀初,名叫寺布金達布杰的豪杰想尋找一個天然形成的地方作為住宅,選中了宗雪村的一座禿山,與他想象的一致,故名;另據(jù)《西域同文志》:倫珠布宗為西番語,順成之謂,取年谷順成之意以名城,曾譯吞珠、吞竹、冷珠、林祖、侖珠。 [詳細] |
1959年設縣,藏語意為挑選草灘;因碩特蒙古首領固始汗幫助五世達賴消滅了嘎瑪政權,五世達賴讓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選擇草灘中部為牧場得名;另據(jù)《中國地名辭源》:當雄意為泥濘灘,因當?shù)囟嗾訚傻缆纺酀舻妹,曾譯黨雄、達木等。 [詳細] |
1959年由尼木宗和麻江宗改設,藏語意為麥穗、頂端;另據(jù)《中國地名由來詞典》:意為喜歡藏文創(chuàng)始人吞米桑布扎的地方;曾譯聶摩、聶母、聶馬、尼穆、尼冒,又作聶莫曼卡。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