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美,原名“溪仔尾”,地處東田蘭溪至此流入西溪的末端。蘭溪不長,閩南方言俗稱“溪尾”,雅化為“溪美”。 [詳細] |
柳城街道開發(fā)于晉代以前,宋朝時屬歸善鄉(xiāng)崇善里;元、明、清分別屬二十二、三十、三十二都。民國17年及后幾年間為溪美鎮(zhèn)一部分,至民國35年期間先后屬第一區(qū)、直屬區(qū)。民國35年置榕橋鄉(xiāng)。解放初屬第一區(qū)。1956年屬美林區(qū)。1958年后隸屬于城關(公社、區(qū))。1984年并入溪美鎮(zhèn)。1999年,撤溪美鎮(zhèn)分設柳城街道。 [詳細] |
美林地名來源于五代后梁開平年間,王審知入閩,南安縣在美林這個地方設養(yǎng)馬場。此地傍溪竹林蒼翠,遍地綠草如茵,是養(yǎng)馬的天然牧場,故稱"馬林",寫在官方典籍上取諧音則雅稱為"美林"(閩南話仍念作"馬林")。另一說,五代時,黃姓從羅東的馬林崎遷入此處墾荒,稱馬林。 [詳細] |
宋代隸屬于金雞鄉(xiāng)清歌里、仁德里。元、明、清改隸于廿三、廿四、廿五都。民國17年為美林鄉(xiāng)一部分,至民國35年期間先后屬第一區(qū)、直屬區(qū)。民國35年屬崇仁鄉(xiāng)。解放初屬第三區(qū)。1956年屬美林區(qū)。1958年設立南廳鄉(xiāng)。1958年屬美林人民公社。以后直至建置沿革與美林同。1999年從美林鎮(zhèn)分設省新鎮(zhèn)。 [詳細] |
侖蒼地名,來源于侖尾的“侖山學!迸c古村的“蒼山學!薄1928年建校,后合并,取首字定名“侖蒼學!,侖蒼地名開始出現。另一說,舊稱古蒼圩,后以侖尾、古蒼兩個片村合并稱之。 [詳細] |
東田地名,來源于唐禧宗年間。黃巢起義軍入閩,從同安登芹山,駐鳳巢,遷萬夫寨。黃巢佇立峰巔,察看地形,見東方莒溪西畔,田園阡陌縱橫,西南層巒疊嶂,峰如劍戟,一時感慨,對部下說:"東方肥美良田,西方利刃高峰,此乃兵家必爭之地也"。后人為懷念之,遂將該地命名為"東田"。另一說,以境內芹山之東良田取稱。 [詳細] |
英都地名,源始于隋。隋末江西九江人陳承功任南安縣令,后隱居英都翁山(又稱鷹山,后取諧音統稱為英山),以山取名,稱當地鄉(xiāng)閭為"英鄉(xiāng)",溪為"英溪"。唐宋以后,鄉(xiāng)人又將屬翁山(英山)以內的鄉(xiāng)里改稱為"英內"。元代"英內"編為二十七都,遂又稱"英都"。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