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津縣西南方,距離縣政府駐地2.93公里。 東鄰鄧雙鎮(zhèn)金龍村,南接梨花村,西鄰安西鎮(zhèn)新漕村,北連望江社區(qū)。 因地處車灌壩而得名。 1949年前屬永商鄉(xiāng)的17保和16保部份組成,1949年初為17分會和16分會部份,1952年合并為黃石村,1958年公社化時為永興公社10管區(qū),1961年為15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更名車灌村,2005年村組體制改革時為車灌社區(qū)。 2014年末,轄9個村民小組,1120戶,2583人,社區(qū)總面積2.82平方公里。 境內有名勝古跡老君山。 |
1949年前屬永商鄉(xiāng)18保,1949年初為農會18分會,1952年更名為雙塘村,1958年公社化時為永肖公社11管區(qū),1961年為16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依該村地處南河邊更名望江村。 2005年村組體制改革時為望江社區(qū)。 |
1949年前屬永商鄉(xiāng)3保,1950年土改時為雷祖村和順河村,1958年公社化時為永興公社1管區(qū),1961年為2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依地處永興場更名為永興村,2005年村組體制改革時撤銷雙江村、永興村,改入永興社區(qū)。 2020年村社區(qū)調整,同意將永興社區(qū)與七星村合并設立永興社區(qū)。 永興社區(qū)居委會辦公地點為原永興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新津縣人民政府批準,批復號為新津府函【2020】95號。 |
據200年前,這里散居羅、宋、袁、江四姓人,由這四姓人協議修一場鎮(zhèn),修好后由新津知縣鄧某剪彩開場,故名鄧公場。 2005年村組體制改革將田灣村并入鄧公社區(qū)。 |
位于新津縣西南方的烽火社區(qū)北部,距離縣政府駐地6.80公里。 東鄰文山村,南接彭山區(qū)保勝鄉(xiāng)馬河村,西鄰寶橋村、七星村,北接九蓮村。 因境內烽火廟而得名。 1949年前為永商鄉(xiāng)10保,1949年初為10分會,1950年土改時為桐樹村,1958年公社化時為永興公社5管區(qū),1961年為8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烽火村,2005年村組體制改革將大坪村并入烽火村。 2014年末,轄18個村民小組,566戶,1694人,總面積5.8平方千米。 境內有象鼻子山。 |
1949年前為永商鄉(xiāng)11保、12保一部份,1949年初為農會11、12分會,1950年土改時為方庵村,1958年為永興公社7管區(qū),1961年為9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依地處九蓮山更名九蓮村。 2005年村組體制改革時將十合村并入九蓮村。 2020年村社區(qū)調整,同意將九蓮村與寶橋村合并設立九蓮村。 九蓮村村委會辦公地點為原九蓮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津縣人民政府批準,批復號為新津府函【2020】95號。 |
2005年村組體制改革將馬鞍村和梨園村合并為梨花村。 2020年村社區(qū)調整,同意將梨花村與商隆村合并設立梨花村。 梨花村村委會辦公地點為原商隆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津縣人民政府批準,批復號為新津府函【2020】95號。 位于新津縣西南方的梨花村西北部,距離縣政府駐地4.02公里。 東鄰金龍村,南接九蓮村,西接商隆村,北接車灌社區(qū)。 該村因地處梨花溪而得名。 2005年村組體制改革將馬鞍村和梨園村合并為梨花村。 2014年末,轄16個村民小組,625戶,1654人,總面積6.42平方千米。 村委會駐地梨花村。 境內有梨花溪風景區(qū)。 |
2005年5月13日經新津縣人民政府批準同意撤銷金竹村、龍巖村,組建金龍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