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遷西縣盛產(chǎn)板栗,被譽為“中國板栗之鄉(xiāng)”而得名。 [詳細] |
明代初期,傅氏從山東濟南遷此立莊。明初曾在此修城,因地下流沙較多,城墻不斷倒塌,故取村名破城。1920年偽警局設于此,為取吉祥之意,改名為興城。1947年正式成立遷西縣,人民政府設于此。 [詳細] |
金廠峪鎮(zhèn)金礦、鐵礦豐富,因盛產(chǎn)黃金而得名。 [詳細] |
因位于古盧龍塞道的灑河與灤河匯流處,故名。 [詳細] |
明代曾有參將游擊在此駐守,并筑有城堡。明隆慶二年(1568年)改名為太平營,后又改名為太平寨。 [詳細] |
明初“燕王掃北”時,晏氏由河南遷來,相傳唐王(太宗)征東曾于此落甲駐屯,故借此而名落甲屯,后寫成羅家屯。 [詳細] |
明代曾有田氏、趙氏在此居住,早已絕嗣。清初,李氏從東崗遷此居住。當時此地非;氖彛嗜∶麨榛臏嫌。因此溝之西尚有一荒溝峪(今西荒峪),遂改名為東荒溝峪,后簡寫為東荒峪。 [詳細] |
相傳很久以前的新集村柳樹成蔭,而得名柳樹城。永平府一官員曾暫住此地,次日,天未亮就被早起外出趕集的村民吵醒,為解百姓之憂,這位官員在此設立集市,取名“新集”。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