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居委會駐地在周田鎮(zhèn)考山村,取周田鎮(zhèn)的周字,考山村的山字組成,故名。 |
原稱寨腳埔(今稱山坪園),因受賊寇騷擾,移居于雙石門內(nèi),取地名“石口山”,后簡稱“口山”。先祖有黃、楊、許等姓,后陸續(xù)有他姓從異地遷入,清末時期,取“考”字祝壽久遠(yuǎn)的含義,將“口山”改稱“考山”。 |
因地勢低,故名“下厝”,新中國成立后,雅稱“華厝”。 |
因村北面有下徑山和一座關(guān)門,叫葵陽關(guān),是出入關(guān)隘道口,故名。 |
明天啟五年(1625),史姓從福建莆田來此定居。此地面前有一大坑,故名史厝坑。因受賊寇騷擾而散鄉(xiāng),后來賴、游、張三姓從潮陽分支來此地創(chuàng)村,再無史姓居住,1950年便改名為“厝坑”。 |
相傳村地龍從關(guān)門山起,經(jīng)五峰,即經(jīng)龍船埔、鷺鷥埔、塔仔金、后北埕,終聚于樓間仔埔,又因北靠黃土山崗,故名黃崗。黃崗由東南西三面圍墻并有一條護(hù)寨河,圍成一個村寨,且建東西二個寨門,又名黃崗寨,1950年后改名黃崗。 |
因地處山陵滑坡所形成的山崗上,故俗稱“崩崗”。后人丁逐漸興旺,改名為“興崗”。 |
早年傳說此地是烏鴉征兆的荒地,地形崎嶇不平,羊腸小道,行走不便,每逢洪水泛濫便沙石成堆!叭諢o雨火燒埔”,地形地勢難以形容,便取名“崎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