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黃姓從山西洪洞縣棗林莊遷此落戶建村,因黃姓蓋有一座廟,廟前植有柏樹,故取名為黃柏堂。后在清代中葉由黃姓在此起集,易名為黃集。 |
明崇禎十五年(1642)李公率妻室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至陳州東北三十五里黑河北岸定居,取村名河北大李。 |
清乾隆年間魏姓村民祖先從本鄉(xiāng)白莊遷此落戶建村,取名魏莊。清咸豐年間村內(nèi)曾筑圍寨以防御兵匪,故改村名魏寨。 |
明萬歷年間王姓村民來祖從山西洪洞縣遷此落戶建村,取名王莊。清乾隆年間胡姓村民來祖從鹿邑縣胡莊遷在王莊南頭建村,取名胡莊。1952年,因兩村南北相連,故合并稱為胡王。 |
池姓村民祖先于清康熙年間從淮陽城區(qū)東關(guān)大季莊遷此,落戶建村,取名池莊。至乾隆年間由于池姓人丁增多,村民擴(kuò)大,從此村分出部分村民在村北落戶建村,名小池莊,此村易名為大池莊。 |
《李氏家譜》記載,李氏來祖叔侄二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從山西遷到河南陳州(今淮陽)東北四十五里落戶建村。因村中有個(gè)桑園,村北又有一桑園,叔侄二人分前后建村,此村在前,故取村名前桑園。后李姓從此村分居外地多處,外遷之人均呼此村為前李姓老家,又稱前老家,簡稱前家。 |
據(jù)《李氏家譜》記載,李氏來祖叔侄二人于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從山西遷民到河南陳州(今淮陽)東北四十五里落戶建村,因村中有個(gè)桑園,村北又有一桑園,叔侄二人分前后建村,此村在后,故取村名后桑園。后李姓從此村分居外地多處,外遷之人均呼此村為后李姓老家。又稱后老家,簡稱后家。至清同治年間在四周修寨,取名后老家寨。寨平后簡稱后家。 |
初為汴姓建村,蓋有瓦房,取村名為汴瓦房。后葉姓從葉老家遷民到此,汴姓家敗,葉家興旺,改村名為葉瓦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