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同胞兄弟二人,為占土地,議定老大姓董,老二姓時。老大建村,名大董。 |
明初,田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以姓氏命名為田莊。清乾隆時期稱“田家莊”,解放后,與大董為一個鄉(xiāng),鄉(xiāng)政府設(shè)在田家莊,后簡化為田莊。 |
傳古時有李氏遷來定居,并于此地建樓,清乾隆時期稱“李家樓”,后改名為樓李。 |
據(jù)清乾隆時《新鄭縣志》載,春秋時期,諸侯曾在這里會盟,故名會盟山。后來修有一廟,叫盟山廟,并以廟名村,故名盟山廟村。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知縣陳大忠建急遞總鋪,十里一鋪,這里就叫盟山鋪,俗稱十里鋪。又因其位于縣南,為區(qū)別縣北十里鋪,所以又稱南十里鋪!笆镤仭睋(jù)很早以前,稱為安和寨。因殷紂王時期規(guī)定十里為鋪,此地距縣城十里。故稱十里鋪。 |
明初,有一叫王行的人,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取名王行莊。 |
據(jù)《劉氏家譜》記載,隋初,一劉姓老者攜子自陜西渭南遷潩水河北岸而居。后長子居此起村名前河劉,次子北去一里而居起名后河劉。 |
魯姑店村南有一場地,佃農(nóng)唐、劉兩家在此定居故名魯姑店南場,后易名為南場。 |
縣志載,明代首相高拱題字于山口石額,名太清觀。村建于太清觀西側(cè),故名太清觀村,簡稱太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