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處東門外,故名東關(guān)。民國36年(1947年)改成東關(guān)村。 [詳細] |
因地處西門外,故名西關(guān)。 [詳細] |
晉時,因地處南門外,稱南關(guān)。明永樂二年(1404年),竇氏奉詔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此地占產(chǎn)立莊,遂改稱竇家莊。民國36年(1947年)改稱南關(guān)村。 [詳細] |
晉時,因地處城內(nèi)十字街東,名東街。明永樂二年(1404年),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幾戶在此定居,因該街有一興聚賢人的文廟(孔孟廟),故改稱興賢鋪。民國36年(1947年)改稱興賢村。 [詳細] |
因地處北門外,故名北關(guān)。 [詳細] |
晉時,因地處城內(nèi)十字街北,稱北街。明永樂五年(1407年),劉氏從山西洪洞縣遷至此地定居,因附近有孝感圣姑廟,遂稱孝感街。民國36年(1947年)里仁鋪的一半與孝感街合并,稱孝仁村。 [詳細] |
晉時,因地處城內(nèi)十字街西稱西街。明永樂二年(1404年)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幾戶在此定居,改稱里仁鋪。民國36年(1947年)以街心為界重新劃村,街心以南與政平、宣化合并稱政宣里,后簡稱政宣。 [詳細] |
晉時,因地處城內(nèi)十字街南,稱南街。明永樂二年(1404年),因位于縣衙的前邊,故改名縣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