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因華聯(lián)廠(重慶鋼鐵公司第三鋼鐵廠前身)擴建,居民新遷,形成街道,取華聯(lián)廠的“華”字,新建的“新”字而得名。 [詳細] |
江北城街道因地處嘉陵江北岸而得名。 [詳細] |
清初,石馬河街道境內(nèi)有座崇德廟,堂前有石馬兩匹。傳說堂前左邊石馬,夜間過河偷食禾苗,被人打斷一條腿,“石馬活了”的傳說廣為流傳;世人取“活”的諧音“河”,名石馬河。 [詳細] |
大石壩街道因境內(nèi)原有一大石壩而得名。 [詳細] |
寸灘街道因境內(nèi)江中曾有一江灘,枯水季節(jié)石露江面,其中有一石梁,狀似秤桿,名“秤灘”,諧音寸灘。 [詳細] |
清康熙初年,觀音橋街道境內(nèi)觀音廟前建有一小石橋,“觀音橋”因而得名。 [詳細] |
相傳清末,五里店街道境內(nèi)曾開有一小店,因距江北城五里,名五里店,附近村莊名曰五里店村,五里店街道因此而得名。 [詳細] |
明末清初,有郭姓人來此修造房屋、插簽為界,逐漸聚族而居,擴大地域,直至整個河灣均屬郭家,因而得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