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西有一河流,往來客商在此等候渡河,稱此地為“東河口”對(duì)岸“西河口”。后來有人陸續(xù)遷來,定居成村,因河口二字,快讀其音似“侯”,再加上渡口業(yè)務(wù)繁忙,客商行旅多需等候,東河口遂變?yōu)闁|侯,故稱東侯。 |
明永樂年間,李氏自山西遷來,居住成村,以姓氏取村名李家村。 |
明正德年間,馬氏自村北部的煙固屯移居于此,以姓氏取村名馬家莊。1945年,稱馬莊。1981年地名普查時(shí),為與本縣張果屯鄉(xiāng)馬莊、福堪鄉(xiāng)馬莊相區(qū)別,因以方位為西更名為“西馬莊”。 |
明初,有楊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立村,取名楊村。明朝末年,睢姓自本縣睢莊遷此,后楊姓漸衰,睢族漸大,故在村名前加睢字,取名睢楊村。 |
明初,有楊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立村,以姓氏取村名楊村。明代中期,李姓從山西遷來,人丁興旺,漸成大族,遂在村前加“李”字,稱為李楊村。 |
明初,有楊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立村,取村名楊村。后楊姓漸衰,仝姓、史姓陸續(xù)遷來,分別建村,稱仝楊村、史楊村。后兩村漸大,合并成一村,合稱仝史楊村。 |
明代以前,何姓就在此定居,為始居人家,故以姓氏取名“何家莊”。1945年,稱為何莊。 |
吳氏為始居人家(今吳氏家墳尚在),據(jù)《吳氏家譜》記載:其祖于明永樂年間遷此,以姓氏名吳村,后漸成集市,稱吳村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