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設(shè)立巨輪公社,1979年1月,巨輪公社改巨輪街道。 [詳細(xì)] |
三橋其名的由來,與穿越南北的古漕渠皂河息息相關(guān),因皂河上并列“三座橋”而得名,流傳至今。 [詳細(xì)] |
因轄區(qū)內(nèi)原有鼓樓而得名。鼓樓街形成于元明之際,清初正式命名“鼓樓大街”。 [詳細(xì)] |
明洪武年間,這里是晉王府的花園,多植杏樹,且地勢較高,故名“杏花嶺”。 [詳細(xì)] |
1952年,太原鐵路分局等單位,在道場溝、剪子灣的南頭溝、山角崖、奶頭、楊樹地興建職工住宅區(qū),故命名職工新村。 [詳細(xì)] |
明代,為保晉王府不遭水患,在王府北部筑壩挖壕,上建有橋,壩北為荒野,王府人員死后葬于此處而得名。 [詳細(xì)] |
敦化兩字,取自四書五經(jīng)《中庸》里的一句話: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原名東馬房,系明晉王朱棡妃子謝氏的陵園,西設(shè)享堂。往來吊祭乘用的馬匹圈養(yǎng)之地叫馬房,孝堂東為東馬房,亦稱東馬棚。明神宗年間,居民逐漸增多。清朝的一個姓張的進(jìn)士在此修“思居別墅”(今敦化坊衛(wèi)生院)時,認(rèn)為“馬房”名不雅,遂以諧音改為東化坊,后逐漸演變?yōu)椤岸鼗薄?[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