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公社化時,由岔郊一社、二社合并成立了岔河鎮(zhèn)菜園大隊。 1982年撤銷岔河鎮(zhèn)菜園大隊,改為迎春村。 2001年3月與岔河鎮(zhèn)土山村合并,稱為興河村。 2002年12月從興河村劃分出來,2003年4月改為迎春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由原燕川、七井、興塢、新春居民委員會于2003年合并成立為燕川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4-1958年,為馬楊鄉(xiāng)光明一社、光明二社。 1958-1983年,為古壩公社10大隊。 1983-1995年,為古壩鄉(xiāng)的壩南村、街頭村。 1995-2001年,由街頭村、壩南村合并為壩南村。 2009年7月,由古壩居民委員會、壩南村合并為古壩社區(qū)居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7年合作化時期分7社、8社、9社、10社。 1958-1981年撤銷7社復(fù)建15大隊,撤銷8社復(fù)建14大隊,撤銷9社復(fù)建13大隊,撤銷10社復(fù)建16大隊。 1984年大隊改村村民委員會,分別稱堡南村村民委員會、渡南村村民委員會、綠池村村民委員會、東窯村村民委員會。 1999年堡南、渡南合并振南村,綠池、東窯合并興南村。 2001年合并成振興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8年公社化時,分9大隊和10大隊。 1984年社轉(zhuǎn)鄉(xiāng),設(shè)湯墩村村民委員會和長橋村村民委員會。 2001年撤鄉(xiāng)并鎮(zhèn)并村,湯墩村村民委員會、長橋村村民委員會合并成湯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88年公社化時,分為11大隊、12大隊。 1962年為11大隊、12大隊、17大隊。 1976年為11大隊、12大隊、17大隊、19大隊。 1984年大隊改村村民委員會,分別稱宋橋村、白水橋村、中心村,燕南村劃并岔河鎮(zhèn)。 1999年白水橋村、中心村合并為中心村、宋橋村。 2001年中心村、宋橋村、燕南村合并為南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8年公社化時,分1大隊、2大隊、7大隊、8大隊四個大隊。 1984年大隊改村村民委員會,分別稱金園村村民委員會、曹河村村民委員會、繆莊村村民委員會、葛桑村村民委員會。 1999年金園村、葛桑村合并為金葛村,曹河村、繆莊村合并為曹繆村。 2001年金葛村、曹繆村合并為金河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
1958年公社化時,分3大隊、4大隊、5大隊和6大隊。 1984年大隊改為村委會,分別稱三里橋村、洪莊村、金東村和張堡村。 2001年合并成為金橋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