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地古名巴折,為一家彝族(巴折家)居住的地方。為商旅必經(jīng)之地。相傳有湖南人遷入,定居于坡坪地帶,逐漸發(fā)展成八個村寨,遂逐步將“巴折”演變?yōu)榻瘛鞍苏,群眾稱之為八寨坪。 |
取大力發(fā)展、興旺發(fā)達之意,故得名。 |
因該地地勢較平坦,山間盛產(chǎn)野生板栗,當?shù)厝税岩吧謇醴Q為茅栗,故名茅栗坪。 |
因該居民點鐘姓人家居多得名。 |
新艾在明、清時屬縣之東里,地名“水營”。民國屬八寨鄉(xiāng)轄。解放后,1950年該地域分為新民村和愛民村。1954年屬海子街區(qū)八寨坪鄉(xiāng),建初級社。1956年入高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將新民公社和愛民公社合并,各取一字,命名為新艾公社!靶掳敝纱硕鴣怼 |
1933年,李家在此辦碗廠,因廠址位于該居民委員會的中部,故而得名。 |
因該地有兩座山:一山多為黃壤,稱金山,一山產(chǎn)白膠泥,稱銀山,故而得名。 |
原名中寨,位于新艾村、茅莉坪村、巖口村的中心地點,之所以命名為中寨村,到1958年間,此村有一個中山在鐘寨村的中心點,和其他山?jīng)]有相連,后來改為鐘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