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撤銷姚村,安仁、馬嶺、育才、萬樂、下包居民委員會,成立馬鞍嶺社區(qū)。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仁行鄉(xiāng);明萬歷六年屬仁行鄉(xiāng);清雍正六年屬牌樓莊,光緒八年屬十八都;民國三十年屬早胡鄉(xiāng)。 解放初為早胡鄉(xiāng)第三村,1950年10月為牌樓鄉(xiāng)仇村村,1955年10月為牌樓鄉(xiāng)仇村高級社。 1958年9月為乾潭公社仇村生產(chǎn)隊(duì),1961年7月為牌樓公社仇村大隊(duì)。 1983年12月為乾潭鄉(xiāng)仇村村,自1985年7月起屬乾潭鎮(zhèn)。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芝川鄉(xiāng);明萬歷六年屬芝川鄉(xiāng);清雍正六年屬施家莊,光緒八年屬二十都;民國三十年屬施上鄉(xiāng)。 解放初屬施家鄉(xiāng),1950年10月為安仁鄉(xiāng)后山村,1955年10月為安仁鄉(xiāng)勝利高級社。 1958年9月為安仁公社后山生產(chǎn)隊(duì),1961年7月為安仁公社后山大隊(duì)。 1983年11月為安仁鄉(xiāng)后山村,自1992年10月起屬安仁鎮(zhèn),2001年10月起屬乾潭鎮(zhèn)。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芝川鄉(xiāng);明萬歷六年屬芝川鄉(xiāng);清雍正六年屬施家莊,光緒八年屬二十都;民國三十年屬施上鄉(xiāng)。 解放初屬施家鄉(xiāng),1950年10月為施家鄉(xiāng)施家村,1955年為施家鄉(xiāng)施家高級社。 1958年9月為安仁公社施家生產(chǎn)隊(duì),1961年7月為安仁公社施家大隊(duì)。 1983年11月為安仁鄉(xiāng)施家村,自1992年10月起屬安仁鎮(zhèn),2001年10月起屬乾潭鎮(zhèn)。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新亭鄉(xiāng);明萬歷六年屬新亭鄉(xiāng);清雍正六年屬洪嶺莊,光緒八年屬四都;民國三十年屬榧洲鄉(xiāng)。 解放初屬洪嶺鄉(xiāng),1950年10月為梓洲鄉(xiāng)姚村村,1955年10月為梓洲鄉(xiāng)姚村初級社。 1958年9月為洪嶺公社姚村生產(chǎn)隊(duì),1961年7月為姚村公社姚村大隊(duì)。 1983年11月為姚村鄉(xiāng)姚村村,自2005年4月起屬乾潭鎮(zhèn)。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仁行鄉(xiāng);明萬歷六年屬仁行鄉(xiāng);清雍正六年屬里何莊、乾潭莊,光緒八年屬二十都;民國三十年屬乾潭鄉(xiāng)。 解放初屬禮和鄉(xiāng),1950年10月為乾潭鄉(xiāng)大畈村、麻車橋村,1955年10月為乾潭鄉(xiāng)大畈、烏龍山、麻車橋初級社。 1958年9月為乾潭公社大畈、麻車橋、烏龍山生產(chǎn)隊(duì),1961年7月為乾潭公社大畈、烏龍山、麻車橋大隊(duì)。 1983年12月為乾潭鄉(xiāng)大畈、麻車橋、烏龍山村;3個村自1985年7月起屬乾潭鎮(zhèn)。 2007年7月合并,沿用原大畈村名。 由原大畈、麻車橋、烏龍山3個村合并而成。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仁行鄉(xiāng);明萬歷六年屬仁行鄉(xiāng);清雍正六年屬牌樓莊,光緒八年屬十八都;民國三十年屬牌樓鄉(xiāng)。 解放初屬乾潭鄉(xiāng),1950年10為牌樓鄉(xiāng)牌樓村,1955年5月為牌樓鄉(xiāng)牌樓、龍莊初級社。 1958年9月為乾潭公社牌樓、龍莊生產(chǎn)隊(duì),1961年7月為牌樓公社牌樓、龍莊大隊(duì)。 1983年12月為乾潭鄉(xiāng)牌樓、龍莊村;兩村自1985年7月起屬乾潭鎮(zhèn),2007年7月合并。 由原牌樓、龍莊兩村合并而成。 |
現(xiàn)村域在南宋淳熙十二年屬仁行鄉(xiāng);明萬歷六年屬仁行鄉(xiāng);清雍正六年屬里何莊,光緒八年屬十八都;民國三十年屬牌樓鄉(xiāng)。 解放初為禮和鄉(xiāng)第一、第三村,1950年10月為牌樓鄉(xiāng)雙溪口村;1955年10月為牌樓鄉(xiāng)千家、蔣家畈初級社,1957年建設(shè)新安江水電站,因安置庫區(qū)移民,龍慶寺形成村落。 1958年9月為乾潭公社千家、蔣家畈生產(chǎn)隊(duì),1961年7月為牌樓公社白佛寺、龍慶寺、雙溪口大隊(duì)及乾潭公社蔣家畈大隊(duì)。 1983年12月為乾潭鄉(xiāng)白佛寺、龍慶寺、蔣家畈、雙溪口村;4個村自1985年7月起屬乾潭鎮(zhèn),2007年7月合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