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村位于紅水河鎮(zhèn)的南面,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15公里,東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下老鄉(xiāng)隔河相望,南與望謨縣接壤,西與羅暮鄉(xiāng)交界和羅祥村毗鄰,北與羅祥村、羊里村接界。
全村總面積45.4平方公里,轄5個組3個自然寨107戶456人。
全村耕地面積1300畝。其中,田300畝,土1000畝。經濟收入主要以水產養(yǎng)殖、飼養(yǎng)畜牲、經果林收入為主。
|
一、自然條件
羅祥村位于紅水河鎮(zhèn)的西面,距鎮(zhèn)政府所在地22公里,東與云里村接壤,南與羅暮鄉(xiāng)交界,西與羅暮鄉(xiāng)田坳村相連,北與下宜村接界。全村總面積20平方公里,轄5個組(羅祥一、二組,白臘三、四組、龍里五組)6個自然寨,其中:羅祥老寨(大寨43戶184人)、中寨(35戶136人)、小寨(28戶115人),白臘上寨(49戶216人)、下寨(20戶86人),龍里寨(45戶179人)。全村�220戶916人,羅祥村主要是布依族。幾個自然寨至上而下散落在一條溝谷狀的小溪邊,龍里五組處于小溪上游的一分支大水溝邊。全村的主要田土主要分部在這條小溪兩邊及支系溝邊上。
1、地形地貌
全村地容地貌呈溝壑交錯的大土坡,地勢北高南低,西北兩面山巒重疊,土地脊,地表破碎,宜耕地面積不多。
2、氣候條件
羅祥村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平均海拔370m,年平氣溫20.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約為55mm。常年無霜,夏無酷暑,具有春旱、夏長、秋遲、冬短的氣候特點。
二、資源概況
1、土地資源
全村總面積20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2677畝。其中,田563畝,土1980畝。經濟收入主要以畜牧養(yǎng)殖、經濟林種植為主,F(xiàn)年人均糧食230公斤,人均純收入1500元。適宜開發(fā)的荒山近8378.7畝,境內耕地主要以坡耕地為主,稻田主要分布在沿小溪兩側。
2、水資源
羅祥村水資源極其匱泛,年平均降雨量約為55mm左右,由于缺乏穩(wěn)定水源,全村農業(yè)灌溉用水全部靠天降雨。
3、生物資源
全村森林覆蓋率31.7%,境內有林業(yè)用地11265.6畝,其中林地14563.8畝。
|
羅暮村位于羅暮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現(xiàn)有417戶2001人,耕地總面積2126.81畝(其中:田586.24畝,土1540.57畝)。是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寨,平均海拔400米,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森林覆蓋率僅有16%。全村有白云大寨、里布、里林、羅暮一組、白云斗寨、交開、羅暮二組共7個組。
羅暮村是典型的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村寨,全村地勢陡峭,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房屋多為木瓦磚混結構,35%的房屋為平房。農業(yè)種植主要是水稻、玉米、油菜,但由于土質貧瘠、多種少收,生存條件較為惡劣。
羅暮村群眾經濟收入主要以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和外出務工收入,90%以上的農戶家中有1人外出務工,65%以上的農戶家中有2人外出務工,平均外出務工收入每戶每年3000元左右,人均純收入2400元,羅暮村有大部分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
羅暮村交通、信息閉塞,群眾生產生活無主要經濟來源。有部分自然寨群眾主要居住在半山坡、巖石上,生產生活較為困難,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
平亭村位于羅暮鄉(xiāng)南部,距鄉(xiāng)政府12公里,平均海拔500米,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現(xiàn)有373戶1476人,耕地總面積2076.38畝(其中:田506.4畝,土1569.98畝),森林覆蓋率僅有16%。全村有華里組、平亭組、繞里組、平坡組共4個組。全村經濟主要來源于種植業(yè)(水稻、玉米、蔬菜)、養(yǎng)殖業(yè)和勞務輸出,90%以上的農戶家中有1人外出務工,65%以上的農戶家中有2人外出務工,人均純收入2300元。平亭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群眾生產生活無主要經濟來源,村內基礎設施不完善,土質貧瘠、多種少收,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
胡家灣村位于羅暮東面,距鄉(xiāng)政府駐地公路距離2.5公里,直徑距離1.4公里,距羅甸縣60公里,全村平均海拔612米,全村區(qū)域面積3.1平方公里,境內山高坡陡,地形復雜,全村耕地面積760畝,其中:山地為59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7.63%,全村主要經濟林為桐木和板栗,主要經濟作物為水稻、玉米、黃豆、花生。
全村轄6個村民組,共303戶1082人,漢族人口占95%以上,是全鄉(xiāng)唯一的漢族聚居村。
全村年平均溫度19℃,無霜期340天,年降雨量1300mm,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境內溪溝縱橫,水資源狀況良好。
|
一、基本情況:羅甸縣羅暮鄉(xiāng)冗袍村屬省級一類邊遠貧困麻山村,典型的布依族、少數(shù)苗族聚居村寨,平均海拔400米,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距離羅甸縣城73公里,距離鄉(xiāng)政府所在地13公里,蜿蜒曲折,為高山泥土通村公路,森林覆蓋率僅有16%。全村有大寨、小寨、朝里、冗瓦、牙里、白力共6個組264戶1040人,男572人,女468人,青壯年男女勞動力共423人。耕地面積919畝(其中:田184畝,土735畝)。
二、發(fā)展狀況:冗袍村是典型的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村寨,全村地勢陡峭,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群眾多數(shù)居住在半山坡上,房屋多為木瓦磚混結構,45%的房屋為平房。農業(yè)種植主要是水稻、玉米、油菜,但由于土質貧瘠、無水,多種少收,遇到干旱時甚至絕收,生存條件較為惡劣。
一是群眾經濟收入主要以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和外出務工收入,90%以上的農戶家中有1人外出務工,65%以上的農戶家中有2人外出務工,外出務工人數(shù)達389人,平均外出務工收入每戶每年3000元左右,人均純收入2200元,處于全鄉(xiāng)最低村寨,冗袍村有大部分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
二是農業(yè)種植澆灌主要靠望天水,溫飽問題部分農戶每年還靠政府、民政救濟,群眾飲水困難,取水主要靠人挑馬馱。
|
保上村屬省級一類邊遠貧困麻山村,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海拔1100米,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距離鄉(xiāng)政府所在地11公里,道路蜿蜒曲折,為高山泥土通村公路,森林覆蓋率僅有16%。全村有新寨、保上、交惹、昂歪4個組130戶552人,耕地面積456.2畝(其中:田140.9畝,土315.3畝)。
保上村是典型的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村寨,全村地勢陡峭,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群眾多數(shù)居住在半山坡上,巖石山上,房屋多為木瓦磚混結構,35%的房屋為平房。農業(yè)種植主要是水稻、玉米、油菜,但由于土質貧瘠、無水,多種少收,遇到干旱時甚至絕收,生存條件較為惡劣。保上村群眾經濟收入主要以傳統(tǒng)農業(yè)種植和外出務工收入,90%以上的農戶家中有1人外出務工,65%以上的農戶家中有2人外出務工,人均純收入2300元;農業(yè)種植澆灌主要靠望天水,溫飽問題部分農戶每年還靠政府、民政救濟,群眾飲水困難,取水主要靠人挑馬馱。
保上村交通、信息閉塞,群眾生產生活無主要經濟來源。有部分自然寨群眾主要居≡詘肷狡、岩石上,生产生烩k盟饕撬廝,春冬季秸燍本无水,群终淃水困倪xN,群终洩求讣{瞥運盟跫,维袚积水管涤[匣圖喲蠡∩枋┙ㄉ璧齲惺蹈納迫褐諫釤跫�
|
沫村村位于羅暮鄉(xiāng)北部,與紅水河鎮(zhèn)、羅蘇鄉(xiāng)、羅悃鎮(zhèn)毗鄰,距縣城50公里,距鄉(xiāng)政府10公里,平均海拔400米,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F(xiàn)有328戶1722人,耕地總面積1307.66畝(其中:田483.39畝,土824.27畝),森林覆蓋率僅有16%。全村有把高組、古屯組、把等組、沫村組共7個組。全村經濟主要來源于種植業(yè)(水稻、玉米、蔬菜)、養(yǎng)殖業(yè)和勞務輸出。201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300元。羅紅(羅甸至紅水河鎮(zhèn))二級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但村內基礎設施不完善,土質貧瘠、多種少收,目前,正大力發(fā)展火龍果經濟作物和畜牧養(yǎng)殖,增加群眾收入,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