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駐地命名,因駐地位于姜家灣而命名,姜家灣解放前曾有大戶,姓氏為姜姓,家中家財萬貫,極有權(quán)勢,但是為人缺樂善好施,當?shù)厝藢ζ涮貏e尊敬,故此將所住地方命名為姜家灣。1949年建國初,當?shù)氐耐粮墓ぷ鹘M以姜家灣在9個自然灣中最出名為由,命名為姜家灣村,后又為簡化,將其命名為姜灣村。 |
因高姓居住一座堤壩附近而得名。 |
因此地王姓居多而得名。 |
因本地習(xí)姓人口居多而得名。 |
因龔姓大戶和陳姓大戶居住而得名。 |
因馬姓人居多,明末清初建有寨子防御土匪,故以馬家寨命名。1958年為修華陽河水庫,將寨子拆除。 |
因村莊位于華陽河北岸而得名北河村。 |
金峽村前身叫土門村,土門村是五十年代村前有座土門,以此命名。改革開放后本村生意人,建筑隊,捕撈隊,打工隊聯(lián)系業(yè)務(wù)都是以棗林村相稱,有些軍人,學(xué)生寫信也是以棗林,李家東灣為地址,因當時人們覺得叫土門村太俗氣,叫法不好聽,不愿意說出自己是土門村人。為此村支部先后召開了全體干部會、黨員大會、各自然村村民代表大會,大家一致認為以“金峽水庫”為命名基礎(chǔ)改為“金峽村”。村支部于1994年12月向上級寫請示報告。于1995年8月獲得批準將土門村改為金峽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