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年間,高姓遷此定居,有一老人在此開一飯店,名高老人店。后來又有楊姓遷此,兩姓各取一字,得名為高楊店。 |
相很久以前有一個(gè)叫張國營的在此居住,因該人很有名,得名張國營莊。后來搬來一些胡姓居民,就改名張胡營。北宋正和年間戴姓由廟灣戴橋遷來,又在村中建一小廟,由于廟門經(jīng)常敞開著,得名敞廟。2004年張胡營村民委員會、廠廟村民委員會合并后稱新張胡營。 |
805年,代姓知府有五個(gè)兒子,分五個(gè)村莊居住,駐第四子(第四門),故稱為四門代。 |
清光緒年間,李姓人遷此定居,后成村因四面低洼,故名洼李。 |
清天命年間,李姓從山西棗林遷此定居,在村中蓋三座樓,故名三所樓。 |
村民委員會駐夏莊與王莊之間,且旁邊有座廟。明洪武年間,王姓從王閣村遷此定居,成村后得名王莊。明代末期,夏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成村后,以姓氏命名,得名夏莊。 |
明洪武年間,陶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成村后又在村內(nèi)建樓一座,得名為陶樓。 |
明朝末年(1644),劉姓御史攜帶其子孫由山西洪洞縣遷到鮑家寨,后李自成攻破鮑家寨,劉御史又遷到地,成村后建寨得名劉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