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古建筑文峰塔,現(xiàn)有文峰街,故名。 [詳細] |
因古為西河郡,現(xiàn)有西河路,故名。 [詳細] |
永樂十一年(1413年),太和橋街道一帶建有慶成郡王府,中門名太和門,門外正中心向南砌白色大理石橋三道,名曰"太和橋",故此得名。 [詳細] |
因明洪武年間(1368至1398年),賈姓國財從太原剪子巷遷入該地謀生定居,頗有名望,故名。 [詳細] |
起源于唐宋時期,與古汾酒工藝有關,千百年來從未更易。古汾酒工藝需要杏仁,因而杏花村地區(qū)廣栽杏樹。竹葉青酒在唐代已有,唐末宋初發(fā)展為羊羔酒。北宋張能臣《酒名記》則記載為汾州杏仁露。這就意味著唐末宋初,汾州生產的幾種著名藥酒汾清酒、羊羔酒和杏仁露,離不開杏仁。酒坊附近自然會廣載杏樹,所以人們將酒坊村,漸漸呼為杏花村。 [詳細] |
因元代,呂簡肅公所在村為肅家莊;隨著簡化字的推廣,肅家莊、蕭家莊逐步演化為肖家莊,故此得名。 [詳細] |
因鎮(zhèn)人民政府駐冀村而得名。 [詳細] |
因舊時村民多以熬制硝鹽為生,該地曾設鹽務局,故名鹽務村(演武村);另一說該地有尚武之風,設演武之地而得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