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州南關(guān)金龍橋至此有古冢一百個,因名百冢鋪。清咸豐十年(1861)監(jiān)生王照均、郭紹敬倡捐修寨,名百冢鋪寨,又名同心寨。清宣統(tǒng)三年(1911)監(jiān)生郭清盤、從九品王錫錕重修,更名永豐,取永遠(yuǎn)豐收之意。 |
明初,馮氏由山西洪洞移民來此定居,因村址緊臨谷河北岸灘地,就進(jìn)有兩個馮灘,較大,故名大馮灘。 |
李姓來祖于清康熙年間,由李老家析此成村,因是柳莊戶的舊址,故稱柳營。 |
原名戚莊。清咸豐年間,來祖郭大木從郭腰莊遷居,后戚姓衰落,易名克莊。 |
原名曹樓。明末,曹氏衰落。王姓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從王樓(永豐鎮(zhèn))遷居此村,改曹樓為王莊。 |
原為韓姓居住,建有草頂樓,名韓草樓。清順治十六年(1659)來祖郭殿從埠口遷此成村,后韓姓衰落,更名郭草樓。 |
據(jù)《閻氏家譜》記載:清嘉慶年間,來祖閻美由縣城東南角城角樓(秣陵鎮(zhèn))遷居此地。后筑土寨,名閻小寨。寨廢易今名。 |
明末,原為朱姓居住,因村址位于河灘地帶,又踞南北要道,設(shè)有店鋪,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