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子古稱頓丘。古代“頓”、“屯”諧音,演變?yōu)橥妥印4呵飼r(shí)期晉國在此設(shè)頓丘邑。漢為頓丘縣,東漢末年曹操曾為頓丘令。東魏廢頓丘縣。《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
據(jù)張姓明初自山西洪洞遷此,取名張莊,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關(guān)帝廟供桌記有張莊之名。因重名,1981年加方位詞更名為北張莊。 |
據(jù)《趙氏家譜》記載:趙姓始祖明初自山西洪洞遷居于此,取名趙家莊。后村南也有趙莊,1981年更名為北趙莊。 |
建于明弘治初年,地處衛(wèi)河之濱,往來船只甚多,貨物在此裝卸,故名碼頭。 |
原名唐溝,因居唐代開挖花斑石之坑溝附近而得名。又因居住各石廠之北,故稱北石廠。明永樂年間郭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定居,以姓氏取名郭家廠,后簡稱郭廠。 |
明初董姓始祖于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因位于善化山東側(cè),為加工石料的廠地。以姓氏稱董家廠,后簡稱董廠。 |
此處因位于象山東麓,自古即為石料開采加工場(chǎng)地,又因居幾個(gè)石廠之中,又稱中石廠。明初鄭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定居,以姓氏取名鄭家廠。后簡稱鄭廠。 |
原名為東陽澗,據(jù)傳宋姓于明天啟年間從湯陰縣瓦崗鄉(xiāng)鄭家屯遷居于此,以姓氏取名宋莊。牛姓于明崇禎年間,從湯陰瓦崗鄉(xiāng)遷于此處定居,以姓氏取名牛莊。清初兩村合并稱牛宋村,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