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駐地因八都周圍群山環(huán)境,兩條山脈延伸并匯合后在八都水尾大橋下,匯入梅溪,下垅兩溪之水流出九都,古有“龍脈會合,兩水會堂”之說,前人在此選址建橋,故稱“合龍橋”。設立居民委員會后,因此橋在本地及全縣內小有名氣,故名“合龍社區(qū)居民委員會”。 |
歷史上稱橋頭,也稱下省汾。解放后,人民公社化時期,上省汾、下省汾、璜蘭、前峰等4個核算隊合并為一個大隊,在兩個大村中各取一字,故名“省璜大隊”。設立村民委員會后,即“省璜村村民委員會”。 |
因嶺里溪在嶺寨村納入梅溪后,兩水匯流,每年夏秋山洪暴發(fā),使村內沿溪兩岸沖積成多塊灘坂,后開成良田。又因地處九都最下端,“下坂”所以得名。設立村民委員會后,即“下坂村村民委員會”。 |
相傳古時在內就流傳著一句民諺:“鄉(xiāng)下靠山,富貴無邊”。后來便各取一字為村名,故名“山邊”。 |
在歷史稱“土堡寨”,民國時因村內組織有3個甲,改稱“三甲”,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名為“建功大隊”,取其為國家建功立業(yè)、多做貢獻之涵義。1984年設立村民委員會后,即名“建功村村民委員會”。 |
在元代分都時,該自然村曾名四甲村,解放后,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生產發(fā)展,生活提高,人民安居樂業(yè),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名“和平”,向往和平生活。設立村民委員會后,即“和平村村民委員會”。 |
原始叫前壪,簡稱墻塅,后因村莊處在高山頂上,改名上峰山,1980年地名普查與上蓮公社上峰大隊同名,又因本地方言“峰”與“云”諧音,故改名為“上云”。 |
歷史上為王姓聚居地,系以姓氏為村名,故名“王洋”。設立村民委員會后,即“王洋村村民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