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霞村,原稱山柄村。民國時期,山柄與場下村合一保,稱山下保。因下與霞為方言諧音,故稱山霞保,后改稱山霞村。 |
垵固村,明朝時期,曾姓村民從河南開封遷居南安,后又遷此建居于山嶺之中的坳地,呈馬鞍形,故稱垵崮,后簡化垵固。 |
鷹園村,早年,黃姓村民遷此,并于山前建居,故稱前黃,后因方言諧音,改稱前園,20世紀(jì)80年代因地名與縣郊山腰公社大前園重復(fù),故名。 |
前張村,明朝末年,張姓村民在此建厝,以姓氏命名張厝,后有莊、吳、楊、洪等姓村民相繼到此定居,因村北有涂寨鎮(zhèn)曲江村委會轄后張村,形成南北相對,故名。 |
新塘村,古時,此地山路崎嶇,溝壑縱橫,可謂七塘八溝。后陳姓村民遷此建居,治山治水,面貌煥然一新,故名。 |
宣美村,始祖陳瑞珪于唐朝乾寧四年(897)從河南固始縣入閩定居,取名宣美。閩南方言“宣美”與“山尾”諧音,故曾稱山尾,后于1988年地名普查時,把“山尾”恢復(fù)為“宣美”。 |
田墘村,此地原為一大溪港,后陳姓村民從山柄、宣美遷此,將溪濱圍墾成埭田,并建居于埭田旁,故名。 |
山腰村,因先祖在此定居時,建居于半山腰,故名。 |